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重大装备发展瓶颈 瓦轴笑傲严冬:瞄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轴承
www.wforum.com | 2008-12-23 09:04:0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重大装备发展瓶颈 瓦轴笑傲严冬:瞄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轴承

===

轴承:重大装备的发展瓶颈

瓦轴集团笑傲严冬:瞄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轴承

 2008-12-22 来源:《装备制造》杂志

  自主轴承的中流砥柱

轴承技术复杂,需要多方面技术集成,应用的部位都很关键,对整机的寿命和可靠性影响很大。作为重要的机械基础件,轴承广泛应用于装备工业领域。轴承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装备工业的水平。"这在中国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全世界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一定有发达的轴承工业,轴承工业作为基础零部件支撑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王路顺说。

轴承产业有几大特点:第一,产业规模大,每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亿元人民币,与机床产业规模相当;第二,产业地位很重要,在国外装备制造业中,有一个共识,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必须发展现代轴承制造业;第三,轴承工业产业集中度很高,全世界70%的轴承由6个跨国公司制造,而中国目前轴承产业集中度很低。

主机行业的迅速发展为轴承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相对于主机行业技术升级的速度,中国轴承技术发展的速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高精密轴承成为例如掘进机、新能源装备、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的发展瓶颈。

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轴承制造大国之一,但还远非轴承强国,中国高精密轴承市场现在依然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在中国每年生产的各类轴承中,通用中低档次轴承占80%以上,各类专用、精密、高可靠性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特征的轴承产品只占20%左右。因此,中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高档、专用轴承。

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轴承已达10亿套左右,而且还将逐年增加,也就是说为主机配套和维修市场的相当一部分份额落入了他人口中。这块"蛋糕"虽然诱人,但中国轴承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尚缺分享的实力。

如果盘点中国轴承业中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瓦轴集团当之无愧位列第一。2008年瓦轴集团成立70周年,这个一路伴随新中国成长的企业为中国轴承史增添了无数个第一。原机电部副部长陆燕荪在给瓦轴集团70华诞祝词中说:"瓦轴是中国轴承工业的摇篮,70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继续努力,在为重大技术装备的配套中做出新贡献。"

近年来,瓦轴集团成为国家重大装备精密轴承水平最高、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商,产品大量替代进口。瓦轴集团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轴承生产设备,并配套投入检测与实验设备,重点开发风电、机床、高速铁路、医疗机械、港口器械等诸多行业配套的关键轴承。

精密轴承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精密零部件,一直制约着中国装备水平的提高,瓦轴集团新竣工投产的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轴承生产设备,在短期内使中国的精密轴承工艺装备和产品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全面替代进口。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平提速货车轴承自动磨装生产线和高速重载货车轴承生产线,满足了国内铁路大提速配套要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瓦轴集团近年开发了大量关系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高精轴承:高速铁路轴承、卫星发射架所配套轴承、飞机用航空轴承、宝钢2050轧机线用替代进口轴承、精密机床用高端系列轴承、风力发电系列轴承、万米钻机主轴承研发等,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其中,风电轴承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增加,并已出口国外。高速、重载铁路轴承已经被国家批量订购,能够与SKF等国际大型轴承制造商抗衡。

目前,瓦轴集团有15%的产品达到国际当代水平,48%的产品达到国际1990年代中期的先进水平,汽车轴承、铁路轴承已经打入了美国市场。

在其他企业还在低端竞争中奋战的时候,瓦轴集团凭借其高精产品已经逐步挤入国际巨头的领地,成为代表中国轴承参与国际竞争的典范。

信息化时代的服务型制造业

王路顺的办公室座椅背后是一墙放满图书的书架,办公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书籍。作为一名喜欢IT领域的领导,王路顺将很多IT业的国际先进经验与瓦轴集团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出了巨大作用。王路顺说:"IT领域有很多能引发人创造力的东西,虽然是不同的行业,但是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没有学习型董事长就没有学习型企业。"

用信息化改造企业,推动管理现代化是瓦轴集团一直遵循的发展原则,也是王路顺成功将IT融入企业的典范。按照"管理数字化、系统集成化、流程同步化、监控动态化和改善持续化"的方向,瓦轴集团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了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全公司范围内建起了计算机局域网络,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企业各系统的各种数据输入微机,实行计算机管理、资源共享。

