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地下核长城”,此为国防真底牌? | |
www.wforum.com | 2025-02-20 22:17:13 星球调研室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央视的《国防军事早报》节目中,出现了一些罕见的镜头,也就是中国火箭军的地下工事,这些神秘的国防工程被称为“地下核长城”。 这不禁让人遐想,中国为何在此时曝光这一绝密工程? 其背后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地下核防御工事实际上关于“地下防御工事”并非什么新鲜事。 早在2008年,央视就公开过二炮存贮核导弹用的加固隧道。 日媒在2011年8月23日又对这条隧道进行了报道,称其总长约5000公里,深达数百米,于1995年开始动工,2008年部分曝光。 2009年解放军证实了这个消息,后来《朝鲜日报》在报道中将其称为“地下长城”。 这一工程的建设历时十余年,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中国国防建设的重大成果。 “地下核长城”的战略意义在于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 中国虽然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同时,中国的战略核力量也必须具备在遭受敌方核打击后仍能进行有效反击的能力。 为此,中国火箭军(原二炮部队)采取了“深埋部署”的方式,将战略核导弹藏于地下,确保其在战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深埋部署”是指平时为战略核导弹开凿深达数百米的地下工事,导弹在地下完成所有战备活动,战时可依托地下网状走廊,由轨道车或重型拖车运送导弹、设备和人员至固定地点就位发射。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但其陆基核力量主要采用公路机动发射方式。 这种“无依托”发射方式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较高,但其打击精度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深埋部署”方式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确保导弹的安全性,又能提高其打击精度。 实际上不止中国,美俄也都有类似的军事工程。 美国夏延山核掩体美国的夏延山核掩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现代的军事指挥中心之一。 该掩体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夏延山山体内,始建于1958年,是冷战“核阴云”下的产物。 夏延山核掩体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指挥中心,负责监视和警戒苏联洲际导弹和远程轰炸机。 掩体内部建有15座高楼,整个设施由30毫米厚的钢板拼焊而成,底部由近百枚大型弹簧支起,以便于承受住天然地震或遭到核攻击时的强烈震动。 顶部和四周都被厚达数百米的花岗岩包围,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掩体。 通往外界的大门厚达2米,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一旦关闭则“与世隔绝”。 此外,该掩体内常备有大量水、食物甚至是空气,可供近千人在不更新补给的情况下工作30天。 除了美国,其他军事大国也建有大量的地下军事设施。 苏联时期,塞瓦斯托波尔潜艇地下要塞是其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之一。 该要塞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主要用于保护苏联的潜艇力量。 英国和法国也建有类似的地下军事设施,用于保障其战略核力量的安全。 看到这里不难理解,地下核长城在现代国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可能就有人会问了,这样重要的军事工程不应该是绝密吗?为什么要公开呢? 首先,曝光“地下核长城”可以传递一个明确的警告信号:中国拥有强大的战略核威慑力量,任何对中国的核威胁都将遭到坚决的反击。 这一举措表明了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在国防建设方面的成就。 此外,通过曝光部分军事设施,也增强了中国的战略透明度,减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意图的误判。 这一举措有助于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误解和担忧,促进国际的信任与合作。 |
|
|
|
![]() |
![]() |
最大单! 50亿美元出口巴基斯坦八艘潜艇 |
![]() |
史无前例!中国军舰驶入…这国高度警惕 |
![]() |
现场高清照:直9F泰山压顶式拦截 |
![]() |
004型核航母 或与003、076型二号舰同时建造 |
![]() |
解放军突现新变化 释何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