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文天祥:宋朝热血青年的奇葩表演 | |
www.wforum.com | 2024-12-26 19:00:11 六神磊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一 来聊一段真实的历史,关于文天祥之死。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绝世高人张三丰就说,文天祥的死是他生平莫大遗憾: “文天祥慷慨就义之时,张三丰年岁尚轻,对这位英雄丞相极是钦仰,后来常叹其时武功未成,否则必当舍命去救他出难。” 被敌人围攻时,张三丰还曾长吟过文天祥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按照正常逻辑,文天祥被捕,南宋人应该都像张三丰一样,该想方设法舍命相救的。 但真实的历史恰恰相反,当时一些南宋人反而是拼命想文天祥去死。 以下内容主要都来自新书《历史的照妖镜》。 二 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正在广东五坡岭匆忙吃饭的文天祥被一路奔袭的元兵追上了。 文天祥当即取出随身携带的毒药——二两冰片,服下后急喝凉水,只求速死,结果是“昏眩久之”,未能速死。 就这样,自杀未果的文天祥被如狼似虎的元兵抓住,于次年四月送往北京。 被俘之后,吊诡的一幕发生了,心疼文天祥的人固然有,但想要逼死文天祥的宋人也一样多。 其中很具代表性的是一位热血青年——王炎午。 王炎午,字鼎翁,是南宋的太学生。严格来说,文天祥对他有提携之恩。当初文天祥应诏起兵勤王,王炎午还曾来军中投奔。 当时,王炎午一方面赞颂文天祥的抗元义举,另一方面建议文天祥倾尽家产,供给军饷,广招兵马。文天祥欣然答应,还赞扬道:“军中得一小范矣”,把他比作范仲淹,将其留于幕府,授以职位。 可没多久,这位“小范”就撂挑子不干了,理由是“身在太学,父没未葬,母病危殆”,得回家养亲。 文天祥表示理解这样的苦衷,“怜而从之”,答应了王炎午的请求。 王炎午这一去就是三年。在此期间,不管文天祥如何艰辛转战,他都毫无动静。直到文天祥于五坡岭被俘的消息传来,热血青年王炎午终于满血上线了。 是想设法救回文天祥吗?答案恰恰相反,王炎午听说文天祥还没死,非常惊讶遗憾,“嗟惜之”,并质问文天祥:文丞相,你怎么还苟活着,怎么还不死啊? 三 站在道德高地,王炎午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名叫《生祭文丞相文》的小作文。 这个题目就让人发毛。所谓生祭,就是文天祥还活着的时候,就为他提前发表祭文。 文中,王炎午为了“以速丞相之死”,前前后后、方方面面、360度无死角地论证:文丞相你干嘛还活着?你早该死了! 这些清奇的角度包括: 科举及第,诗文不朽,可死; 孝顺父母,没有遗憾,可死; 入相出将,事业做得很大,可死; 仗义勤王,不负平生所学,可死。 总之,你文天祥是没有遗憾的一生,如今唯欠一死。只要你现在死了,那就彻头彻尾的圆满了。然而我王炎午天天盼、日日盼,“涉月逾时,就义寂寥,闻者惊惜”,始终没有听到你文天祥的死讯,叫我情何以堪? 由此王炎午还进一步质问:你拖延不死,莫非是有别的想法吗? 原话是“岂丞相尚欲脱去耶?尚欲有为耶?或以不屈为心,而以不死为事耶?抑旧主尚在,不忍弃捐耶?果欲脱去耶?”意即您莫非想逃跑?还是有别的理由?对不起,完全没这可能了。大宋已经完了,注定回天无力了,你就陪大宋殉葬了吧,别的借口都不好使。 文中,王炎午还贴心地为文天祥设计好了死法:应当提前七天绝食,所谓“人不七日谷则毙”,这样走到庐陵的时候就刚好能死掉。 如此一来,文物兴盛的庐陵和忠烈的文天祥绝配,文天祥的死不但重于泰山,还更有美感。总之,千言万语一句话:看到这篇祭文的文天祥你到底死不死、又怎么死,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顺便说下,王炎午这人不但写稿快,执行力也是拉满,丝毫没有拖延症。在写完《生祭文天祥》小作文之后,他当即组织人手,抄录了数十遍,从赣州到洪州的驿站、山墙、店壁都张贴起来,相当于强推热搜,就盼着文天祥路过时能够看到而自杀。 四 如何看待王炎午这种行径?大概就是四个字,双标至极。 当初他自己临阵退缩,离开军营,理由是还有老母在家,得去奉养,文天祥也表示非常理解,给他办了离职手续。 可文天祥自己同样有老母、有妻儿,怎么就偏偏必须要死呢? 事实上,文天祥是家里的长子,除父母妻儿外,还有两弟、一妹,两子、六女。 这些人都是他牵挂的对象,文天祥为他们写过许多诗文,比如《母》 《哭母大祥》《将母赴赣道西昌》《妻》《妻子》《长子》《次子》《二女》《得儿女消息》《弟》《 寄惠州弟》《别弟赴新昌》《哭妻文》。 