瓦轴集团开发完善SAP/ERP信息化系统,ERP系统于2005年初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与统一。

当记者问王路顺拓展市场的策略时,王路顺说:"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也就是提供价值,企业的产品有价值客户才会买。瓦轴集团对产品核心价值的理解就是能够向市场和客户提供超值的产品。"王路顺把延伸价值链与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IT领域的经验成功运用到客户服务与管理实践中,并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为构建瓦轴集团与客户之间的价值共享,王路顺近年来提出了"十项增值服务":一步到位的多品种配套服务,准时化的交货期服务,零距离、网络化和配送制的物流配送服务,同步开发研制的产品开发服务,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的产品品质服务,诚信为本的全程信用服务,讲求综合成本的合理价格服务,全面解决方案的国产化服务,主机产品增值的品牌服务,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服务。

正是这些可为客户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的优质服务、战略合作,进一步赢得了用户的信赖。正如王路顺所说:"我们的目的是在国内市场上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捷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务是瓦轴集团的又一法宝。瓦轴集团已经在全国设立了22个物流配送中心,中心城市配送4~6小时到位,区域配送24小时到位,充足的轴承库存资源,可以统一调配,全国共享。瓦轴集团物流体系的建成,标志着由卖产品转向卖服务,以服务取胜。目前,瓦轴集团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以"大客户、大项目、大配套、大流通、大出口、大替代"为目标,实施"第一品牌战略、准时化物流配送、全程信用管理、产品差异化服务"特色营销,市场营销服务网络全面建立起来,瓦轴集团的市场地位、品牌地位和行业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

瓦轴集团进出口公司的李延莲介绍,瓦轴集团根据国内外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和方式,加速市场由老市场向新市场转移,由一般市场向重点市场转移,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扩大。企业的直接用户、流通市场和自营网点的市场结构已经趋于合理,大大增加了直接用户的市场份额,减少了对流通市场代理的依赖性,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刚负责西欧市场时,业务特别少,只有一两家中间经销商,没有主机用户。现在瓦轴在欧洲的知名度大幅提高,我就成功开发了多个主机用户,下的订单都很大,一笔就是数十万美元。"李延莲说。

  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虽然大规模和高水平的技术改造让瓦轴集团的装备水平无以匹敌,但是王路顺认为,除了硬件,企业要在市场立足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设计、工艺和检测都要靠自己,靠别人的只能使企业流于低端的恶性竞争。

瓦轴集团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刘述新告诉记者,瓦轴集团提出实施"品种全、品质优、品牌响"的"三品"市场战略后,在提高产品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下苦功,以"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新产品滚动开发模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瓦轴集团技术中心产品研发所王劲松说:"我们有近200人的研发团队,加上车间的技术人员,有近2000人的技术团队。集团所有的产品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研发的,研发一直被看做集团的重中之重。""十五"期间,集团共完成新产品开发3800种,改造老产品1100种,替代进口产品1200种,填补国内产品空白200多种;填补国内检测空白51项;获得国家专利81项;有41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市的技术进步奖项。2002年,瓦轴集团以EMQ轴承为代表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电机轴承实现批量生产,创造了中国轴承史上的又一个新纪录,从2001年到2007年,瓦轴集团有13项成果成为"中国企业新纪录"。目前,瓦轴集团有16000种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平均每天研发出2种新产品。

建立大型检测试验中心的轴承企业寥寥无几,瓦轴集团对检测中心的投入之大在世界上也很少见,这是企业对产品负责的表现,也表明了瓦轴集团立足全球轴承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瓦轴集团检测试验中心是集检测、试验、分析、研究、鉴定、评价为一体的轴承检测实验室。2004年3月,检测试验中心正式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检测能力认可,标志着检测试验中心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达到国内轴承行业领先水平。

2007年,以检测试验中心为建设主体的"大型重载精密轴承研发和试验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的验收。瓦轴集团技术中心检测试验中心陈澍说:" 这个项目的建立使试验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我们每年可以进行300多个轴承规格的试验,是项目建设前的试验能力的5倍左右,可试验范围和试验能力都在全国轴承行业列第一位。"

