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直升机这种目前技术最成熟的垂直起降飞行器,感兴趣的网友恐怕一张嘴就能说出几种乃至十几种不同的型号,例如什么阿帕奇、超种马、支奴干等等。的确,具备各种不同功能的直升机已经被大规模应用在现代战争中,它的研发和生产当然也备受重视。但要说起中国生产的直升机,恐怕很多熟悉的网友都会摇摇头、叹叹气——谁让中国在这方面底子薄呢?
说实话,中国很早就意识到了直升机的重要性,并且对直升机的发展相当重视。建国伊始,我们就从前苏联引进了他们研发成功没多久的米-4直升机,1959年更是利用他们的提供的图纸仿制成功了米-4的国产型号-直-5直升机,并且陆续生产了数百架并大规模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不过由于之后中苏关系恶化和西方的技术封锁,加上底子本身就薄,中国的直升机技术开始"龟速"发展。
到60年代后期,为配合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国防科工委和海军提出了"718"工程,要搞护航舰艇、舰载直升机、补给船等一系列急需装备。本来选定的是当时在研的直-7作为舰载直升机,但由于基础实在太差,直-7的研发进度严重滞后。为了不耽误整体进度,中国从法国引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SA 321"超黄蜂"多用途直升机,通过国内的改装成功完成了80年代初进行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任务。
拿到了"超黄蜂"后,中国愕然发现自己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在有点儿大,就打起了仿制的主意,不过这一仿就是将近20年,终于在94年干成了这件事。国产化的"超黄蜂"就是如今直-8直升机。不过起初的直-8很不受欢迎,由于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和发动机技术的落后,不仅飞行性能一般,机务对它3个发动机的设计都"无力吐槽",因为维护起来实在太费事了。
不过作为手上唯一的中型直升机平台,中国军工企业只好跟直-8继续较劲,居然从直-8A一直改进到了直-8F。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通过自研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到直-8F时,配备了加拿大发动机的直-8F飞行性能、可靠性和维护性都大幅度提高,终于得到了认可,达到了用户眼里的"可用"状态。
不过直-8F的成功并没有让中国人自满,反而再接再厉继续"魔改",利用多年技术的积累,他们在直-8F的基础上又搞出了它的民用版-AC313直升机。凭着国产唯一中型直升机的招牌,AC313不仅成功打开了民用市场,也引起了国外航空巨头的注意,甚至在观察后得出中国人完全吸收了"超黄蜂"技术并开始自主创新的结论。好嘛!这一自主创新不要紧,直-18来了,从直-18身上我们已经几乎看不到"超黄蜂"的影子——流线型宽体机身、玻璃化座舱、电传操控等一系列改进,让直-18直追国际先进水平,看起来倒跟美国的CH-53"种马"系列直升机看齐了。玻璃化座舱和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使这一被称为“直-8大改”的直-18直升机性能大幅度提升,成了海陆两军的“宠儿”,接到了大笔的订单,用于反潜、运输、预警等各种任务。
那么,对“超黄蜂”技术的吸收和挖潜就到此为止了么?当然不!最近互联网上竟然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直-8改型直升机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它拥有类似MH-53 “低空铺路者”直升机的大型储油浮筒,不仅能增加了续航时间,还有效节约了机内空间。据说它就是应陆航的要求研发的宽体版直-8直升机,主要用于运载陆军特种部队那些五花八门、功能各异的“山猫”系列突击车,照这个节奏看,若是能配备更先进的发动机,未来中国拥有类似“种马”系列这样的重型直升机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法国人恐怕要郁闷了,他们当初恐怕也没想到中国人能把“超黄蜂”直升机改成目前这样的模样儿,甚至不仔细看,连法国人自己都认不出来了。不过中国人一贯主观能动性比较强,俄罗斯人不是都说嘛,俄国人从来也没想到中国会把设计用来对付高空高速飞机的SA-2防空导弹到最后搞成了低中高“全能”的玩意儿,谁让我们没机会接触更先进的防空导弹呢,只好拼命挖潜,挖来挖去,挖成了所谓的“全能”防空导弹,前辈们的志气真的很让人肃然起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