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国公布了2020年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与印军边境冲突的视频画面和四位烈士的牺牲经过,但还是有不少朋友认为文宣中的“外军”两字过于扎眼。然而这背后是我国在当代国际环境下一项重要的体制优势,我们应该认识到。
此外,本周美国国会公布了下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消息,而美国空军参谋长也表示可能购买一种新的“四代半或五代减”战斗机,这些计划的特点都是强调自己“省钱”、“便宜”,那美国这些新玩意到底能不能省钱呢?本文第二部分将加以探讨。
本周,我国公布了加勒万河谷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中我军牺牲和重伤英模的事迹,并公布了冲突当时拍摄的视频画面。
有同行表示,在当天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印度媒体记者反复就此提问,质问我国是不是隐瞒了伤亡情况——毕竟印度方面不是一直声称他们自己死亡20人,同时给我们造成的伤亡还超过他们自己吗?这意思,中方公布的烈士人数“少”了,他们还不高兴了。
这些记者可能并不知道那次冲突事件后印度军队在什么样的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毕竟以中印两国的军力情况,中国一旦决心要打,那么印度军队的表现绝不可能比当年伊拉克人好到哪里去。
我们永远铭记加勒万河谷的英烈!
可以这么说,当时如果我军联合指挥部接到命令要打,那么至少,印军的第14军可能会在几天内消失,也可能不只是他们。
但是在我们国内网络上却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有不少人表示,不太满意这个文宣材料。尤其是对于其中“外军”一词有不满。
昨天也有中央媒体的微信公号刊文解释了这件事,大致的意思是说我们文宣不能过于刺激了印度人,要讲大局,识大体。
总的来说,其实大部分人民群众对此还是能理解的,毕竟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讲究一个中庸平和,“大人不记小人过,不和你一般见识”。而我国官方文宣的口径,至少在这件事上,相信大部分群众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大家对此总体还是认可的,对“外军”一词特别不满的,我个人认为可能主要是三种。
第一是年轻气盛的网友,他们对此有一种“朴素”的义愤;第二是军属,或者对解放军有千丝万缕的情感关系的朋友们,毕竟这个用法,就好比被害人故意回避凶手的名字,有种“怕了他们”的暗示,也确实伤害了这些朋友们的感情;第三,其实是在舆论宣传战线上有进取心的同志们,关于这件事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听一下2月20日《观棋有语》第45期节目,在中央媒体工作的杨老师在其中就表达了自己对于我国传统的内外宣传做法的一些反思和检讨。我们也期望这不仅仅是讨论,也能真的让相关人士重新思考,这种基于中国人“温良恭俭让”传统思维方式的做法,在面对泼皮强盗的时候,是否还能发挥我们期望它发挥的作用。
前段时间和苏师傅在聊天节目“观棋有语”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中国可能是当代世界上最后一个温和理性的声音仍然占社会主流的主要大国。
让我们放眼世界看看, 美国就不提了,川普打着“美国第一”旗号,对世界秩序和体系的破坏已经十分严重了。而戏剧性的是,随着川普的下台,川普在美国民间的“隐形支持者”似乎反而更多了,最近福克斯新闻的“你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中,居然有22%的美国人将川普列入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5位总统之一,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林肯和里根。
在这种“民意背景”下,即使是从个人性格来讲比较温和理性的拜登,也已经为这种川普掀起的浪潮所带动,他这一上任,就做出了一系列恶化美国对外关系的行为,也是让很多观察家表示看不懂。
再看俄罗斯,总体而言,俄主要社交网站上,还是与对西方针锋相对的言论占据绝对上风;而RT、卫星新闻等俄罗斯的主要外宣媒体更是咄咄逼人,甚至不惜学西方媒体的套路,大耍春秋笔法;更甭提还有一些人总是不忘了对中国也要“警惕”的事儿,要给我们在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投资设限什么的。
欧洲的右翼政党声音日益强烈,都喊着2021大选见,会不会突然冒出一片“小川普”,真的是让人捏把汗。同时,他们的左翼则用另一种东西团结起来,就是大搞反全球化,实际上这也没靠谱到哪儿去,更没了当年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那种国际主义精神。
其实如果单纯从网上搞民意调查,我相信中国的网友并不会更加“温和”,喊打喊杀的声音从来也一样不少。毕竟说到底,看客对于国际政治和世界和平并不真正担负责任,再加上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本身就容易放大情绪。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内舆论场上有这种声音并不奇怪。
在我看来,问题在于国家或者说执政力量对于这种声音的态度:是小心翼翼地对其进行引导,避免它们形成破坏性的潜流;还是鼓励和纵容,想要从中获得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最糟糕的,则莫过于故意引发事件,刺激国内舆论,并以此吸引民众注意力,捞取政治利益。
比如印度,2017年以来莫迪就很有点把中印边境当做印度国内压力“泄压阀”的意思,在他主导的印度经济改革失败,再加上疫情影响,经济数据大幅度下滑的同时,人民党在印度基层的煽动、组织能力却不断得到加强,对内迫害穆斯林,对外频繁挑动边境冲突。
按照中印两国以前历年形成的某种“惯例”,每年“格桑花开了”,印军就会过来和我们搞事,双方的小规模摩擦从未彻底消失。但是通常来说,在印军搞出一次规模较大的冲突,被我们教训之后,会“消停”几年——可近年来的摩擦显然要更加频繁。2017年洞朗事件后,我们都认为印军会按惯例“消停”一段时间,然而没有,印度继续挑事。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和班公措湖对峙事件后,印军又和我们在冰山上比赛挨冻——当然我们通过“建设性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而印度则靠着“低人权优势”,拼着基层官兵大批冻死冻伤的代价,也坚持了下来。
回顾最近几年的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印军“不消停”的同时,印度媒体的推波助澜、煽风点火也是事情无法平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印度的媒体圈生态也和政坛一样,很大程度上已经民粹化,媒体和人民党在这样的反华狂欢中各取所需,让中印边境的局势更加恶化。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利用媒体煽动本国民粹情绪,甚至还希望用媒体的力量来给高涨的激烈情绪“灭火“的政府了。
这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民众被煽动而产生的“虚火”,我们是一个建立在全国人民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基础上的人民政府,这一点可能是外人所无法理解的,但这已经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制度优势。
为国牺牲的烈士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大部分人民群众都能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问题上,自发地站在对我们国家最有利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自己狭隘个人情绪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一年来,不论是抗疫,还是边境冲突,还是祖国统一,还是贸易战,中国最大的力量在于,我们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支持国家采取最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的政策,并一以贯之,坚持到底。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我们“温和”的中国,恰恰是最有力量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