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宪兵到战五渣 沙俄究竟经历了什么? | |
www.wforum.com | 2025-01-16 16:52:22 历史鉴赏者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意气风发,大有欧洲霸主的味道。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俄军直接进入巴黎进行阅兵,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因此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 这份荣耀,也不是亚历山大一世这一代人所能造就的。在此之前,没有彼得一世、伊丽莎白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等沙皇的锐意改革和开疆拓土,沙俄根本达不到这种高度。所以认为他们是奋六世之余烈,一点也不为过。 1815年后,沙俄成为欧洲宪兵 从1815年开始,沙俄达到了巅峰状态,他们可以在欧洲大陆耀武扬威。哪里有反封建帝制的运动,哪里就有俄国大兵。 这些俄军不是帮助他们搞运动,而是帮助君主搞定这些反对派力量。为啥?因为法国大革命以后,自由主义思潮传得到处都是。 沙俄非常担心这种思想会传到俄国境内,所以他们一个劲儿地想办法灭火。实际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谁能挡得住历史滚滚向前的浪潮呢? 沙皇家族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自然对此不遗余力。所以说,欧洲宪兵这一头衔,看似是对沙俄的夸赞,实际上是对沙俄的一种唾弃。 因为这表明沙俄是旧时代的代表,还想着一个劲儿维护旧时代。短期来看,这种做法的确有效,但伴随着普通人一个个开始觉醒,这种做法显然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沙俄的优势在于,他们地处欧洲偏远的东北角,只要守好大门,不让外界的思想轻易传入,那么俄国普通人就很难翻起什么大浪来,自然更不可能想着去推翻沙皇的统治了。 1825年尼古拉一世继位的时候,爆发了著名的十二月党人事件,其实这些军官就是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没错,底层农奴是很难接触这些思想的,反倒是这些贵族,被派遣到欧洲各地灭火的宪兵们,才会在第一时间接受这些思潮。 当时沙俄贵族普遍学习法语,就连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用法文书写完成的。那时候沙俄贵族圈子里,以懂得法语为荣。而法国又是自由主义思潮的发源地,所以这些贵族军官,很难不接触这些思想。 这事儿更加坚定了尼古拉一世剿灭自由主义的想法,所以他不仅继续维护与奥地利、普鲁士的神圣同盟,而且在1830年平定波兰起义,1848年平定匈牙利革命,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欧洲宪兵。 虽然有些逆时代潮流,但不得不说,那时候欧洲这帮小国家,还真的很害怕沙俄。一个连拿破仑都能击败的国家,谁不感到胆寒呢?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成了战五渣 欧洲宪兵当久了,尼古拉一世其实也觉得没啥意思。因为光顾着平定各种起义,自身所获得的土地却很有限,至少从明面上来看,没啥收益啊。 为了和哥哥亚历山大一世一样,能够名垂青史,尼古拉一世也打算干票大的。最好的目标就是衰败当中的奥斯曼土耳其了。 奥斯曼土耳其被称之为“西亚病夫”,因为当时他们已经走向了衰败,特别好欺负。关键是他们还占据着不少宝贵的土地,比如说巴尔干半岛、君士坦丁堡、中东各地等。 所以尼古拉一世看上了巴尔干半岛,他的理由很简单,就两条:
奥斯曼土耳其虽然衰败了,但也有脾气啊。莫名其妙你就要来抢地盘,你从我这儿抢走的地盘还少吗?格鲁吉亚、克里米亚都被你抢走了,你还要咋样? 尼古拉一世呵呵一笑:把巴尔干半岛交出来,就再让你多活两天。 于是乎,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得不说,沙俄在奥斯曼土耳其面前,还是很有优势的。所以战争前期,沙俄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土耳其人也不傻啊,自己干不过你,难道不能喊人来吗?所以他们喊来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撒丁王国。 在这3国的支持下,四国联军一起在黑海与沙俄干架,直接把沙俄的黑海舰队给整全军覆没了。因为当时英国的海军已经用上了蒸汽机,而沙俄的海军还在用帆船,这属于降维打击了。 紧接着就是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陆上厮杀了,沙俄同样不是联军的对手,在损失了50多万大军的情况下,尼古拉一世受不了这个打击,突然去世。尼古拉一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临危受命,这才在1856年宣布战败。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过去那个不可一世的沙俄,自此不敢继续在欧洲耀武扬威了。此后他们的发展方向基本都在亚洲。甚至在亚洲还于1905年惨败给了日本。 