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这条街上的人,都在研究上天的事儿
www.wforum.com | 2025-03-28 15:48:19  航空知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3月21日19时0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自北京亦庄的星河动力航天公司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顺利将云遥气象星座43-48星共6颗卫星送入535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而就在5天之前,这家公司刚刚将谷神星一号(遥十)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图片

若将目光拉长,我们还会发现,开年以来,商业火箭动作不断。1月13日,捷龙三号火箭一次将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月11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3月21日,谷神星一号成功完成其第18次发射,成为民营航天领域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卫星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商业运载火箭……而这些闪耀星河的火箭,有着一个共同代号——“亦庄箭”。

中国商业运载火箭何以发展如此之快?而亦庄,又为火箭“排队”上天提供了什么?

(一)

“这条街上的人,都在研究上天的事儿。”距离天安门东南20公里的北京亦庄,以荣华南路为中轴,西起地泽路、东至宏达中路的一片区域,被称为“北京火箭大街”。

这片半径不足两公里的区域内,汇集空天企业超过160家,商业火箭企业集聚度达到全国的75%,互联网卫星聚集度超过全国一半。仅2024年,“亦庄箭”就完成入轨发射13次,入轨卫星超80颗。今年,“亦庄箭”计划发射超40次,入轨卫星超130颗,4型新型火箭有望首飞,届时“亦庄箭”型谱将达到10型。

图片

“全国商业航天看北京,北京商业航天看亦庄”,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是中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犹记得,不过是十年前,很多人还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只是一个不可能的“神话”。但今天,在这条“航天最卷街道”上,人们的关注点早已不是怎样超越引力,而是如何持续突破天际、定义未来。

(二)

立时代潮头,与祖国同行,这是首都北京发展的永恒逻辑。“亦庄箭”的快速发展,正是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对于时代使命的挺膺担当。

许多人都注意到,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及了商业航天。那么,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商业航天?

图片

商业航天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的美国,面对彼时航天发展停滞、发射费用高涨的局面,美国政府有意引导私营公司进入航天业,带来更多创新与活力。发展至今,马斯克于2002年创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脱颖而出,开创火箭可复用技术,不断刷新航天技术“天花板”,也让航天成本跌穿“地板”。

商业航天重在“商业”,离不开“市场”与“盈利”,却也不止于此。众所周知,SpaceX正加速打造“星链”系统,中国也须搭建起自己的卫星互联网星座,才能在关键时刻牢牢掌握主动权。据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定,卫星频率及轨道采用“先到先得”的规则,面对有限的频轨资源,我们自然不能坐等他人“跑马圈地”,提升发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星链”卫星发射总量已经突破7000颗,仅去年就包揽了全球火箭发射总量一半以上的发射。随着“星网工程”、G60星座等大规模建设推进,中国也将释放出巨大的卫星发射需求,火箭发射能力愈发成为影响规划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一环。

(三)

主力要出征,地方须支前。北京向来有一种“资源所在,就是责任所在”的使命感。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之一,北京航天核心研发单位占全国50%以上,本就拥有大部分国家航天大型研发配套基础设施和专业型技术人才。凭借“国家队”扎堆的先天优势,以及强大的工业基础,商业航天的征途“以北京为起点”相当自然。

但话说回来,人才只是基础,商业航天逐梦太空的背后,政策扶持、资源支撑、生态营造等缺一不可。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北京接连推出了一大批“政策包”——2021年出台《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成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专项支持政策;针对商业航天高风险难题,推出《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暂行办法》,对企业购买的商业发射保险给予50%的补贴;为帮助企业心无旁骛发展,亦庄成立专班服务商业航天企业,启动商业航天“参天计划”,出台18条商业航天支持政策……真金白银、细心服务,都在为商业航天厚植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图片

去年年初,《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发布,商业航天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路线图。按照《方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集聚商业火箭研发制造企业,形成“南箭”产业集群;海淀区集聚众多商业卫星制造、测运控和运营企业,形成“北星”产业集群,“南箭北星”的空天产业空间布局将持续深化。“从0到1”“从1到N”,在“星”与“箭”的牵引下,北京的商业航天有如脚踩“风火轮”,正加速起飞。

当然,作为一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事业,航天终归要服务于民。不久前,北京发布商业航天十大应用场景。商业航天与自动驾驶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商业航天如何赋能智慧城市建设?6G通信距离我们还有多远?持续加码的政策,必将让我们真切感知“未来已来”。

(四)

人类从未停止仰望星空,但逐梦苍穹从来不是坦途。创新从不容易、挑战依旧艰巨,面向未来,技术创新仍是商业航天发展的重中之重。

图片

商业航天是一项技术密集、成本高昂的事业,不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商业航天要实现降本增效,最终还得靠技术。比如,为实现大运力、低成本、高频次航天发射,火箭可回收与重复使用技术十分关键。就我们目前的水平而言,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稳定且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技术攻关之路。

以更大视野看,任何一项“高精尖”,都不仅仅是技术的淬炼,更在于时间与耐心的较量。而这,除了考验企业发展的战略定力,也同样给政府布置了考题。如何紧抓时代机遇、找准产业方向,如何用好用足政策空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更好融合,样样都至关重要。紧盯商业航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创新叠加政策发力,北京将于今年年内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首飞,商业航天也将迈向新的里程碑。

图片

放眼今天的亦庄,俨然一处微缩版“太空竞技场”——民营企业之间一街之隔比拼实力;一大批新型号火箭蓄势待飞;运载火箭、卫星研制、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成果遍地开花……叩问苍穹步履不停,每一次成功、每一点突破,都将助力中国航天奔赴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为逐日者做好坚实托举,将有更多逐日之翼,于京华大地乘风而起。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不到半年就泄密 歼35A核心数据被卖了?
歼36持续升空 成为全球首款六代机无悬念
中国战机为何没有卖给朝鲜的消息?
中国“接管”印度无人机:碾压式技术压制
兰姆达机翼+矢量发动机!北六代比歼-36更神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不到半年就泄密 歼35A核心数据被卖了?
歼36持续升空 成为全球首款六代机无悬念
中国战机为何没有卖给朝鲜的消息?
中国“接管”印度无人机:碾压式技术压制
兰姆达机翼+矢量发动机!北六代比歼-36更神
不敢卖给中国 俄NK-32发动机真有这么强?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美国下判断,中国距统一可能只差5步
得知美六代机有鸭翼后,美网友破防
有了什么变化?让泽连斯基在前线笑逐颜开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