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每年2月6日,新西兰在纪念什么?
www.wforum.com | 2025-02-05 15:39:12  这才是新西兰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天是新西兰一年一度的“怀唐伊日”(Waitangi Day)。

不少人会利用这个公共假期继续享受夏日时光,但是对这个节日背后的故事及其意义,你是否真的了解?

 早期的新西兰

新西兰是人类定居的最后一块大陆。

大约在1280年至1350年间,波利尼西亚人就开始在这些岛屿上定居,随后形成了独特的毛利文化。

随后,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毛利部落。

到了1642年12月13日,荷兰探险家Abel Tasman的船队“误打误撞”,在新西兰南岛西北海岸发现了陆地,因此成为第一批看到并记录新西兰存在的欧洲人。

但是,当船队想要靠近陆地时,一群毛利人突然划着独木舟冲了出来,并且对船员们展开疯狂攻击,导致四名水手被棍棒打死。

图片

Tasman只能带着船队悻悻离去,虽然没能成功登陆新西兰,但他的这次航行被记录了下来,也为日后其他航海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时间来到了1768年5月25日,英国海军部委托James Cook指挥一次前往太平洋的科学航行。

图片

这次航行的目的是观测和记录即将于次年发生的金星凌日,结合其他地方的观测结果,将有助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图片

1769年4月13日,Cook航行到了大溪地,并且在那里进行了观测工作。当地一名牧师Tupaia加入了他的船队。

随后,他航行到新西兰,并且绘制了较为完整的海岸线地图。在Tupaia的帮助下,Cook成为了第一个与毛利人成功交流的欧洲人。

不过,他的船队和毛利人还是爆发了冲突,至少有八名毛利人在暴力冲突中丧生。

图片

随着Cook的这次航行,新西兰也逐渐被欧洲人熟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造访这片土地,他们用欧洲的食物、金属工具、武器和其他物品,来换取毛利人的食物、木材、手工艺品和水。

到了1830年代,居住在新西兰的欧裔移民日渐增多,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体系,冲突和混乱频发,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在这一大背景下,英国政府于1832年决定委派James Busby去往新西兰,保护英国在新西兰的经济利益。

图片

与此同时,希望扩展版图的法国也将新西兰视为潜在殖民地。

因为毛利人害怕法国入侵,Busby就替他们写了一个请愿书,寻求英国王室的保护。但前提条件是,英国王室必须在新西兰掌权才行。

1835年10月28日,英国王室与北部的一些毛利部落首领共同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新西兰成为独立国家,并受英国保护。

后来,英国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新西兰的控制,派出William Hobson上尉前往新西兰,并且计划与当地的毛利部落首领再次签订条约。

图片

孰不知,这个于1840年签订的条约,在184年后的今天,仍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这个条约就是《怀唐伊条约》。

 改变新西兰的一天

1840年1月,Hobson来到新西兰,他请Busby写出条约的草稿,而且也请他参加谈判。

经过细微修改后,Hobson把条约的英文抄本交给一位传教士Henry Williams翻译成毛利语的版本。

1840年2月6日,Hobson作为英国王室代表,邀请首领们在新西兰北岛怀唐伊这个小镇签订这份条约,并按照签署地的地名将条约命名为《怀唐伊条约》。

图片

条约一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英文版的“The Treaty of Waitangi”,一个是毛利语版的“Te Tiriti o Waitangi”。

之后,条约被带到新西兰全国各地,最后一共有30位毛利族长签署了英文版条约,512位族长签署了毛利语版条约。

条约不长,一共只有三个条款,内容是笼统的原则性说明,英国和毛利人据此达成政治契约,在新西兰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建立政府。

图片

但是由于英文版和毛利语版在措辞上有所不同(也有人说英国方面是故意为之),导致在一些基本原则方面产生了巨大差异。

 条约的争议

《怀唐伊条约》第一条关于新西兰的主权。根据英文版,毛利人需要把“sovereignty”(主权)出让给英国。

然而,在毛利语版本中,这一条使用的毛利词汇是“kāwanatanga”(治理)。

当时,毛利人之所以同意签署条约,是因为他们希望新西兰由英国人进行治理,制定关于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而不是出让主权。

