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到中年,熬不住的时候,去看看《刘邦传》 | |
www.wforum.com | 2024-10-29 16:52:28 洞见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人到中年,就像爬在半坡的蜗牛。 向上爬,是看不清的未来,脚下,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身上还背着重重的壳,里面装着家庭和事业,外面迎着暴雨和狂风,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职业上你没有了太多选择,还随时都有可能被解雇,每天都胆战心惊。 生活的各项开支摆在你面前,似一张张血盆大口,容不得你停下来喘息片刻。 家庭的重担也全压在你肩上,你得照顾老人、抚养孩子、关爱伴侣……唯独顾不上自己。 昔日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不知不觉就成了神色疲惫的中年人,仿佛只能就此认命。 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却打破了中年魔咒,在人生下半场成就了一番伟业。 这个人就是汉高祖刘邦。 汉史专家飘雪楼主,称刘邦是“中年逆袭的典范”。 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刘邦的历史书籍、史学资料,耗时一年多完成了40余万字的《刘邦传》。 书中谈到,刘邦乃一介布衣,出身低微,起步又晚,各方面能力平平。 可他凭借智慧、韧性与勇气,一路过关斩将,以一个底层混混的身份开启了大汉盛世。 纵观刘邦的崛起史,你会明白: 中年不是终点,而是人生下半场的起点,没有谁会一路风光,也没有谁会一直失意。 只要熬得住,挺得过,我们终究可以突破困局,改写命运。
《刘邦传》中讲,刘邦生于普通农家,自幼家境贫困。 他没有读书的天分,没上几年学,就被学堂先生劝退了。 长大后,他无所事事地四处晃荡,常常带着几个小弟蹭吃蹭喝,成了人见人嫌的混混。 兄长、嫂子瞧不上他,父亲骂他“没出息”,街坊四邻也不拿他当回事儿。 一晃到了而立之年,刘邦依旧没能成家立业,饱受旁人白眼。 然而,刘邦从未放弃过自己,看似浑浑噩噩的他,一直在默默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 当时,魏国有个名震天下的大人物信陵君,地位显赫、人品端正,足智多谋。 刘邦将其奉为偶像,决心背井离乡,跋涉千里去求教。 可惜信陵君英年早逝,刘邦便去拜师了信陵君的弟子张耳。 在追随张耳的那段时间里,他一改往日的游手好闲,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处世之道。 渐渐地,他的眼界变得开阔起来,修养与见识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等到他学成归乡后,大家见他变得谈吐不俗,纷纷改变了对他的印象。 腰缠万贯的吕财主,认为他将来能干出一番事业,将女儿吕雉嫁给了他。 出身优渥的官员萧何,也觉得他非同寻常,举荐他当上泗水亭亭长。 就这样,沉寂多年的刘邦,终于在中年时谋得官职,踏上了成就霸业的第一步。 小说《心居》里有句话说:“年纪愈是上去,愈是靠一口气吊着。气一泄,人就塌了。” 中年过后,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泄下气来,屈从于岁月的打磨和现实的摆布。 我们会认为自己已跟不上他人的脚步,放弃更新认知,提升技能; 也会觉得自己注定一辈子碌碌无为,拒绝反省自我,修炼内在。 但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你只要想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随时都有可能逆风翻盘。 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积蓄力量,沉淀自己,待羽翼丰满之时,你便能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02