由于检测实验能力的提高,可实验检测项目的增加和实验检测范围的扩大,改变了以往大部分产品设计完成后无法进行试验分析验证,只能根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反馈的情况进行产品设计改进的不利状况,一大批新产品在用户装机使用前都可以在公司的实验室内得到充分的实验验证,产品设计、工艺等部门可以依据实验验证的结果对设计、工艺进行优化,确保了产品在用户的装机质量,提高了瓦轴集团产品的声誉。

同时,瓦轴集团积极借助"外力"与大学、院所联合研发: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进行产品设计CAD工程改造,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对瓦轴集团检测试验中心寿命试验的监测分析系统进行技术改进,轴承寿命试验实现了振动信号自动采集处理、自动监控,轴承损坏自动报警,提高了寿命试验的准确性;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实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目标。

瓦轴集团技术中心是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负责整个集团的技术发展、产品开发研究、工艺工装设计、轴承装备的开发设计、产品的试验检验、信息服务、计算机开发应用、行业与企业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等工作。

瓦轴集团技术中心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中,取得了中国轴承行业瞩目的成果,为中国轴承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瓦轴集团来讲,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也推动了产品的销售和公司利润的提高,技术中心近几年成功开发出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轴承产品,以产品拉动市场,引领了中国轴承技术发展的方向,占领了高新轴承产品绝大部分市场。目前,瓦轴集团在风电系列轴承、轧机轴承、高精密机床轴承、高速铁路轴承等一系列高精尖轴承的市场中,全面实现国产化并为众多客户配套。

"现在,国家已把瓦轴集团确定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配套轴承的生产基地。我们将通过对国家16个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轴承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大研发的投入和研发的力度,为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做出贡献。"王路顺满怀信心地说。

瓦轴经验:产业政策就是市场方向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轴承制造企业,瓦轴集团的ZWZ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轴承品牌。瓦轴集团之所以可以一直走到今天,并居于中国第一轴承的位置无人可撼,王路顺认为有3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瓦轴集团始终瞄准了重大装备、高端市场,"目标坚定,从未游离不定"。瓦轴集团一直以来都专心致志地制造轴承,年复一年的积累各方面经验。轴承是个配套产业,需要与主机厂紧密配合,但同样需要有自己的目标。如果目标确定的不正确或者游离不定,企业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

瓦轴集团一直把发展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作为主要目标,其市场研究的方向一直是重大装备发展方向和水平。从新中国建立至今,瓦轴集团已经为国家提供了多套国产首台轴承为重大、重点装备配套:国产第一套工业轴承1949年在瓦轴诞生;1954年第一套汽车轴承在瓦轴诞生;1960年,瓦轴制造了第一套铁路轴承;第一套轧机轴承由瓦轴研制。从瓦轴集团的多个"中国第一套"历程中可以看出,瓦轴集团跟随国家重大、重点装备的发展方向。

王路顺表示:"国务院提出的16项重大专项,我们认为是瓦轴集团发展很好的契机,我们自己研究了方案,并将此作为瓦轴发展的目标。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轴承是重大装备的重点零部件,近年来重要的轴承一直依赖进口,精密机床、新能源、大飞机、高速铁路、钢铁压延设备的轴承都依赖进口。"

因为有了坚定的目标,王路顺敢于大量投资技改。当然,中间不乏反对论调,有的人认为试制高端产品投入太大,万一市场有变,企业可能再也无法翻身。但王路顺认为,国家产业政策不会有大变化,而且,越是这种情况下,越要舍得投入。在国家发展100吨载重铁路时,已经确定了由中外合资公司制造,其实是变相依赖于外国制造。当时瓦轴集团的主要产品还是50吨载重铁路轴承,而当铁路轴承市场突然转为100吨载重铁路轴承时,瓦轴集团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瓦轴集团投资5000万进行技改,并且研制出自己的试验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技改后,瓦轴集团产品档次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终于得到国家试用的机会,因为试用效果良好,得到了政府采购合同。现在,瓦轴集团的铁路重载轴承已经可以与外国先进产品同台竞技。如果当时瓦轴集团不进行大胆投资,放弃铁路轴承这块市场转向其他市场,也可能遇到同样的问题,久而久之,企业就只能徘徊在高端市场的边缘。