新西兰因此“稀里糊涂地”就成为了英国的一块殖民地。

图片

第二条关于毛利群体的地位与权利。在毛利语版本中,毛利人对他们的土地、村庄,和所有“taonga”(宝藏)拥有“rangatiratanga”(族权、管理权)。

“taonga”这一毛利词汇的涵盖范围远远大于英文版中所称的“财产”。

而在后半部分,英文版宣称,毛利人给予英国女王对土地的“right of preemption”(优先购买权)。然而,这种权利在毛利语版的条约中并没有被翻译出来。

毛利语版中只说毛利人与女王会进行“hokonga”(土地的交易)。很多毛利人相信他们只需给女王一次报价,之后就可将土地卖给任何人。

第三条则规定毛利人受到女王保护,并享有英国公民所享有的同等权利,这一条两个版本在翻译上没有出入。

 条约签署后

除了两个版本在措辞和含义上的差异之外,在条约签署后,英国政府并没有遵循承诺,让毛利人拥有及控制他们的土地和生活。

面对欧裔殖民者的压力,毛利人不断被迫出售自己的土地。

这种矛盾最后导致了19世纪中叶毛利部落和政府在新西兰北岛的一系列战争。

图片

除了大量的伤亡,毛利人还在战争后失去了大约100万公顷的土地,尽管后来一部分已被归还。

自条约签署以来,毛利人就多次向政府抗议条约的条款未被遵守,但他们的抗议经常被置若罔闻。

1970年代,毛利人的抗议不断加剧,有时甚至会出现违法举动。

为了解决相关争议,新西兰后来设立了“怀唐伊法庭”,就毛利人所提出的政府在立法、政策、行动或不作为等方面违反《怀唐伊条约》承诺的行为提出建议。

目前,怀唐伊法庭仍在继续处理很多历史上的以及当今的争议。

图片

社会正在撕裂

2023年年末,新西兰新一届联合政府上台后,和毛利群体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政府干了一些拿毛利群体“开刀”的事儿。

比如,不再支付给会毛利语的双语公务员更高薪资了;政府机构的官方名称不再以毛利语为主了;连专项设立的毛利卫生局也给撤了;还废除了无烟立法等等……

于是,2023年12月5日,新一届国会开门的第一天,各地就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毛利人行动日”。

图片

图片

原本不打交道的毛利部落,现在相互称兄道弟;原本对“毛利王运动”不感兴趣的毛利人,这次也都愿意听从号召……

2024年11月,全国各地再度举行抗议活动,反对国会准备出台的《条约原则法案》(Treaty Principles Bill)。

这一法案将重新解释《怀唐伊条约》,或将动摇新西兰的“宪法根基”。

毛利人因为《怀唐伊条约》造成的历史伤口仍然很深,新西兰社会并没有体现条约精神,毛利人没有得到种族认同的安全感。

条约就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一旦撕开,那么种族之间就会产生隔阂。

今天,在一些人眼中是新西兰的“建国日”,而在毛利人眼中却是签下耻辱条约的一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关于条约遗留下来的问题,可能会永久缠绕在新西兰这片土地之上。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废弃造船厂153天“复活” 让美国心惊
东大亲训非洲PLA 把雇佣军打得找不到北
中美战略力量对比,2025年开始加速逆转?
专为台海设计?解放军秘密武器曝光
兰德公司献计“台独” “妙招”齐出威慑中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废弃造船厂153天“复活” 让美国心惊
东大亲训非洲PLA 把雇佣军打得找不到北
中美战略力量对比,2025年开始加速逆转?
专为台海设计?解放军秘密武器曝光
兰德公司献计“台独” “妙招”齐出威慑中
印度推出战斗机“隐形斗篷” 让雷达彻底失
俄方发出提醒,中国工业发展令美忌惮
096即将下水?性能真的超过了美俄?
华盛顿空难原因找到了
相距不到10米 中美军机空中对峙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