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www.wforum.com | 2025-01-03 08:32:09  最爱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紫禁城养心殿内,一个青年君主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相传,顺治皇帝在观摩了一场佛家剃度仪式后,便毫无征兆地病倒了。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皇帝急召礼部侍郎王熙等人进宫。人员到齐,顺治有气无力地说道:“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

听到顺治帝要交代后事,众大臣顿时泣不成声,王熙更是压抑着情绪进行笔录。三次进呈御览过后,皇帝遗诏终于完成。当晚,顺治在病痛中驾崩。

这一年,顺治皇帝24岁,史载死于“出痘”,即天花。

顺治被天花带走之后,他的继任者遵照其生前遗愿,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马兰峪的昌瑞山(原名丰台岭)南麓为其动工修建陵寝,“孝陵”开始拔地而起。

后来,子孙们相继跟进,将自己的陵寝簇拥在老祖宗身边,最终形成清朝第二个皇家公墓群——清东陵。

天花,一把悬于清室头顶的利剑。

顺治年间,天花频频来袭。因医疗水平有限,防疫工作大体是——惹不起,但躲得起。朝廷将官民分为了“生身”(未出过天花或被怀疑感染天花者)与“熟身”(感染过天花并痊愈者),疫情初现时,生身一律赶出城外隔离。可是,疫情一旦失控,皇室也不得不远遁避祸。

顺治卜陵昌瑞山,就是在其生前一次“避痘”的旅途中完成的。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河北遵化清东陵。图源:摄图网授权

据《清史稿》记载,顺治登顶昌瑞山,环顾四周山景后,面露喜色地对近臣说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随后,皇帝又摘下自己的扳指,往山谷中一扔,说道:“韘落处定为穴。”通过投掷扳指的方式,顺治为自己圈定了百年后的寿陵选址。

卜陵过程看似主观随意,但结果却是令人满意。

在古代堪舆理论中,帝陵的选址要满足前有照(朝)山、近有案山、后有靠山三大硬性指标。站在扳指落地的马兰峪,近前处有影壁山可为案,远处金星山可为照,身后的昌瑞山可为靠,三点一线,风水上佳,清代人甚至夸张地称其为“国家亿万年钟祥福地”。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清东陵风水格局。图源:最爱历史自制

如此风水宝地,顺治却不是第一个发现者。明成祖卜陵时,就曾将其当作备选方案。但囿于其靠近前线,即便是“天子守国门”的朱棣,也不得不放弃。明末,崇祯卜陵时又提到了此地,但为时已晚,农民军的入城迫使他自缢于煤山。最终,这块好地还是让顺治捡了漏。

在卜陵后的第十年,怕啥来啥的顺治还是死于天花。作为满清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言行仍保留着一些满洲旧俗。临终前,他说:“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秉炬法语。”无论是依旧俗,还是崇佛法,他都选择火葬作为归宿。当然,如果按照现代观点,火化同样是处理天花病人遗体最科学的办法。

送顺治最后一程的,是与之关系匪浅的䒢溪行森和尚。自董鄂妃去世后,生无可恋的顺治开始沉迷于佛法,常常与之参禅论道,彻夜交谈。皇帝甚至一度曾要求䒢溪行森为其剃度出家,直到大师玉林通琇出面,以烧死䒢溪行森相逼才作罢。在景山寿皇殿,随着䒢溪行森高声大喊“释迦涅槃,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手中的火把点燃了柴堆,顺治皇帝最终化为了一坛骨灰。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䒢溪行森与顺治皇帝。图源:影视剧照

尽管顺治遗体在烈火中化成了灰烬,但民间仍流传着这位佛门天子假死出家、遁入五台山空门的种种八卦。

顺治被火化后,少年康熙仍以土葬之礼为父亲修筑陵寝,孝陵在顺治生前圈定的昌瑞山马兰峪拔地而起。尽管明清之间互生龃龉,大动干戈,但清孝陵还是参照了明代帝陵“前朝后寝”的样式布局,在局部小修小改后,成为清代帝陵竞相模仿的标杆。

