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起,俄罗斯造船工业陷入持续的衰退之中,仅潜艇制造相对较好,核潜艇建造为俄死保项目,不容有失;常规潜艇因出口订单获得机会,仅向中国就出口12艘基洛级潜艇。西方制裁对俄造船工业的冲击最大,但是经过几年的调整,水面舰艇工业逐步恢复之中,唯有潜艇建造陷入青黄不接之中。
基洛级出口多国
核潜艇建造依然缓慢,常规潜艇建造尚顺利,却更让人忧心,实际已退出国际潜艇市场,当年大受欢迎的基洛级早已成为老款,没有客户会再选购了,仅为俄军建造中。俄下一代常规潜艇尚为空白,原本寄预希望的拉达级,又称:圣彼得堡级,代号:677型,早在1997即开工,如尚在测试中,也就是说:俄新一代潜艇历时二十年仍未成功,最后不得不取消计划。
拉达级研制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公开之后,曾引得多国关注,尤其是中国,曾在2013年时,与俄方签订一份协议,双方以联合建造的方式,为中国提供4艘拉达级潜艇,当时俄方扬言向解放军提供最先进常规潜艇,可惜最终却无果而终,中国取消了订单。
中国放弃的原因,一方面是,中俄在具体细节上有分歧,另一方面,俄方无法解决该级潜艇的技术问题。俄罗斯军工看似强大,其实体系已经支离破碎,失去了许多科研单位及企业,随后又人才流失,科研中断,有限的资金投入核潜艇领域,常规潜艇领域几乎是放任,如果没有出口订单,早崩溃了!
这造成拉达级潜艇的诸多技术难题迟迟无法解决,实际尚在使用老技术,至于新一代技术,比如:AIP推进系统,俄方没能及时掌握,如今在AIP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俄方却迟迟无法实用化,这自然失去了市场。难怪解放军宁可毁约,也不再要了,俄方拿不出AIP技术,又不让安装中国造的AIP系统,那么这个项目也就没必要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引进基洛级潜艇时,在技术水平确实与俄方相差不多,但是中国从没有放松过研发工作,如今潜艇技术水平也不低了,比如:AIP系统,已经列装了国产潜艇,而且出口到国外了,与昔日老师俄罗斯相比,已有许多地方反超了!
俄罗斯在水面舰艇建造中,已经开始应用中国制造的设备,那么在潜艇领域是否也可以采用中国技术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反差,以前俄方向我们提供技术,如今俄罗斯自已造却想找中国帮忙,这不是什么传说,而是俄方正在考虑问题。按时中方乐于帮忙,但是在这个领域相助有点让人为难,因为俄方掌握相关技术后,首先要用于出口,尤其是竞争印度的潜艇采购项目,让中国设备随俄潜艇出口到印度,你答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