秦朝末年,民不聊生,各地有志之士纷纷选择造反。 时任泗水亭亭长的刘邦,在押送劳役去骊山修建皇陵时,也因同情这些劳役而揭竿起义。 可当上起义军首领,还被大家推举为沛县县令后,他没有被众人的追捧冲昏头脑。 他深知自己带兵打仗的才能不足,甘愿虚心听取张良、萧何等人的建议。 西征之战中,他更是求贤若渴,一听说哪里有人才,就会主动去拜访。 有一次,儒生郦食其前来献计献策,以求一官半职。 刘邦市井混混出身,素来怠慢儒生,起初不愿接见。 但见郦食其谈吐不凡,他不仅赶紧起身赔礼道歉,还邀请对方上坐。 郦食其受宠若惊,将真知灼见全盘托出,分析了天下局势,提出了战争方略。 刘邦一一虚心听取,最终连连打下胜仗,立下战功。 凭借谦卑的姿态,毫无背景、实力平平的刘邦,博得了天下有识之士的信赖与扶持。 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项羽,则刚好与他相反。 项羽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谋臣贤士积极贡献计谋,他经常不予采纳;猛士勇将请求独立领军,他也不愿意给机会。 对于投奔之人,他更是妒贤嫉能,有功不赏,吝啬爵位。 结果,将才韩信、陈平先后转投刘邦的阵营,谋士范增也被项羽逼走,客死他乡。 刘邦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气盛,容易受浮躁张扬裹挟,被自我优越感迷惑。 但凡有点本事,就自认为特别了不起;仗着有点优势,便不把他人放在眼里。 然而,行至中年,你走过的路越广,见过人的越多,就越能明白自身的渺小。 易中天说:最卑下的就是最崇高的,最低处的才是最高深的。 放低姿态,戒掉傲慢,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只有愿意俯下身来的人,才能得人帮受人助,持续拔高自己的人生。 03
公元前209年,楚怀王为诸将立下盟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两年后,刘邦向西挺进,直入关中。 随后赶到的项羽十分愤怒,嘲讽刘邦不过是一介草民,岂敢有称王的野心? 刘邦心中当然不服,可他比谁都清楚: 项羽手下兵强马壮,若是非要与之硬碰硬,自己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他强忍住愤怒与不满,选择退军霸上,乖乖将关中让给项羽。 在生死攸关的鸿门宴上,他更是向项羽赔礼道歉,将功劳拱手相让。 刘邦的卑躬屈膝,平息了项羽的怒火,也为自己换来了一线生机。 后来,项羽分封天下时,将刘邦封为汉王,将其赶到荒凉偏僻的巴蜀之地。 项羽还在他身边安插了三个秦朝降将,时刻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对于项羽对自己的打压,刘邦自是心知肚明。 可他始终不动声色,默默忍受着项羽的威胁与羞辱。 明面上,他下令烧毁由关中进入巴蜀的栈道,暗示自己没有东还之意。 暗地里,他却励精图治、整军备战,四处拉拢人才,得到了众多诸侯的支持。 正是隐忍与退让,令他得以保存实力,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苏轼在《贾谊论》中说:君子之所取者远,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 想要做成任何大事都不容易,需审时度势,收敛锋芒。 当你落入下风时,偏要逞一时之能,与对方争出高低,只会让自己输得更惨。 唯有忍住一时之气,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你才能成人所不能成。 尤其是人到中年,更由不得你我逞匹夫之勇,需要谨慎对待稍纵即逝的机会,小心权衡至关重要的得失。 在适当的时候认个怂,懂得藏锋露拙,方能于风浪中保全自己,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04
《刘邦传》中,刘邦在和项羽的对战间,输了六大场,三十多小场。 彭城一战,韬光养晦多年的刘邦,召集到56万诸侯联军,信心满满地向项羽的都城进攻。 谁知,短短半日之内,项羽就以3万之师,击溃了刘邦的56万大军。 这是刘邦自起兵以来最重大的惨败。 他的父亲、妻子都被项羽俘获,之前依附于他的诸侯也纷纷背汉投楚。 可遭遇沉重打击后,刘邦并未一蹶不振,反而开始自我反思,认为自己太过轻敌。 他立马调整策略,安排韩信、灌婴击退楚军追兵,稳住阵脚。 然后退守荥阳,利用成皋的地形优势,与项羽做长期抗争。 就这样,刘邦慢慢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三年后于垓下一举歼灭楚军。 《汉书》有云:善师者不阵,善败者不亡。 刘邦向来不惧失败,有多少次被击垮在地,就有多少次重新爬起来。 