处理完先帝丧事,康熙对父亲的死因仍然心有余悸。此时的清王朝,天花频频肆虐,摆在新皇帝面前的,只有一条路——继续“战痘”。

年幼之时,康熙就与这种烈性传染病交过手。

当时还是皇三子的玄烨,一出生就被带出紫禁城躲避天花,但在两岁时仍不幸感染。幸亏命硬,加上乳母精心照料才得以存活。因为疫情,玄烨幼年时缺少父母陪伴,晚年时曾深感遗憾:“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天花虽愈,却在玄烨身上留下了痕迹。雍正曾在碑文中夸赞父亲是个“肤理莹白,皎然玉质”的白富帅,但一些外国使节却毫不留情地揭穿了他的恭维话。康熙三十一年(1692),俄国使臣伊台斯见到康熙后,回去便在《使华笔记》里记录了这位东方君主的样貌——“鼻子隆起,略歪,垂着黑色髭须,脸上有麻点。”

天花让玄烨变成了后世调侃的“康麻子”,但祸福总相依,这段染病经历也给少年玄烨带来了意外之喜。

顺治临终前,一度为立储一事而烦恼不决。思虑再三,他决定听一听汤若望的看法,这位颇受皇帝与孝庄太后信任的德国传教士提醒他——皇三子玄烨感染过天花,终身都不会再出痘了。身染天花的顺治听后如梦初醒,于是确定玄烨为储君,即康熙皇帝。

因父亲死于天花,康熙对此深恶痛绝,于是下令设立了清代的疾控中心“查痘章京”,负责在八旗中筛查天花病人。

自皇太极时起,满蒙一体即为国策,皇帝需定期接见蒙古各部首领。尽管严防死守,但康熙还是发出了担忧:“凡元旦来朝外藩王等,虽云已经出痘,朕犹虑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万一有个别王公大臣谎报病情进京,自己免疫虽不惧,但恐京城官民将被团灭。于是,康熙在热河专门修建一座行宫,用于接见蒙古王公,这便是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这座远离京师的宅邸,除了供皇室避暑,实际上还有避痘之用。

清初抗疫以预防为主,直到太子胤礽出事后,康熙才转为主动出击。

康熙十七年(1678),正值三藩裂土分疆,而太子胤礽又不幸感染了天花,储君岌岌可危。这时,一个叫傅为格的候选知县善于治痘,及时地将太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吹鼻种痘法,是源起明朝隆庆年间的一种民间防疫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天花患者产生的痘痂磨粉,将其吹入或涂抹于未感染者的鼻孔中,使之轻度感染并调理治愈,在接种者体内催生抗体,从而对天花形成免疫力。康熙对此大为欣赏,不仅破格提拔傅氏为武昌府通判,还在两年后召他进京,专门为一众阿哥种痘防治天花。至此,清代皇子种痘制度正式确立。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吹鼻种痘法。图源:网络

在朝廷的推动下,种痘法又向全国官民普及,引得俄皇彼得一世也派人来华学习。人痘接种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天花蔓延的势头逐渐被遏制。

每当回忆起这些抗疫往事,康熙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此后,天花疫情渐渐平息,一消停就是近百年。

摆脱了瘟疫掣肘的康熙,终于能一门心思扑向治国理政。经过一番励精图治,一个被誉为“康乾盛世”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玄烨与世长辞,享年69岁,葬于清东陵内的景陵。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清东陵·康熙景陵。图源:摄图网授权

康熙景陵形制总体上参照了顺治孝陵,但出于“逊避祖陵”的原则,规制上又略有缩水。例如孝陵采用七孔桥,景陵则降为五孔,五对石像生在数量上,也远不及孝陵的十八对。

在选址方面,景陵还充分落实了《周礼》“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说法,将陵址定于顺治孝陵的东南侧,即儿子所应在的“左昭”位。同时,景陵还将自己的神道降为孝陵神道的分支,以此将父子二陵相连接。

做完这些设计和安排,这位文治武功的君主终于能稍稍弥补一下60多年来的遗憾,在另一个世界与聚少离多的父母再续亲情。

清代“秘密建储”是有效规避皇子夺嫡风险的妙招,乾隆在立储时也沿用了此法。然而,每当乾隆在正大光明匾后藏好储君的名字,死神便按图索骥般找上了门。

结果,两任太子先后夭折,第二任太子永琮更是死于清皇室的克星——天花。永琮之死,让乾隆见识到了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恐怖,不免倒吸一口凉气。

天花卷土重来。

于是,乾隆重拾祖父康熙建立的皇子种痘制度,在子女当中继续推行这一项裨益爱新觉罗家族的良策,确保血脉得以延续。

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皇帝命人为十五子永琰筹备接种。清宫《阿哥种痘档》详细记录了皇室种痘的整个流程:

这一年春天,钦天监先是根据永琰的生辰八字测定出接种的吉日吉时,呈予乾隆皇帝报批。然后在圆明园五福堂准备了一间“隔离病房”,用黑色与红色布匹遮掩门窗。在施行吹鼻种痘法后,永琰被要求待在这间仅有一盏长明灯的暗房里,静待感染、病发与痊愈,期间会有专人与专医守护。同时于病房之外,乾隆命人设堂供奉各路神仙,以求平安。

经过科学与玄学的双重加持,三岁的永琰经历了半个月不见天日的煎熬,症状完全消失,成功完成了种痘。十年之后,这位已经对天花免疫的皇子,被乾隆秘密册立为太子(即后来的嘉庆帝)。

在操心子女健康与储君人选的同时,乾隆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后事。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乾隆皇帝画像。图源:网络

满人崇尚火葬,曾祖顺治帝曾按旧制火化遗体,但此后的康熙、雍正二帝却放弃了这一做法。而经中原文化多年浸润的乾隆,更是对这一旧俗不满,于是下诏整改:

“嗣后除远乡贫人不能扶柩回里,不得已携骨归葬者,姑听不禁外,其余一概不准火化。倘有犯者按例治罪,族长及佐领隐匿不报,一并处分。”

自此,土葬取代火化,入土为安成为了清代葬仪的定制。

完成移风改俗后,乾隆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陵寝上。这时,他才意识到,父亲雍正帝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

原来,雍正帝卜陵时出于种种考虑,放弃了长眠清东陵的计划。转头一路向西,在河北易县的永宁山下另起炉灶(清西陵),打乱了清东陵原有的昭穆葬法。关内两大陵区并立,这是道二选一的难题,无论乾隆怎么选,父祖之间必有一方被冷落,自己都会落个不孝之名。

乾隆不禁眉头紧锁,自己百年后该埋在哪里为好?

最终,乾隆想出了一个“隔代安葬”的折中之法。即自己葬于清东陵,陪伴爷爷康熙。让儿子嘉庆帝到清西陵,陪伴他的祖父雍正帝。以“爷孙相伴”取代“子随父葬”,代代沿袭。如此一来,东、西二陵区,都能兼顾。

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瞬间迎刃而解。

于是,在顺治孝陵西南侧的“右穆”位上,曾孙乾隆的裕陵拔地而起,成为清东陵的第三座帝陵。

嘉庆四年(1799),乾隆寿终正寝,葬入裕陵,陪在了他一生崇拜的祖父康熙身边。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对外开放的乾隆裕陵地宫。图源:摄图网授权

到了19世纪,清皇室的战痘仍在继续。

咸丰年幼时,道光帝按照惯例给儿子安排种痘。然而,由于医疗失误,咸丰接种后症状失控,种痘变成了真感染。虽然侥幸存活,咸丰却和先祖康熙帝一样,长了一脸麻子。

继位后,咸丰试图整顿官场,重振朝纲。为了表示改革的决心,他对朝中的几个“刺头”重拳出击。

穆彰阿是道光时代的权臣,“穆党”更是遍布朝野。在鸦片战争期间,又怂恿道光帝对英妥协媾和。咸丰对此人印象极差,继位后不久,便以“保位贪荣,妨贤病国,伪学伪才,倾排异己”为名,直接炒了他的鱿鱼,永不叙用。消息一出,天下叫好。

咸丰八年(1858),考生罗鸿祀贿赂考官一事,牵出了“戊午科场案”,一向“持正”的大学士柏葰也被曝牵扯其中。尽管柏葰的工作能力和行事作风都曾深得咸丰认可,但国法不容私,皇帝坚持将他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咸丰的勤政整肃,终于让清朝展露了一丝新气象。然而,动荡的年代并没有给这位“麻子皇帝”多少时间和机会。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咸丰皇帝画像。图源:网络

咸丰元年(1851),广东落榜生洪秀全“造反”,太平天国以星火燎原之势,从华南打到了华中与华东,战火波及近半个中国,贯穿了咸丰的整个执政生涯。

与此同时,洋人也来找麻烦。咸丰六年(1856),英法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洋人的攻势很猛,沿着海岸线从广州打到了京津。强敌压境之际,咸丰借口“木兰秋狝”拖家带口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皇帝弃城而逃,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一番劫掠之后,将这座奢华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