为啥一场克里米亚战争,会让当年那个欧洲宪兵,变成战五渣呢?个人觉得,这跟沙俄的一场改革有很大关系。 农奴制改革,破坏了沙俄原有的运行机制 沙俄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够良性运行那么多年,主要就是因为它们拥有农奴制。用农奴的人生作为代价,以此实现帝国的辉煌。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哪有无缘无故的岁月静好?完全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好不好? 沙俄的内驱力就是农奴制,他们国内90%以上的人,都是最底层的农奴,只有10%的人是可以享受成果的贵族。 想要成为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行啊,那你就去战场上卖命,只要取得一定的战功,沙皇自然不会吝惜那点土地和爵位。但是留给普通人的上升通道是很少的,微乎其微,绝大多数人去了战场就是炮灰。 只有贵族子弟,他们一进入军队就是军官,稍微立下一点战功,就能够得到飞速晋升,这就是传说中的镀金。因此,农奴的子孙后代,一般也都是农奴。 农奴一生就两个任务:第一,给贵族或者沙皇干活。第二,生下后代,继续给贵族或者沙皇干活。 这种制度,明显是反人类的,但是在沙俄就是好使啊。因为沙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非常适合这种圈养式的管理方式。你不服还不行,因为你无处可逃。 有了农奴源源不断为帝国创造价值,沙俄才能够良性运行下去。古代有说法,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在沙俄也是一样,大家只看到了沙皇开疆拓土时的意气风发,但却没有人去了解,底层农奴们的辛酸岁月。 克里米亚战争过后,沙俄即将崩盘,农奴们纷纷不干了,要求获得足够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开始进行农奴制改革,给予了农奴彻底的自由,农奴制由此逐渐消失。 失去农奴制的俄罗斯帝国,就好比一条失去燃料的大船,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运行。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沙俄陷入迷茫期也很正常。 贵族们失去了农奴,即便沙皇在经济上给予了他们一定的补偿,但依旧无法弥补他们在农奴上的损失。毕竟过去他们可以随意虐待、处置、贩卖农奴,这种“乐趣”,是多少钱都无法弥补的。 所以贵族们也不再全心全意支持沙皇的事业,除非沙皇为他们找到新的土地,新的农奴。为此,沙皇只能把目光看向东方,因为东方的土地更好抢。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改革都是阵痛 从个人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不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毕竟在熟悉的环境下,能够安安稳稳生活。 但是如果你想要进步,想要获得更多收益,走出舒适区或许是必由之路。那么这个时候你个人,便面临着一场改革。 改革好了,那么你便能向前迈一大步。但是改革如果出了问题,或许你连过去的舒适区都无法保住。这就是改革的阵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样,自古以来,改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般的君主很少进行改革的。比如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宋神宗就顶不住压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真正如秦孝公、明穆宗、雍正这类厉行改革的君主,少之又少,屈指可数。因为大家都愿意求稳,按照老祖宗的办法继续走,虽然不能有多少进步,但至少不会出大错。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也是这么个情况。虽然他们对军队也进行了改革,但始终没有对农奴制下手。因为他们明白,沙俄之所以能存在,能够良好运行,就是因为有农奴制在。 农奴制让90%的俄国人,为10%的俄国贵族服务,从而让沙俄有了足够的内动力。一旦破坏了这一机制,沙俄该怎么继续运行下去,是后世沙皇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稍有不慎,国家机器就会卡壳。 |
|
|
|
从支持到“投降”?法国带头松口 | |
南海反包围开始 美航母不敢进九段线 | |
黄岩岛发生了什么?菲巡逻舰突然调头跑了 | |
朱拉尼前线司令被斩首 叙全国进入混合战 | |
2025年空军排行,中国排在印度后面 |
从支持到“投降”?法国带头松口 | |
南海反包围开始 美航母不敢进九段线 | |
黄岩岛发生了什么?菲巡逻舰突然调头跑了 | |
朱拉尼前线司令被斩首 叙全国进入混合战 | |
2025年空军排行,中国排在印度后面 | |
美军“终极武器”,被中国卫星拍到真身 | |
“中国具有12倍优势” 美军倍感不安 | |
堪比核潜艇! 日本潜艇最大潜深达650米 | |
美军已放弃? 歼-36一登场就已经无敌了 | |
“男女授受不亲”,其实下半句才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