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留给大清的时间,还剩半个世纪
www.wforum.com | 2025-04-03 17:54:17  历史其实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

准确说是初夏,夏天刚刚来到。

大清两广总督送上一封奏折,跟乾隆汇报,说大西洋那边有个小国,叫做英吉利,他们来了一支船队,派了一些使者,要来给乾隆皇帝您祝寿。

英吉利,就是英国嘛。

说是来祝寿,可是这寿祝的,稍微有点晚了,因为乾隆的八十大寿,早在三年前就过完了。

但是英国人说了,不是我们故意来晚的,主要是离得比较远,大海航行,风里来雨里去,这么一折腾,这才这么晚才到。

对于英国,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其实并不陌生,皇帝知道,这个国家是清朝茶叶的重要采购国,英国人还擅长制作例如钟表之类的小玩意,不过是奇技淫巧,不足道尔,而且英国离大清国还很远很远,具体多远不知道,反正非常的远。

对于皇帝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这么老远的一个小国,听说自己过生日,就兴师动众,千里迢迢的来给自己庆祝,来拜见自己,这说明天朝威名远传海内外,也是自己盛名囊括天下的一种体现。

最重要的是,乾隆其实是把英国人来访当成了“具表纳贡”,在皇帝看来,英国人来和朝鲜人来是一样的,都是藩国下使来对自己表示忠心和臣服的。

事实上,乾隆的想法还是有一定准确性的,但是并不完全准确。

英国在欧洲,而在当时的欧洲国家,它们对于中国的态度,基本是俩字:

崇拜。

图片(青花荷莲纹贯耳瓶 清乾隆时期)

欧洲有很多向往中国的狂热粉丝,他们说中国人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他们说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孔子的理论下治理国家,他们说,中国社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相亲相爱,他们还说,中国的统治者是仁慈和善的,中国的老百姓则是诚实而有礼数的,反正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这个东方大国的方方面面都远远超过西方世界。

所以,基于这个原因,英国人是一定要来到这个让他们早就心驰神往的地方的。

但是,英国人也不仅仅是基于崇拜心理而想要过来参观,他们最主要还是想要和大清朝做生意。

早在十七世纪,英国就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又发生了工业革命,可以说英国这个时候的工商业那非常的发达。

但是我们知道,英国的领土面积,它比较小,这地方小,就很容易限制住它的发展,所以英国就不断的搞殖民,他要到别的国家的土地上去做生意。

您想想,当时的大清国,有三亿多人口,那是幅员辽阔,沃土千里,天朝上邦,资源丰富,什么茶叶啊,瓷器啊,丝绸啊,那都是英国人爱不释手的东西,那他们当然想要和大清国做生意,搞贸易。

当然英国人肯定也想要在中国殖民,但是在当时来说,他们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当时的中国,无论是人口基数,财富积累,文化背景,以及军事能力,在亚洲都是首屈一指的,何况英国人也没来过,都是听说,所以他们这趟来,主要是解决贸易问题,顺便摸摸底。

我们知道,清朝有一个固有政策,叫做闭关锁国,上学的时候我们学到这个名词的时候,老师都会跟我们说,说闭关锁国的负面作用很大,它阻隔了中国和世界接轨的机会,让中国慢慢的就落后于世界了,但是闭关锁国也有正面的作用,那就是它对西方殖民侵略者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图片(广州十三行的商人)

英国人,就是让大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狠狠的“自卫”到了。

那年月英国人想要和大清国做生意,一个人,难,两个字,真难,三个字,难死了。

比如,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地点,只开放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在广州这块负责和包括英国人在内的外国人做生意的部门,叫做十三行,你还只能通过十三行来和中国人做生意,不能越过十三行来自行和中国人做生意,说白了英国人受制于十三行,十三行怎么拿你,你就得怎么听着。

再比如,清政府限制贸易时间,一年十二个月,不是说每个月你英国人来了,都可以和我们做生意,而只有几个月时间你能贸易一下,错过时间,那过时不候,你就等明年再说吧。

又比如,英国人到中国来,不能坐轿子,不能带家属,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英国人在其它国家殖民的时候他舒服惯了,到中国来,他很不自在。

为了在贸易上取得主动权,英国人这才派出了一支使团,他们的目的是面见清朝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乾隆,要说服他,让英国人能在这片土地上更加自由的开展贸易活动。

这支使团,有七百多人,有卫兵,有船工,还有不少类型职业者,比如画家,神父等等,他们在英国勋爵马戛尔尼的带领下,在大海上经历了漫长的航行,终于抵达了天津的一个港口。

乾隆皇帝对于这支使团,可以说极尽优容,本来这个时候他要出门围猎的,结果听说英国使团来了,围猎他也不去了,而是专门停留在了避暑山庄,就等着英国人来拜见他。

乾隆还特别指示,说英吉利人这趟来,和朝鲜,缅甸,安南这些地方的使者来还不一样,这些地方的人总来,英吉利人远洋航海,来一趟不容易,而且他们又是头一次来,所以应该热情友好的对待他们,同时展示出咱们的雄厚实力,绝不能被他们轻视。

那皇帝指示了,负责接待的清朝官员自然不能怠慢,英国使团一上岸,他们就受到了十分热情的接待,清朝官员还往这个马戛尔尼的手里塞了一面小小的旗子,旗子上还写着一行汉字。

什么汉字呢?是“英吉利贡使进贡”。

那马戛尔尼看到这个字之后,他非常的生气,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其它国家的使者,是来祝寿的,而不是藩国的下臣来上贡的。

图片(乔治·马戛尔尼 画像)

不过他很快发现,这面小旗子,非常的好使,只要他拿着这面小旗子,走到哪里,人们都对他笑脸相迎,各地官员见了他,那都是毕恭毕敬,吃不要钱,住不要钱,干什么都不要钱,而且只要小旗子一挥动,茶水,水果,礼品,那立刻源源不断的送上来,所以他光顾着享受,也就忘记抗议了。

这趟来,英国人给乾隆带来了非常多的礼品,种类有十九种,总数量将近六百件。

主要有什么呢?