单从这些直接又质朴的题目,就能感到文天祥内心对家人的深深眷念。 比如对妻的不舍:“天上地下,惟我与汝。呜呼哀哉!” 对妻儿的愧疚:“我为纲常谋,有身不得顾。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 对弟弟妹妹的牵挂:“有妹有妹家流离,良人去后携诸儿。”“对床小疏隔,恋恋弟兄情。” 对儿女的思念:“眼里游从惊死别,梦中儿女慰生离。” 和王炎午比,文天祥一家老小都在为国尽忠,吃苦蒙难。景炎二年(1277)八月,文天祥与长子文道生在空坑之役中突围,妻子欧阳夫人被元军俘虏,与次子佛生、二女柳娘、三女环娘一起押往大都。侥幸突围的文道生也于次年病死,年仅十三岁。 次子文佛生在押解途中失踪,年仅11岁。文天祥因消息隔绝,以为老二也死了,悲痛不已,还将弟弟文璧的孩子文陞过继为嗣子。 有一个例子,可以看出文天祥此人的性格,既坚持原则,又能够宽以待人。 他弟弟文璧和自己为同榜进士。崖山之战后,宋室已灭,文璧守惠州,手上只有几百名士卒了,为了保护百姓不被屠戮,文璧投降。文天祥对此写诗叹息,说“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在大节问题上绝不含糊。 但他却并没有逼着弟弟去死,强迫文璧一起殉宋。他给嗣子文陞的家书上说:“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这番话催人泪下,意思是我作为宋朝的将相,必须殉国,有死而已。但你的生父、叔叔、姑姑等选择了生路,保全宗祀,我不苛求他们。大家算是各行其志,你要理解他们。 这是典型的用最高道德来律己,而不是律他。 说回王炎午,当初自己一枪未打,临阵开溜,回过头却不能容忍死战到最后一刻的文天祥,逼着人家去死,以成全自己的审美,好让自己看着英雄大片,泪流满面。 五 想文天祥快死的宋人,不止王炎午一个。 他的小作文当时居然有许多的支持者。有个朋友叫刘尧举,就非常赞赏这篇小作文,读了之后觉得太好哭了,流涕不已。 后来还有好事者臆想了一个故事,说文天祥在洪都码头看到了《生祭文》,十分感动,并在狱中作了一篇300来字的《谢王炎午生祭文》。故事的路数就和今天的造谣短视频一样。 一时间,对文天祥的道德绑架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还有一些南宋的降臣,也盼着文天祥快死。比如南宋叛相留梦炎。 两人可谓互为镜像。同是宋末的状元丞相,文天祥死战不屈,留梦炎则未战先降。 文天祥被俘之后,双方在北京见面了。对于人品刚正、声望超卓的文天祥,留梦炎既恼怒又忌惮。 当时,有一批南宋旧臣准备集体向忽必烈请求饶文天祥一命,让他去当道士。忽必烈也一度因为惜才,不愿杀文天祥。 留梦炎及时站出来,精准地给予致命一击:“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意即如果让文天祥复出,再次挑旗抗元,我等何以自处? 于是乎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担责,于是“事遂寝”,文天祥就此断了唯一的生路。 最终,坚决不肯仕元的文天祥慷慨就义,衣带上还写着这样的遗言:“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没了文天祥作为参照物的留梦炎,也如愿以偿地一路高升,官至元朝丞相。 六 此事还有一个尾声。 文天祥的死讯传遍大江南北,热血青年王炎午听闻之后,终于松了口气,很是欣慰。 他大笔一挥,又写了一篇《望祭文丞相文》的小作文,郑重表示文天祥的死是“日月韬光,山河改色”的死,是“三千年间,人不两见”的死,是有意义的死,有价值的死。 那么王炎午本人要不要抗元、殉国,也效仿一下呢?对不起,王炎午选择好好活着。 在文天祥死后,王炎午太平无事地活了41年,直到73岁才去世。在他留下的一首词里,还可以看到他此后的生活是怎样的闲适潇洒: 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 拚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在要求别人去牺牲这件事上,王炎午这样的热血道德家永远是专业的。 历史就像一面照妖镜。人性里的光与暗,至此鲜明至极。 |
|
|
|
40架! 歼-35A的首笔外销订单来了? | |
阿萨德公开声明:俄罗斯强迫我撤离了家园 | |
阿塞拜疆客机空难 飞行员面对导弹已尽力 | |
朝鲜士兵被无人机一炸一个准 三三制战术已 | |
中国新增1艘特种舰 暗示核潜艇规模激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