这一刻,咸丰的耻辱感比照父亲道光帝,恐怕只多不少。

从性格上来说,咸丰是个抗压能力弱的人。自从被洋人赶出京师,他韧性不足的弱点彻底暴露,开始自暴自弃,整天“以醇酒美人自戕”。仅仅一年后,他便在颓废中病逝。

按照乾隆定下“隔代安葬”的规矩,咸丰本该长眠于清西陵,但一个小插曲打乱了原有的安排。父亲道光帝在清东陵修建陵寝时,工程发生渗水,恼火的道光帝以“子臣依恋之忱,庶符夙愿”为由,埋到了清西陵陪伴双亲。

无奈之下,咸丰只能重选陵址。幸得昌瑞山平安峪风水不错,位置上刚好能补上父亲在清东陵的缺。咸丰四年(1854),咸丰确定了陵寝选址。

但咸丰定陵如何建设,大臣与皇族产生了不同意见,一吵就是13天。

工部右侍郎宋晋建议“(道光)慕陵规制,朴实俭约,万古可法”,咸丰帝的陵墓应该按照先帝陵寝样式进行建造,既省了钱,又不失孝道。而礼亲王世铎却认为“惟现在定陵工程,大局已定。若勉强仿照慕陵办理,则所备木石工料等项,一切均须变更,既多窒碍,转恐稽迟”,意思是倘若改动原有设计,不但需要更换物料,还会拖延工期。

最终,慈安、慈禧两宫太后拍板——照旧,按原设计施工。

不过,为了体现“逊避祖陵”的孝道,咸丰定陵也沿用了道光帝慕陵的一些做法,裁撤了神功圣德碑亭等建筑。

或许,当时的人都心知肚明,丧权辱国的皇帝,何谈神功与圣德。

咸丰尸骨未寒,他的后宫与臣子就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当时,新皇帝的生母慈禧权欲日渐膨胀,与咸丰托孤的八大臣的矛盾日渐激化。于是,慈禧撺掇正宫太后慈安,联合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了政变,将八大臣或革职,或处死。

辛酉政变

或许是咸丰没有料到的,更令他预料未及的,是继承人同治的资质过于平庸。

慈禧曾安排翁同龢等人担任帝师,没过不久,这位饱学之士就发现小皇帝不是块读书的料。有一次,同治闹别拗,不肯学习,老师打不得也骂不得,急得直掉眼泪。调皮的同治故意把《论语》中“君子不器”的“器”字遮住一半,老师一看,成了“君子不哭”,好气又好笑。翁同龢爱写日记,曾描述同治的某一日的学习状态是“嬉笑意气皆全,功课如此,至难着手”,完全没个正经学习的样子。

荒于学业的结果也很明显,同治十六岁时,连话都说不清,错别字连篇,气得慈禧大骂:“上年已十六,亲政不远,奈何所学止此?”

学无所成之外,同治的身体也不太好,19岁那年离奇地病倒了。

关于同治所患病症,众说纷纭。在一些清代野史的描述中,同治囿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没有自主施政的空间,于是一头扎进了寻欢作乐之中。他经常在宗室兄弟的带领下微服出宫,流连于京城的各大风月场所,不慎感染了花柳病。这些风流韵事甚至还被后世取材,翻拍成了影视剧情。

同治病倒后,帝师翁同龢隔三岔五前来探望。

这个曾把同治种种厌学行为写进日记本的老师傅,同样把探病见闻给记录了下来。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九(1874年12月17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上起坐,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饱满,声音有力……上举臂以示,颗粒极足,不胜喜跃而退。”

经过太医确诊,皇帝感染了天花。现代学者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开的《万岁爷进药用底簿》资料,也大都赞成这一论断。

对于恶疾,太医们也无多少良策可医。科学无能为力,慈禧只得祈求于玄学,命人在宫内“供送痘神”,为同治祈福。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历史又转回到了同一个点,同治完全复刻了先祖顺治的结局——感染天花,病死于养心殿。更惨的是,19岁的同治虽已婚但无嗣,清朝两百余年的一脉相承就此断绝,不得不靠旁系支脉(堂弟载湉,即光绪帝)来延续帝位。

