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国防新闻》网站报道,中印两军在班公湖地区的脱离接触已迅速完成。随着双方新一轮会谈的开始,可以认为中印之间的摩擦会大幅度降温。
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让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到底谁赢谁输,而相对的和平比战争的可能性要更大。现在有三件事已经清楚了。首先,印度军队也有和中国一样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而且印军装备精良,重型装备维护得很好。其次,中印双方都不希望将摩擦升级为战争。双方的坦克最近时间隔仅10多米,就像边境哨所的哨兵距离那么近,而坦克并不会在那样近的距离上交战。双方可能只是想展示一下力量,目的是堵塞道路阻止对方靠近。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用坦克如此近距离的对峙,仿佛准备是用头撞对方。第三,这是一场消耗战,会受到天气、海拔、地形、后勤以及双方士兵的顽强精神等因素的影响。
那么谁能在这样恶劣的边境地区度过漫长的冬季呢?事实是双方都做到了。然而,我们纯粹从地缘战略层面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印度的战略重新定位可能从印度洋回到了陆地边界。就今天的局面而言,印度更接近于以美国为首的反华联盟。现在印度和其他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似乎更加坚定的致力于建立四方联盟。
这将如何影响印度在21世纪的战略前景?随着1991年后的经济繁荣,印度现在不只是把自己视为一个地区大国,它还想要向南影响印度洋地区。而这是因为印度现在对其陆地边界感到安全,并排除了边境战争的可能性。而此次中印对峙会改变这一点吗?它是否也在提醒印度其在陆地边界上面临的两线威胁并没有消失?
现在会看到印度将注意力从海上转移到陆地吗?预计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会有答案。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将是中国的收获。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印度的战略思考者也一直在担心陷入两线作战的情况。印度可以扩大国防预算,但两线战争的前景将是一场噩梦,赢得战争只是一个幻想。而印度的领导层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如何避免它。
当务之急是印度必须打破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战略三角关系。但接下来的问题是:该如何去做呢?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棘手难题,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历届政府都认真采取措施与中国和平相处。所以印度更合理的做法是,将重点放在比自己弱小的国家上(巴基斯坦),从和平中获得更多利益,不过这也并没有奏效。而现在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莫迪政府需要考虑到国内的选票来衡量所有国家政策。如果是这样,印度将需要与巴基斯坦保持敌意。这是莫迪政府需要权衡的根本问题,莫迪是会让国内的政治压力限制其战略选择,还是有信心做出一些改变?当然,它可以做一些更大胆的事情,并首先与中国达成和解。但是,我们也知道谁在中印谈判中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