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俄两国历史上三次结盟 都是惨痛经验!
www.wforum.com | 2024-10-14 23:27:34  海风看世界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发展,外界时常传出“中俄结盟”的说法,甚至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宣传中,双方被描绘成紧密的军事和战略联盟。

  事实上,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被明确定位为“以邻为伴,守望相助,密切合作,深度融通”,而并非真正的军事同盟。

  为何中国在与俄罗斯合作中坚持“不结盟”的原则?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清朝与沙俄的“中俄密约”

  历史上,中国与俄罗斯曾三度结盟,然而每一次的结盟都伴随着巨大的损失和困境,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三次惨痛的历史教训,警示中国在与任何国家建立合作关系时,需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谨慎对待结盟。

图片

  第一次中俄结盟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大清王朝与沙俄签署了所谓的“中俄密约”。

  清政府当时陷入了甲午战争的阴影中,北洋水师在与日本的海战中惨败,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

  清政府的处境可谓风雨飘摇。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沙俄、德国和法国跳出来干预,反对日本吞并辽东半岛。

图片

  表面上看,这是三国为了帮助大清挽回颜面,但实际上他们是担心日本在东亚扩张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清政府天真地以为这是一场“救援”,于是签署了《中俄密约》,希望通过依靠沙俄来遏制日本。

  然而,事实证明这场密约非但没能保护中国,反而让沙俄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权利,并租借了重要港口大连和旅顺。

图片

  更甚的是,沙俄后期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越来越强,最终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沙俄直接派兵占领东北。

  这一系列举动彻底暴露了沙俄的野心,清政府原本寄希望的结盟,最终却换来了更多的损失。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二次结盟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图片

  这个条约表面上是为了联合苏联的力量对抗日本,借助苏联的军事援助加速打击日军。

  然而,条约背后却隐藏着苏联的巨大野心。

  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趁着美英需要其加入太平洋战争的机会,向美国和英国索取了巨大的利益,包括承认“外蒙古独立、恢复在东北的权益”等。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失去了大片领土,还要面对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现实。

  更讽刺的是,“外蒙古的独立”甚至是通过“公投”这一幌子实现的,但这背后是苏联的强势干预。

图片

  这次结盟让中国失去了宝贵的资源和领土,中华民国政府对此无可奈何。

  更令人痛心的是,苏联在抗日战争后依旧不愿放手继续掠夺中国利益,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和强国结盟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新中国与苏联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次结盟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合作,苏联承诺帮助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并在军事上给予支持。

图片

  通过这份条约,中国确实获得了大量的工业项目援助,这为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苏联领导人更替,赫鲁晓夫提出了在中国东北建立长波电台并联合建立海军的计划。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增强双方的军事合作,实则是想控制中国的海防力量。

  面对苏联这一不公平的要求,中国坚定地拒绝了,赫鲁晓夫则以此为由撤走了苏联援助的专家,甚至引发了边境冲突。

图片

  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中苏关系破裂,两国从合作伙伴变成了冷战中的敌对者。

  苏联曾经的援助成为了历史,而中苏结盟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这次结盟的破裂让中国深刻认识到,依赖他国提供的援助和结盟,最终可能损害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

图片

  中俄结伴而不结盟

  经过三次结盟的惨痛教训,中国逐渐意识到,国家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结盟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利益。

  在中俄历史上的合作和对抗中,血的教训让我们更加珍视主权和独立性,正因此,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方针。

  从清朝与沙俄的《中俄密约》到新中国与苏联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每一次的结盟都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

  而这些历史事件也向我们证明,国家间的合作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和独立性。

  如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与俄罗斯选择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合作模式。

  双方在能源、经济和军事领域保持密切合作,但不会签署正式的军事同盟。

  这一外交策略既能确保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足够的灵活性,也能避免因过度依赖他国而损害国家利益。

  未来的中俄关系展望

  展望未来,中俄关系将在“结伴而不结盟”的框架下继续深化。

  无论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还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两国都将继续发挥彼此的优势。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间的合作始终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必须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寻求更广泛的合作空间。

  总之,历史告诉我们,结伴而不结盟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中的最佳选择。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中国的主权和独立性,也为中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合作提供了更加灵活和稳固的基础。

图片

  在未来的国际博弈中,中国将继续以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与世界各国保持合作,同时坚定捍卫国家利益。

  中俄关系的演变历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国家间的合作应以利益为基础,但绝不能以牺牲主权为代价。

  无论是过去的历史教训,还是未来的挑战,“结伴而不结盟”的策略,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智慧选择。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沈冰自述》揭露曾庆红、江泽民和宋祖英的
解放军凌晨包围台岛 但主攻方向突变?
新一批055加急建造 有何大事要发生?
中国为何不研发最先进的潜艇? 美俄已达第四
7岁女童公园玩和陌生男打招呼 突被抓住头割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沈冰自述》揭露曾庆红、江泽民和宋祖英的
解放军凌晨包围台岛 但主攻方向突变?
新一批055加急建造 有何大事要发生?
中国为何不研发最先进的潜艇? 美俄已达第四
7岁女童公园玩和陌生男打招呼 突被抓住头割
美国警方搜出毒品 袋子上写的字让人忍俊不
震惊:副市长涉案31亿 查封房产1021处 38辆
歼20遭四代机反杀 解放军最强战力易主
涡扇15一旦量产 美国被逼重启F22生产线?
“直-20J”正式亮相 055要摆脱直-9了?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