同治帝死后,慈禧将他的陵址定在了清东陵内的双山峪。

如果去参观清东陵,亦或是浏览实景地图,都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同治的惠陵太偏了,和“抱团”的孝、景、裕、定四陵一对比,宛若一座孤坟。这是因为惠陵缺失了关键设施——神道。清东陵以孝陵神道为主干,往后的景、裕、定三陵都将自己的神道与之对接,以示皇室一脉相承的关系。

同治驾崩时,清东陵园区内除了必须即刻修建的惠陵,同时在建的,还有两座太后的陵寝。作为晚清嗜权如命的“无冕女皇”,慈禧不但为自己单独修陵,更是将自己的陵寝对标帝陵,出现了挑战皇权的“凤压龙”丹陛石雕,奢华至极。

然而,数座陵寝同时动工修建,庞大的开支难免让清皇室囊中羞涩。

在慈禧看来,苦了儿子也不能苦自己,于是发出懿旨:“

(惠陵)除神道及石像生毋庸修建外,其余均照定陵规制。

”牺牲惠陵为其他陵寝节省开支。

减配了神道与石像生的惠陵,成了无法沟通祖陵的孤坟。

在清东陵的五位皇帝中,四人感染过天花,两人因此丧命,其他被天花荼毒过的皇族子孙更是不胜举枚。这种烈性传染病,是清皇室一直挥之不去的梦魇。然而,仅仅在清朝灭亡的十余年后,长眠于清东陵地下的爱新觉罗家族,就看到了一些比天花更为可怕的景象。

1928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率军进驻了马兰峪地区,随后又以军事演习为由,进行全面封锁。这支被蒋介石拖欠军饷的部队,冲进了清东陵寻找宝物。

树大招风,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西陵成了重点关照对象。

炸药爆破。两座皇陵地宫大开,陪葬的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经此劫难,曾经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落了个尸骨不全;口含夜明珠的慈禧,也被人撬开了嘴……

清东陵秘史,细思恐极

慈禧太后定东陵地宫。图源:摄图网授权

直到孙部的谭温江、张岐厚倒卖清陵珍宝时被意外抓获,这起盗墓案终于东窗事发。一时间,社会舆论矛头直指孙殿英,寓居天津的废帝溥仪更是要求严惩主犯。

然而,孙殿英经过分赃贿赂,层层打点之后,国民政府对此案表现了冷淡的态度,仅象征性地处罚了几个涉案人员。孙殿英则一直逍遥法外。随着中原大战爆发,狱中的谭温江被人捞出来,这场盗墓案自此不了了之。

然而,清东陵的灾祸,并没有就此结束。

1945年12月,趁着日本投降后国内秩序尚未稳定的空当,一个叫王绍义的土匪煽动周边村民,对清东陵发动了大规模盗掘。咸丰定陵与同治惠陵均遭严重破坏,康熙景陵更是地宫大开,雨水灌入。一代圣主的尸骨,至今仍泡在泥水里。

作为清东陵内规模最大的陵寝,顺治孝陵却两度幸免于难,原因众说纷纭。也许是顺治崇佛尚俭的形象,冥冥之中让他得以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清东陵两度被掘,惨遭灭顶之灾,无外乎是丰富的陪葬品,勾起了人性的贪欲。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的皇甫谧就已经指出了厚葬的弊端:

“丰财厚葬,以启奸心,或剖破棺椁,或牵曳形骸,或剥臂捋金环,或扪肠求珠玉。焚如之形,不痛于是?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人,又无不发之墓也。”

或许,相较于能夺人生命的天花,无尽的贪欲,才是这个世间更为可怕的“病毒”。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军事扩张 是希特勒以来 未曾见过的规
黄岩岛首次起飞中国舰载机
中国公开高超音速客机气动外形设计
土耳其军队完成集结 一场新斗争或将打响
2025年第一天 解放军重磅发布一则视频 饶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军事扩张 是希特勒以来 未曾见过的规
黄岩岛首次起飞中国舰载机
中国公开高超音速客机气动外形设计
土耳其军队完成集结 一场新斗争或将打响
2025年第一天 解放军重磅发布一则视频 饶有
俄罗斯对中国求购图160的态度从未变过
轰-20模型抢先亮相 未来性能或远超想象
中美航发有何差距?涡扇-15全面弱于XA100
创造历史! 无人艇“扛”着空对空导弹打直升
俄军拆解缴获的美军武器 或将和中国分享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