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由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自身的国防工业薄弱,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武器装备及零配件。由于中国武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战争期间,双方均大量购买了中国的武器装备。
这场战争对于1980年代的中国军事工业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80年代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不得不大量缩减军备,提出“军队要忍耐”。失去了国内的军火订货,中国的军工企业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时候伊朗和伊拉克的军火订单对于当时困难的中国军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伊拉克通过关系密切的约旦出面获得了80架中国的歼-7战斗机,此外还从支持自己的埃及得到了一批二手的歼-7战机。伊拉克空军装备这些歼-7飞机之后,与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一起装备军队,用于对付伊朗方面的F-4、F-5和F-14战斗机。发现其性能不亚于苏联制造的米格-21战斗机,并且价格便宜。
两伊战争后期,伊朗空军所有的主力作战机型都损耗严重,除了战斗中的损失以外,其装备的多数美制战斗机由于缺少零配件而无法正常起飞,需要继续补充新的飞机。1988年和1990年,伊朗两次进口了30架的歼-7BI和歼-7N飞机,此外还进口了几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的教练机。
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出售给伊朗一批岸基的海鹰反舰导弹,也就是著名的“蚕”式导弹。这种导弹可以封锁霍尔姆斯海峡,战争期间频频袭击航行的各国油轮。当时世界各地的报纸电视上整天充斥着伊朗用“蚕”式导弹袭击油轮的报道,各国油轮都被袭击,很多国家都派军舰去海湾护航。
伊拉克也进口了不少海鹰导弹并在实战中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中国在七十年代发展过一种反舰导弹载机和空射反舰导弹——轰-6D和鹰击-6空舰导弹,该武器系统于1983年定型以后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成为2000年以前中国的主力空射反舰武器。两伊战争中的伊拉克也曾经购买过4架轰-6D导弹载机,同时配备鹰击6的出口型号C-601导弹,完成过多次实战任务。但是鹰击-6空舰导弹属于重型远程反舰导弹,弹体发射重量高达2.5吨,导弹全长7.5米。
伊朗方面购买了不少63式装甲车和63式107MM火箭炮;伊拉克方面不仅购买了中国的坦克和飞机,也购买了火炮、冲锋枪等武器。被称为中国AK的56式冲锋枪,由于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受到双方欢迎。
两伊战争期间,最著名的中国武器是69式坦克。1981年,在国际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坦克工业,被一张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砸中了。1980年爆发了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大打出手,由于都掌握巨量的石油美元,这两个中东土豪纷纷向主要军事强国订购大批军火,伊拉克军队相中了中国刚刚定型的69II坦克,于是在1981年5月,北方工业公司与伊拉克签订合同,向伊拉克出口2800辆69-2中型坦克和280辆以69-2式坦克为底盘的装甲抢救车和工程车。合同要求年底前要交付100辆坦克,至1984年全部坦克交付完毕。中国根据伊拉克军方的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对69II坦克进行了20多项重大技术改进,命名为69-2式外贸坦克,综合战斗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在随后几年,中国又推出了一系列改型,包括69-2A指挥坦克,69-2B、69-2C、69-2C1等多个型号,改装了包括激光测距与瞄准镜二合一的新型瞄准镜,在炮塔两侧前部安装了抛射式烟幕发射器,在炮塔的外部周围有栅栏式屏蔽。
