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清末留学生王赓的非凡人生 | |
www.wforum.com | 2024-11-25 17:12:15 世界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一本涵盖了中国历史和家族传记的新书“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日前举办线上分享会。这部作品以作者王冬妮的祖父王赓为主角,讲述了一位清末留学生在动荡年代中经历的辉煌与苦难,展现了一个家族百年命运的起伏。通过史料、家书与回忆,描绘了王赓个人的成长轨迹,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感受家国命运的交织与牵绊。 王赓于1895年5月1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嘉乐堂,是著名的中华民国陆军少将。这本书由王赓亲孙女、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博士王冬妮著成,书中涉及王赓的留学时光、性格特征、情感经历、和抗战风云等, 在分享会中,王冬妮对新书的结构做了介绍,阐述了王赓的童年生活,留学,婚姻和工作经历。故事从1895年的无锡展开,王赓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家族崇尚儒学,注重培养子孙的视野。当时,中国正值甲午战败后的危机与变革时期,先进思想渐入人心。家族决定让这位年少聪慧的男孩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凭借家学底蕴和天资聪颖,王赓16岁便考入清华学堂的留美预备班,成为第一批接受中西结合教育的学生。在清华学堂,他接受了系统的英语训练和西方自然科学课程,为他后来的留学生涯奠定了基础。 王赓赴美留学的经历,是书中最具吸引力的篇章之一。他先后进入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最终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并成为中国少数成功进入西点军校的学生之一,在那里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掌握了西方最先进的军事理论与实践。他不仅在学术上成绩优异,还在课馀时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与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思想,极大地开阔了眼界。 王赓16岁便考入清华学堂的留美预备班,成为第一批接受中西结合教育的学生。(受访者提供) 王冬妮表示,在西点军校的岁月中,祖父受到了美国民主与工业化制度的深刻影响,让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留学归国后,王赓进入北洋政府担任要职。他在军事领域的专长使他迅速崭露头角,被派往多个重要岗位,负责国防建设与军备改革。在参与巴黎和会的工作中,他与顾维钧等一代精英并肩而立,为中国争取国际利益。 然而,王赓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32年的“淞沪会战”期间,他因误闯使馆事件被日军拘留。虽然很快被释放,但这一事件却让他被迫离职,从此远离了高层权力中心。这段经历成为传记中的感人篇章,描述了他如何在被政治放逐后,依然坚持为国家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赓虽然因健康原因无法奔赴前线,却选择隐身幕后,后参与滇缅公路的建设和兵工署的管理工作。他在战时经济的艰难条件下,成功统筹资源,为前线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这本传记不仅展现了王赓在外的事业成就,也描写了他复杂的家庭生活。他与第一任妻子陆小曼离异后,与作者王冬妮的祖母陈剑趣再婚,并生有一儿一女。 即便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王赓的心中仍牵挂国家的命运。1942年,他被指派为国民政府赴美军事代表团成员,可惜壮志未酬, 路途中肾病复发,病逝于埃及首都开罗。 书中收录了50馀张珍贵照片,包括王赓在西点军校的毕业照、两次婚姻的结婚照,以及民国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群像照等,这些影像和书信共同构成了一幅时代的画卷。 王冬妮表示:“祖父的故事是一面镜子。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不仅是为了记录家族的历史,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明白,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每个人都能为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 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作者的家族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也让更多读者得以窥见历史深处的感人故事。从王赓的经历中,读者可以看到家国情怀的延续,感受到个人在大时代中的担当与选择,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次深情回眸。 “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新书封面。(受访者提供) 王赓与作者的祖母陈剑趣照片。(受访者提供) |
|
|
|
光纤无人机干掉首辆M1坦克 线圈是中国民品 | |
从被“卡脖子”到反超,中国怎么做到的? | |
37:563! 俄乌战损比例悬殊 | |
十年前,中国南海填海造岛到底有多英明? | |
不吹不黑!这就是移民美国后的真实感受… |
光纤无人机干掉首辆M1坦克 线圈是中国民品 | |
从被“卡脖子”到反超,中国怎么做到的? | |
37:563! 俄乌战损比例悬殊 | |
十年前,中国南海填海造岛到底有多英明? | |
不吹不黑!这就是移民美国后的真实感受… | |
国之将亡,必有妖盐 | |
东风100性能指标公开 射程远超外界预期 | |
为啥人类几乎不吃食肉动物,只吃食草动物的 | |
48岁约旦裔漂亮女医生,将成美NIH局长 | |
中国军队的苏-30获新生 俄制导弹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