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刊长文感叹,如今中国的海外援助能力已经能和美国抗衡,通过提供发展救济资金以及海外金融贷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援助国之一。
据报道,外媒一家数据库AidData联合美国哈佛、威廉玛丽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多名研究人员,对我国2000年至2014年的对外援助资金做出了分析。研究报告涉及中国企业在140个国家的近5万个项目。结果显示,中国在援助金额总数上已经和美国将近持平。
数据显示,在2000至2014期间,中国对外资助金额(包括借贷)总计为3620亿美元。同时期美国的海外援助总计3990亿美元。
不过该报告称,大部分好像是促进中国出口信贷及服务于中国自身利益。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2日回应,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是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帮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的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的原则。研究报告的数据可能混淆了中国对外援助的资金和其他性质的各类资金。
据BBC报道,研究负责人布兰德·帕克斯(Brand Parks)向BBC说,“中美两国的援助预算组成不一,预算资金的使用截然不同。”
报道称,从AidData的数据来看,93%的美国海外援助金额是受西方工业社会认可的“传统补助”,即以帮助被救助国经济发展、完善福利制度为目的的补助。数据显示,至少有25%的美国海外援助是以赠予、非借贷的方式提供的。
中国方面,只有21%的援助金额被AidData定义为“传统补助”。中方大部分的海外援助采用了借贷的形式。
AidData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大发现为:虽然中国的“传统补助”占比较小,但反响非常乐观,被援助国的本地发展被激活,经济发展迅猛。西方世界在传统意义上一致认为,中方给出的大量援助项目的意图,仅仅是这样做能有利于本国的发展。举个例子,中资企业在海外建设的基础设施工程,雇佣了大量的中国劳动力,并没有改善被救助国居民的经济情况。
但是,这项研究指出,中国对于改善目标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在与西方援助国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2000年后,大部分的中国海外援助资金都转向了非洲。但在近几年中方的海外援助市场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从塞内加尔的医院,到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港口,都有中资企业留下的印记。根据AidData的分析显示,2014年接受中方援助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接来下是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
另一方面,美国在2014年的外援资金集中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三个国家。
在决定往哪个目标国提供资金方面,政治因素仍然是两个国家的首要衡量标准。AidData的早期研究表示,中美两个国家都倾向于援助在联合国支持自己的国家。
但对于中方的投资来说,出于对经济、货币政策的考验也很重要。研究团队表示,北京更喜欢在中国的出口和市场借贷回报率高的国家进行海外项目的援助。
这份最新的数据分析还回答了外界对中国海外援助的一大疑问。西方媒体一直猜测,称朝鲜脆弱经济的背后一直是中国在支持。但是AidData表示,14年间中资援助项目在朝鲜仅17项,总金额只有2.1亿美元。
对此,研究负责人帕克斯形容朝鲜为“数据黑洞”,并称“这也是唯一一个逃避了研究人员对资金链追踪的国家”。他相信,从很大程度上,中国对朝鲜的大量资金提供,以及其他形式的补助,都不能用全球金融体制来判定。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就一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高利率市场贷款,为什么中国的海外援助近几十年这么受欢迎?实际上,西方的早期援助模式是基于被援助国有能力偿还高额的利息的基础。当被援助国无法偿还利息,与西方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被打破,这种援助模式就没有效果了。
帕斯科透露,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达成共识,称不再向发展中国家发放市场贷款,“有着雄厚基础的中国加入,打破了海外援助市场的平衡。他们(中国)有能力,也更愿意提供低利率市场贷款。”从而,越来越多的被援助国,与其选择向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机构纾困,更倾向中国的救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接受中国援助的这些国家在经济上没有“致命伤”,虽说其经济发展在未来不会有大的突破,也不至于沦落到偿还不起贷款的地步。
但研究者们还是担心这个情况在未来发生改变。帕克斯解释道,“未来10到15年内,中国可能会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遇到同样的麻烦,如果他们(被救助国)出现还不起贷款的情况,中国可能要重新审视这些贷款制度的结构。”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晓军透露,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通过不同的借贷手段来规避这种风险,比如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种多边机构,来发放贷款等。
在无形中,中国的这种贷款形式正影响着整个全球借贷市场。AidData的研究团队形容中国这种“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借贷迫使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捐赠国们开始发放借贷条件。经济学家赫尔南德斯(Diego Hernandez)在分析AidData给出的数据后表示,中国的国际借贷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有竞争力。
“拿非洲国家做例子,”他说道,“每当中国的海外援助金额提高1%,世界银行就得减少对救助国15%条件援助限制。”世界银行针对其借贷者的要求往往是市场自由化标准、经济透明度等。
中国海外援救在国际社会上竞争力持续上升,引来西方世界的不满,并称中国的援助为“流氓援助”,指责中国向对民主化没有意愿的国家发放贷款。但刘晓军博士指出,一些国家在选择中国作为捐赠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摆脱西方社会的政治压力。
“至少他们(被救助国家)能有更多的选择,”刘晓军补充道。
AidData团队这份研究有着自己的数据收集方式。由于得不到中国政府提供的官方数据,他们依据新闻、大使馆报告以及被援助国的债务情况,追踪上述信息中显示的资金流,从而推算出中国政府的外海援助能力。
帕克斯称,“这种研究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我们已经对我们已知领域做出了做详细的解读。”他还说,如果中国想要隐瞒什么信息,那AidData也不会钻牛角尖。但是像这样的大量资金外流,“谁也掩盖不住”,他说道。
商务部12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我们关注到美联社11月报道称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一个援助数据这个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称,2000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向非洲等地提供的援助级贷款总计3544亿美元,同期美国的贷款总数是3946亿美元,这份报告还称,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政府援助和贷款方向,总体的总数正在接近美国,但是大部分好像是为了在促进中国出口的信贷以及服务于中国的自身利益,而对受援国的好处并没有那么多,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高峰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是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帮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的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的原则。研究报告的数据可能混淆了中国对外援助的资金和其他性质的各类资金,包括商业性的资金。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是应受援国的急需,使用在农业、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受援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造血能力,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