有大型天体运行仪,太阳系模型,天球仪,地球仪,天气仪,还有真空泵,力学仪器,望远镜,还有很多武器,比如连发枪,毛瑟枪,甚至榴弹炮,反正是英国使团可以说把他们自己国家能拿的出来的尖端科技,全都带过来了。

但是很显然,在乾隆皇帝的眼里,这些东西统统都是雕虫小技,华而不实,都没有用,所以乾隆皇帝还指使那些负责接待英国人的大臣们,让他们在和英国人聊天说话的时候,有意无意的要透露出这么一个意思:

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

意思就是,乾隆表示,你们英吉利人,别以为拿这些东西就能糊弄朕,这些玩意也吓唬不了朕,因为这些东西,大清国早就有了。

实际上,这些东西中的绝大部分,大清国不仅没有,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英国人坚信,当大清国的皇帝见识到了英国如此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制造工艺之后,一定会愿意重新考虑制定和英国人全新的贸易方式,可是英国人不明白,他们认为对外贸易是普世法则,而乾隆却认为朝贡体系才是天下真理。

图片(十八世纪欧洲的一种月象演示仪 局部)

并且,皇帝眼前这些眼花缭乱的礼品,并没有让皇帝发现,大清国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这不是皇帝怯于承认,羞于面对,而是皇帝根本就没有意识到。

乾隆皇帝在乎的,是马戛尔尼拜见他的时候,到底应该是怎么跪。

在正式面见乾隆皇帝之前,清朝官员告诉马戛尔尼,面对本朝的皇帝,必须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马戛尔尼说那不行,我面见英国女王也不过是单膝下跪,只低头不叩头,双方各执一词,导致面见乾隆的日期一再延误,乾隆就问大臣,说小马怎么还没来拜见我啊,大臣们难以作答,总不能说马戛尔尼不愿意对你行跪拜大礼,于是干脆诓骗皇帝说,英吉利人见识浅薄,不懂上国之礼,还需要学习几天才能从容跪拜。

至于在后来的正式会面中,马戛尔尼到底有没有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中英两国的史料中也是各执一词,英国人后来说马戛尔尼就只行了单膝跪地的礼节,而在清朝的史料中,马戛尔尼则老老实实的对乾隆三跪九叩,至于两边到底谁说的对,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拜见了皇帝之后,马戛尔尼提出,自己可以让英吉利使团的士兵们演示使用他们带来的火器,清朝官员表示拒绝,因为京师地区的官员大多数都是文官,对这些武器不感兴趣,马戛尔尼又提出,说自己还带了榴弹炮,这玩意威力大,可以让卫兵演示一下榴弹炮的使用,又被清朝官员拒绝,理由是,逢年过节我们也放炮,你这就没必要了。

马戛尔尼看到乾隆对自己带来的新兴科技不为所用,他很失望,而大清国因为和马戛尔尼争论跪拜礼仪的问题,也对这支英国使团失去了好感,以至于马戛尔尼这次来的主要诉求,那些开展贸易的内容,也全都被朝廷拒绝了,当然,这些内容本身也不合理。

马戛尔尼的诉求,内容很多,说希望大清国可以开放舟山,天津,宁波作为新的通商口岸,说英吉利人想要在京师拥有一个货仓,便于储存商品,说舟山附近有一个小岛,希望大清皇帝准予我们把船停放在那里,并且由我们来管理这个小岛。

说了挺多,但是朝廷一概不理,回复马戛尔尼的文书上只有一段话:

天朝物产丰盛,什么都有,本来就不屑于和你们合作,现在你们还这事儿那事儿的,你们很不懂事儿,再这那要求的,现有的贸易也不做了,经济上直接给你们制裁了。

图片(使团拜见乾隆皇帝)

可以说,马戛尔尼这趟算是白来了,无功而返。

我们把时间拨快,到公元1860年,这一年是大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且纵火烧毁了圆明园。

侵略者们肆意烧杀抢掠,京西皇家的三山五园均被破坏,而圆明园这座世界名园,建筑史艺术史上的奇迹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英法联军还十分无耻,趁乱偷走了圆明园内的文物,多达一百五十万件。

英国军队在圆明园内抢夺的时候,打开了一个房间,令他们疑惑的是,这个房间里没有古玩奇珍,没有字画,只放着一些没有使用痕迹的榴弹炮,以及与之配套的炮弹,那既然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于是这些榴弹炮和炮弹也被窃走,运回了英国。

而这批榴弹炮,正是当年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的礼物...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看了成飞六代机的设计细节后,西方发出赞叹
惨遭出局 北京又丢大单
失踪美军在15米深沼泽里找到了 俄军松了口
中国罕见高调炫耀歼-16 十年生产350架
中国发动机突破 安-225推力纪录受挑战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看了成飞六代机的设计细节后,西方发出赞叹
惨遭出局 北京又丢大单
失踪美军在15米深沼泽里找到了 俄军松了口
中国罕见高调炫耀歼-16 十年生产350架
中国发动机突破 安-225推力纪录受挑战
穿包臀裙,拿56冲 这就是越南海关?
护卫舰退役,中国海警已经不感兴趣
俄机场价值上亿美元导弹被连锅端背后的奥秘
中国攻台惊人“利器”曝光 习近平释放危险
俄军885M型核潜艇下水 中国潜艇望尘莫及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