据我国主要坦克生产基地617厂的厂史记载,在80年代的短短几年间,617厂靠出口外贸坦克就创汇10多亿美元,这在当年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69式坦克成为伊拉克军队的主力坦克,数量比进苏联提供的T-72坦克多得多。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还保留有1800辆以上的69-2式坦克,由于伊军的主力共和国卫队刻意保留实力,直接面对美国为首联军的主要是伊拉克陆军部队,在100小时地面战争中受到严重打击,而69-2坦克就主要配备在伊拉克陆军,与美国投入战场的1848辆最先进的M1A1坦克对抗中,自然甘拜下风。据统计大约有一千辆以上的69-2式坦克被摧毁或被伊军抛弃(抛弃自己的武器是中东地区乌合之众军队的光荣传统)。
这些中国坦克直到现在仍在伊拉克军队中服役。2015年末,伊拉克国防部长视察了本国的坦克改装厂。该厂主要是翻新与改装坦克与战车,在视察期间伊防长登上了一辆中国69式坦克进行体验。
中国在80年代凭借向伊拉克、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出口69式坦克,大约创汇十几亿美元,此时的69式坦克物美简练,单价只有50万美元,不足美欧坦克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重炮也大量出口伊朗和伊拉克。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和伊拉克都大量苏制M46型130毫米加农炮,这种远程加农炮在中国被仿制为59式加农炮,改进型号是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因为两伊地区的地势平坦,很少有炮击遮蔽角的限制,所以特别适合射角较小,弹道低伸的远程加农炮。此时中国的成熟产品——59-1式130毫米加农炮的综合性能远远超过苏制M46加农炮,伊朗和伊拉克都向中国订购了大量130加农炮和配属炮弹。
为了满足外贸用户的要求,中国为59-1式加农炮配用了8种先进弹种包括射程26公里、发烟持续时间200秒的发烟弹; 射程37公里的远程底部排气弹;射程30公里的远程底凹弹;射程32和30.7公里的两种远程全膛榴弹;射程27.5公里的杀伤爆破燃烧弹;内装10000个小钢箭的榴霰弹;射程25公里的子弹数为35枚的反坦克子母弹;射程37公里的火箭增程弹。从而使59-1加农炮成为两伊战场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火炮之一。
其中130毫米加农炮箭式榴霰弹是最为有特色的炮弹。该弹由当时的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724厂研制,主要用以压制或歼灭敌生动力量,杀伤敌空降伞兵,以及毁伤敌轻型装甲和低空飞机,并用以拦截低速导弹。射程35公里,全弹重59公斤,弹丸重33公斤,初速935米/秒。弹丸内装填净重2.9g的10000枚小型钢箭。箭式榴霰弹的打击效果极其恐怖,小型钢箭具有初速高,降速缓慢,穿透力强的特点,榴霰弹在敌人上空爆裂开,几万枚钢箭象倾盆大雨似地落在战壕里或开阔地的士兵头上,具有致命的效果。一个6门制的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采取8发急速射炮击,使用箭式榴霰弹,可以在一分钟内将30公里外、28万平方米范围内的一切暴露有生目标打成筛子形状,射成刺猬一样。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没有生产能力但是很有钱的伊朗和伊拉克各自向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大肆购买武器,连轻武器也完全依靠进口,甚至在机枪领域购买了许多奇葩罕见的型号,例如伊朗向半岛北方购买了大量外形独特的73式机枪。而饥不择食的伊拉克则向中国采购了上万挺67-2型机枪,这些机枪一直使用到现在,在新的伊拉克政府军中仍有大量装备。
除此之外,中国曾在七十年代援建叙利亚一座高射机枪生产厂,由成都华庆机械厂(国营216)负责援建,年产54-1式高射机枪500挺,在两伊战争期间,叙利亚这个厂生产的高射机枪很大一部分也输入到伊拉克,这些54-1式高射机枪很好辨认,特征明显,与苏制原型机枪有很大区别,主要是取消了原枪暖气片式的散热片,增加了枪管提把,轮式枪架改为轻型三角架,全枪重量84公斤。
在两伊战争中,中国也在战场上捡洋落儿。例如中国从伊拉克获得过苏制ZSU-57-2自行高炮的少量样品,并在69II型主战坦克底盘上仿制了该炮,这就是80式/W88式57毫米自行高炮,性能与原装的ZSU-57-2大同小异。由于不符合中国军队要求,该炮并未在我军装备,只用于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