2007年瓦轴集团又投资6000万元研制铁路轴承,目标是让国家重载车辆用上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取代国外产品。

与研制铁路重载轴承的路子相同,瓦轴集团发展风电轴承的坚定目标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获。

第二,瓦轴集团的迅速发展是建立在精密技术精密制造与自主创新基础上的。轴承行业的特点就是精密,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精密化。制造出的轴承越精密越能支撑精密制造的需要。精密技术和精密制造是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柱之一。

举例而言,过去制造螺丝钉靠车和铣,原材料利用率只有30%,造成了大量浪费。现在利用滚压技术制造螺丝钉,材料利用率达到了90%。因此要降低能耗,节约原材料,精密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节能减排成为全世界科技发展的新主题,而完成这个主题就要靠精密技术和精密制造。

瓦轴集团一直坚持利用精密技术解决精密制造问题,用精密技术制造来生产产品。瓦轴集团的工业园取名为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就是要将精密制造传承到底。

另外,瓦轴集团所有的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王路顺说:"我们的产品水平可能与外国产品有差距,但是我们绝对没有仿制。现在仿制成为很多中国公司的手段,这并不是长远之路,中国企业要在市场站住脚必须要自己研制。"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营销。瓦轴集团提出的为客户提供"十项增值服务",在客户中反应很好,并因此得到了很多忠实客户。王路顺认为,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就是企业的价值所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体现在此。

"我现在感到最头痛的是人才不够用,人员水平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想腾出精力做培训,壮大人才队伍。"王路顺很少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这次却侃兴大发,和《装备制造》杂志记者谈了大约两个半小时。"我相信市场,不相信宣传。"王路顺表示。

事实上,作为一家B股上市公司,瓦轴主要面对的是境外投资者,和国内商界沟通的必要性并不强。王路顺表示,当年鬼使神差地在B股上市,这使得现在瓦轴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瓦轴的发展步伐。"我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让我们从B股回归A股"。王路顺说。

是的,这样一家优质的公司,应该使得国民能够共享其成长的收益。

(0)
相关新闻
轰-20方案曝光 细节超越美军B-2中国用馒头做出地球威力最大的炸弹?
076舰下水后 美方猜测将订购大量无人机中国造飞机太慢 应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
中国高超音速空空导弹已进入最后阶段56式自动步枪:经典背后的历史印记
机器狗携带导弹 执行反坦克等高危任务歼-20妥协多年 中国军工终于技术突破
美国想抄中国六代机 发现第一步都办不到中国六代机不只歼-36和歼-50 还有第3款?
乌克兰多番背刺?曾3次搅黄中国外贸订单PLZ45-155自行火炮被韩国K9反超 何故?
中国军工王炸出击 主动亮剑“三机一舰”不止六代机和076 涡扇发动机也有好消息
中国军事装备大爆发,亚太将重新定义?这是什么飞机? 给它的伴飞是J20
中国开启爆兵模式,采购百万架无人机?别想歼-10A!孟加拉根本买不起
下大棋! 中国电子系统现身埃及80年代装备大揭秘:从火箭手榴弹到鹰潭护卫舰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中国军工"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朝鲜特种兵杀红眼 机器人军团与钢铁巨人对
泽连斯基摊牌了,提出停战“底线”
美国军机在莫斯科落地 整个欧洲都傻眼了
边境炮声成最佳广告?中国战机拿下关键盟友
中国第4艘航母照片疑曝光 吨位打趴美国福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朝鲜特种兵杀红眼 机器人军团与钢铁巨人对
泽连斯基摊牌了,提出停战“底线”
美国军机在莫斯科落地 整个欧洲都傻眼了
边境炮声成最佳广告?中国战机拿下关键盟友
中国第4艘航母照片疑曝光 吨位打趴美国福
美防长一天两次传令 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
如何对抗中国六代机 印度的答案令人没想到
6600中国人嫁给日本自卫队与海保?
斜角甲板双弹滑道 10万吨级核航母加速推进
澳军机强闯西沙 歼16在30米内发射干扰弹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