而原本胜券在握的项羽,却被一道坎绊倒,怎么也跨不过去。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被困阴陵时,部下拼死助他突围至乌江,江东也还有数万兵马等着他。 可他心灰意冷地说: “我起兵八年,经历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从来没有败绩,今天被困在这里,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 最终,他叹息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葬送了宏图霸业。 人生路漫漫,没有谁注定会一帆风顺,必然会伴随着挫折与磨难。 尤其是到了中年后,留给我们的退路越来越少,隐藏的陷阱却越来越多。 背负着压力前行的我们,稍不留神就会一脚踩空,坠入深渊。 这个时候,我们更得磨炼心理韧性,保持弹性心态,拥有从逆境中快速觉醒的能力。 别因一时坎坷,慌忙逃避畏缩;别为一时失败,轻易低头认输。 当你不再对挫败心怀畏惧,一桩桩麻烦反而会化为阶梯,托举你直上青云。 05
《弈林新编》中有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在争夺天下的棋局中,项羽只能看到一城一池的得失,刘邦却着眼长远,深谋远虑。 项羽领兵占据咸阳时,谋士劝他在此建都,利用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抵御其他诸侯的攻击。 他却决意打道回乡,回了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只顾享受眼前的安逸,忽略日后的隐患,害项羽错失以关中为要,控制诸侯的良机。 反观刘邦,自登上皇位之后,没有忙着享受胜利果实,而是第一时间排除内忧外患。 他时刻关注边境动态,担心骁勇善战的匈奴,会趁机入侵中原。 公元前201年秋,匈奴首领冒顿果然大举犯境。 年事已高的刘邦,竟亲自出征,率领32万大军北击匈奴。 尽管中了匈奴诱敌深入之计,被围困拜登山七天七夜,但他还是设法脱了身,保住了疆土。 班师回朝后,他也不断思考对策,最终以和亲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守住了王朝的稳定。 纵观上下五千年,数不清有多少人,熬过了最艰险的逆境,却栽倒在最舒适的顺境。 而刘邦却难得清醒,失意时不迷茫,得意时也不忘形。 《左传》里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生活中,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虽无千秋霸业,但也凭借努力兑换了车子、房子、票子。 于是,我们自认为攒足了底气,步入了“安全区”,开始肆意放纵欲望,只顾及时行乐。 可世事莫测,一场疾病、一次裁员、一个决策失误,都有可能毁掉你所拥有的一切。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懂得未雨绸缪,提前为可能出现的危机做足准备。 时刻保持警惕,多备几条后路,纵使狂风暴雨来袭,你也能从容应对,全身而退。 ▽ 有人说,《刘邦传》不仅是一部关于英雄崛起的史诗,更是普通人绝地反击的奇迹。 前半生一无所成,48岁揭竿起义,从屈居人下到睥睨天下,刘邦这一路历尽坎坷,写满了血与泪。 然而,不管脚下的路有多难走,他总能逆袭而上、愈挫愈勇。 当你人过中年,被四面八方袭来的危机裹挟,受工作、家庭、生活的烦恼困扰时,不妨翻开这本书,读一读刘邦的故事。 看他如何厚积薄发,如何忍辱负重,又如何触底反弹,从人生的泥沼中攀升至巅峰。 你会收获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纵使被生活踩进泥土里,也要一次次破土而出,迎难而上。 只有这样,人生下半场的每个至暗时刻,才会成为你逆风翻盘的契机。 点个在看,摆脱年龄的束缚,突破境遇的局限,熬得住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 |
|
|
|
美国跟不起了! 中国歼40将再无对手 | |
重磅 | 多图详解:这几天中印边境撤军的进 | |
研究:人类接吻真正的用意曝光 “有点吓人 | |
中国突发重磅信号 11月可能会有“大事”发 | |
没想到,中东土豪PK,中国人却赚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