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照片: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1972年深圳罗湖 | |
www.wforum.com | 2024-11-23 11:14:18 历史图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不经意间,深圳罗湖已经46岁了,有人说罗湖老了。 “老城区,房屋还有点旧,其他区的人可能很久才会过来罗湖一趟。” 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如今的罗湖区,仍是深圳主要的金融区之一和商业中心区,金融、新型产业撑起半壁江山。是深圳中央商务区重要组成部分。前景可期。 一座城市有历史才厚重,罗湖就是。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去看它的历史。 罗湖这个名字,来源于一座普通的小山叫“罗湖山”。在深圳火车站的南面,深圳河从罗湖山脚下流淌而过,河的那一边就是香港。 1972年,有外国摄影师乘坐火车,拍摄了沿途看到的罗湖景象。 火车经过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当地农村。当时这里,还是广东省宝安县深圳镇罗湖村。罗湖的乡村风貌,给他留下了印象深刻。 下面,就是他在火车上看到的罗湖。50多年前的罗湖,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画面也很有年代感。 1972年,罗湖火车站。不远处就是罗湖桥,桥上有圆弧形铁皮棚顶,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罗湖桥是一座桥,横跨深圳河。罗湖桥又是一座不寻常的桥。从1911年诞生起,它就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主要通道。 罗湖桥头,一名军人正在站岗,满满的安全感。那身熟悉的六五式军装,看上去那么的亲切。 罗湖口岸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罗湖口岸,曾经是是连接香港与内地的第一口岸,如今坐高铁都能直达香港了。 在过去,罗湖桥上大多是从香港回内地探亲或办事的人,但过罗湖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入境的验放手续繁琐。 入境人员先要在桥头领取申请卡,民警进行人证对照后核准,在回乡证上盖章,然后入境人员把申请卡填写好,和回乡证一并交给后面的验证台。 在获得验证通过后,又要到检验台接受查验,通过了还要再接受边检站的临时抽查和海关对携带物品的检查。 这一切都顺利通过了,最后才能到达火车站。照片中,乘客们正在有序进站,一列绿皮火车正停靠在站台边。 1972年,罗湖过境点景象。在铁皮棚下一侧,悬挂有巨大的红色标语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画面和标语很有时代特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湖口岸年均旅客流量,就已经达到了80多万人次。 1972年的罗湖过境点,各种设施齐全,白色的墙壁上同样书写有时代标语。 谁能想到,50年代,十几名边检战士,在在杂草丛生的深圳河岸边,用木板搭起了一间简陋的房子,那就是罗湖口岸最初的样子。 1972年,火车在罗湖地界上穿行,摄影师透过车窗,欣赏外面的乡村景象。 近处是农田和池塘,地里的庄稼已收割完毕。远处,青山连绵不绝。呈现出一派田园气息。 火车在中途站点停车时,摄影师拍到了旁边一辆货运火车,车厢里拉的好像是生猪,可能是要运往香港。透过车厢的连接处缝隙,能看到近处的水塘和远处山脚下的村庄。 1972年,位于山脚下的罗湖农村景象。一排排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古色古香。村子前面是庄稼地,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透过车窗,摄影师看到有很多村民,正在谁天理忙碌。有的人在插秧,有的人在耕耘,一派繁忙景象。 在一条沟渠边,水牛在低头吃草。地里生长着整齐的禾苗。画面恬静又富有生活气息。 两名干完活下工的女子,扛着农具从铁道边上走过。她们看到了车窗里拍照的外国摄影师,好奇地张望。 火车经过一条小河,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河道两岸是肥沃的农田,远处的青山,在薄雾中时隐时现。 1972年,罗湖一座小山村庄。村子不大,建有一座水塔,村子前面是大片的农田。 再发几张70年代罗湖的老照片吧,好像是拍摄于1978年,画面虽然陈旧,却很真实。 从这个角度,你能看出是罗湖的哪条街道吗?照片拍摄于1978年。 如果你不懂罗湖老街旧巷、不懂糖水、不懂鸡煲、不懂地道的早茶,就不能说来过深圳,罗湖里仍藏着许多人的回忆。 1970年,深圳宝安无线电厂。在1978年,这家无线电厂生产了8000多台收音机。 写在最后:回看70年代深圳罗湖老照片,让人印象深刻。5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深圳罗湖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罗湖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