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官方发布消息称,一架印度无人飞行器近日侵入中方领空并坠毁。
一时间反无人机成为舆论的热点。无人机一般来说就是2类:
一类就是军用无人机,比如我们熟悉的美国“死神”、中国的“翼龙”/“彩虹”系列这些无人察打一体无人机;此外,还有一些小型无人侦察机。这些无人机都有动力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飞行。他们的探测、防御方式与对付其它军用飞机类似;
另一类则是消费级无人机,以大疆无人机为代表,这类无人机受限遥控信号,飞行距离短。
军用无人机装备有较为复杂、先进的光电、雷达传感器用于侦察,可以在远处进行侦察。此次坠毁事件发生在边界,军用无人机靠这么近似乎没多大必要。因此,印度用消费级无人机搞些小偷小摸的动作可能性或许要更大些。
消费级无人机看似飞的不高、也慢吞吞,但要真正对付起来还真是不容易。为什么呢? 因为这类消费无人机属于“低、小、慢”目标,这类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小、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容易与地面杂波混淆,非常难进行探测,即便是顶级防空雷达往往也拿它没办法。
当前消费级无人机在全世界的使用已经深入每一个角落,对不少公共安全领域已经产生较大威胁。如何打击应对这一威胁也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反无人机系统研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技术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消费级无人机的绝大多数市场虽被大疆这些公司所占据,但这类无人机的技术门槛其实并不高,很多小厂家也具备生产能力。
可反无人机系统则不一样,环顾世界,目前绝大多数此类系统研发均把持在老牌军工厂家手上。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的目标探测难问题,这个核心难题需要有高性能的雷达来解决,一般厂家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
近段时间来,中国涌现的各类反无人机系统其实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中包括激光烧穿无人机这类效果极炫的手段。
前天,据中国电科集团14所官微的报道,该所似乎也已经杀入反无人机系统的广阔。14所号称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我国的几乎整个反导预警体系、歼-20等战机的火控雷达、舰载“神盾”雷达以及反隐身雷达都出自该所之手。
该所为反无人机系统配置的是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圆阵多用途雷达,该雷达去年在珠海展出时的名称为YLC-48,具备反迫击炮、火箭弹以及对空探测的能力,低空探测能力尤为出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北国防务去年在珠海航展时曾听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说,YLC-48雷达可与速射火炮合体成为简易的“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系统”(C-RAM)。
用这样一款高性能军用雷达来作为反无人机系统的核心,或许能帮助14所在这个市场领域获得突破。当然,如果是作为民用反无人机系统的话,它的性能指标其实不用那么高,这也能够节约成本,对于拓展市场大有帮助。
雷达之外就是对抗手段,可用的方式其实很多,无线电干扰使其迫降,弹药打击,激光烧穿都行。但消费级无人机很多时候都在城市环境,弹药和激光受到的限制太多,关键时候还是得靠雷达提前发现让其迫降。并且,看似炫目“激光炮”也只能是对付消费级无人机,实际意义还是比较有限。(作者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