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到现在已经过去4年多了。由于中方的有理有利和有节,这场冲突最终并没有升级成一场战争。但是,双方至今还是在边境保持着相当大规模的军事对峙。2024年4月份,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关于中印边境问题的研究报告,作者是美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布拉斯科。他从美国军方的角度,分析了2020-2021年间,中印双方的对峙态势,特别是对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部署情况作了详细分析。布拉斯科判断,除非双方进行正式的撤军谈判并形成协议,否则,解放军将无限期地在阿克赛钦的实控线附近,以及洞朗边境地区常态化驻守。
此人通过判读中印边境的军事地理和商业卫星图像,认为解放军在西线仅仅驻扎了2万地面兵力,而不是印度媒体所渲染的5万人。这样少的兵力分布在这么宽大的边境线上,而且主要的后勤设施还在1600公里开外,这意味着解放军采取的是防御态势而不是进攻态势。另外在卫星影像上,没有看到前线集结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这些重装备,解放军的兵力部署远没有到发起一场进攻战役所需要的密度。
但是,布拉斯科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中方对于边境地区战场建设的力度。中国一侧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一天一个样,仅仅是在班公湖上就修建了的两座大桥横跨南北两岸。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意味着,一旦有作战需要,解放军可以快速集结兵力和装备、给养,可以快速前出投送兵力,可以快速形成对印军的压倒性优势。同时,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也为解放军在这些高寒缺氧地带长期驻守提供了条件,解放军再也不需要像从前那样,在大雪封山之前返回后方过冬,到第2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返回前沿。过去,因为列城、斯利那加等地距离实控线更近一些,解放军全季节全时程驻守相对困难,这就给印军的渗透、挤占留下了可乘之机。
如今,解放军在实控线后面不远处建立了许多大型的军事基地,解决了过冬取暖、高原宿营、饮食饮水等后勤保障难题,就能够在边境一线全年无间隙长期驻守。这些大型基地,不但有良好的防御工事和居住设施,还能够存放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生活给养,前沿一线无补给坚守的时间越来越长。布拉斯科还特别指出,解放军的驻守营地往往都安装了先进的蔬菜大棚,自产的新鲜蔬菜自己都吃不完。
美国人还把解放军的这些在高原长期经营、在边疆牢固扎根的举措,同在南海地区进行主权维护的战术策略做对比。在南海,中方也是把曾经无法住人的岛礁建设成了大面积的岛屿,建设了机场、住宅楼,雷达站和其他设施,甚至建起了医院、超市和运动场。驻扎了海军、海警部队,还驻扎了预警机和反潜机,驻岛部队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长期守备。
看来,这个美国驻华武官还真是收集了不少解放军的资料。但说心里话,这是不了解解放军历史的外国人的大惊小怪。我作为一个有30多年军龄的老兵,对这一切是太熟悉了。我可以说,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有解放军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井冈山上的红米饭南瓜汤,延安时期的南泥湾开荒,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副业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是我们解放军的传统,在沙漠上能开荒种地,在海岛上能养猪种菜,在石头上能自己盖房子,这都是小菜。当年我在解放军基层部队工作的时候,平均3个人要养1头猪,5个人要种1分菜地,根本就吃不完,省下的伙食费去买书、买文体器材。解放军这样的部队在哪里都能生根开花,你美军也好,日军也好,更别提印军菲军了,能斗得过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