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养兵数十万 北宋却陷入无兵可用的怪圈
www.wforum.com | 2025-04-16 16:24:03  冷兵器研究所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编者按:“三冗”一般指北宋时期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其中“冗兵”也被认为是拖垮北宋经济的主要弊政。然而养兵数十万,却缺乏战斗力,甚至从宋仁宗时代到靖康之变的百年间,北宋军队尤其是禁军部队同时还倍受兵员缺额的困扰,一些军队甚至需要裁撤合并才能重获战斗力。尤其是从英宗开始,禁军缺额问题就已经成了困扰宋廷的一大痼疾。那么,北宋军队的数量究竟是多是少?

对于冗兵之费,宋廷早有察觉。“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郊赉通计,一岁约费钱五十千;厢兵一兵之费岁约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此其大较也”。

根据马玉臣、杨高凡在《“易进难退”的兵制与北宋前期之冗兵》的统计,北宋军队人数额员的增速极其恐怖,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初年,全国禁军、厢军总计不过22万人,赵光义至道年间,其总量就已经增加至66万,扩增两倍。

到了宋仁宗时代,人数达到125.9万的峰值。此时,仅禁军人数就多达82.6万,如此恐怖的增速无疑为宋朝带来极为严重的财政负担,“今天下大患者在兵,禁军七十万,厢军约五十万。积兵之多,仰食天子衣食,五代而上,至于秦汉无有也。”

冗兵的存在与宋朝面临的军事威胁有关,以开封为都与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北面辽国的威胁有着极为深远的联系。除了水运条件完备的开封,北宋很难再找到一处可以大规模周转调运军资对抗北方骑兵的军事枢纽。

但开封的缺点也极为明显,因为缺乏长安、洛阳等古都拥有的天然防线,宋朝统治者不得不长期保留大量军队,“以兵为险”。

宋代军队来源主要分为四种,“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其中最具特色的无疑是“募饥民以补本城”。

宋太祖赵匡胤曾十分得意于其“养兵之策”,“可以利百代者,为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这里所说的“养兵”并非训练、供养士兵之意,而是在灾年招募强壮灾民为兵,以此降低当地灾民群体爆发叛乱的可能。

图片

如此募兵方式,出发点本就不在士兵本身,这些士兵战斗力的强弱自然也就不是宋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相反,让这些人安于军营之中无法作乱才是重点。另外,在宋代当兵虽然入门门槛较低,但却是终身制职业。

《国史大纲》中说:“募兵终身在营伍,自二十以上至衰老,其间四十余年,实际可用者至多不过二十年,廪之终身,实际即是一卒有二十年向公家无用而仰食。”如此一来,北宋军队出现体量巨大但可用之兵稀少的矛盾情况也就不算奇怪。

不过,对于北宋中后期的武将而言,所谓的“冗兵”或许反而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彼时,禁军的严重缺额问题已然严重影响宋军的战斗力,到哲宗时期,宋廷甚至需要从厢军、老弱病残之剩员中拣选兵员,前后反差之大,不免令人瞠目结舌。

图片

北宋禁军缺额的问题在一开始并不明显,直到宋真宗时期才在文献中有所体现。真宗景德三年,针对“马步诸军,累经简阅,阙额渐多”的问题,令拣选丁壮以补足兵额。

同一时期的缘边驻军的缺额问题也有所显现,太宗设立的河北忠顺指挥,“凡三千人”,到此时缺额严重,真宗下令“补填阙额”。无独有偶,大中祥符元年,缘界河设置的北面缘边骑捷六指挥更是因为兵籍差少,不得不裁撤员额,缩并为四指挥。

依据宋制,每一指挥“马军以四百、步军以五百人为一营”,但仁宗朝时各指挥动辄缺员数十人甚至百人以上。庆历年间,陕府龙猛、龙骑、壮勇,河北忠顺军都有相当程度的缺员问题。

图片

但相比于英宗时代,仁宗朝军队的缺额却只能称得上小巫见大巫:

“禁军指挥,近年添置军额名目数多,指挥将窠虽全,兵率只有三二百人,虚费将窠请受”。

“有人数至少不成指挥处,每遇差使,全然畸零”。

“府界诸路将下阙禁军万数”。

如果说真宗、仁宗时期军队的缺员还只是零星现象,那么英宗时期的缺员已然成为各路禁军无法避免的恶性疾病。

图片

到了北宋覆亡的徽宗一朝,所谓“八十万禁军”基本只是躺在账面上的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禁军阙额二十四万,近创广勇、崇捷、崇政十万人,尚阙十四万”。

兵员短缺的困局直接摆在了众人的眼前:“皇城之内,无诸班以宿卫;京城之中,少禁旅以镇守”。

缺员问题的日益严重与当时兵籍制度的混乱有着直接的联系。北宋以枢密院掌兵籍,三衙负责管理诸军。这种分权制度避免了某一衙门兵权过重的隐患,但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却为兵籍管理埋下隐患。

理论上应掌握兵籍信息的枢密院根本无法厘清兵马数量,就连颇注重军戎之事的宋神宗一朝,也无法避免这样的问题。元丰宋夏战争期间,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访枢臣,不能对也”。

图片

无独有偶,北宋以更戍法”实施兵将分离,不仅禁军本身需要定期调动轮换驻防地区,兵将之间缺乏了解,“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

将领们频繁轮换,自然也就无法有效掌握麾下士兵的情况。虽然宋代对于兵籍造册的频率和内容有所规定,如“军士每岁一造,营房半岁一造,职员、马递铺马数每季一造”,但“将不知兵”却是相当直接的现实问题,如此,将领们便更有理由搪塞宋廷对于兵籍管理的要求。

而这也为将领们贪墨军需提供了便利,面对逃亡士兵产生的缺额,一些将官往往隐瞒不报,而是将朝廷发放的钱粮收为私用。“利其每月粮食之入,往往逃亡者并不开落”。

到后来,吃空饷几乎成为惯例,为避免事情败露,将领们会有意阻挠继任者了解军队兵籍情况,按照咸平五年三司小吏贾用的报告,“部署兵籍机事,皆亲吏掌之。及主帅受代,即携文簿以去,使后来者无所检案”。

图片

上百万军队的消耗本就巨大,再加上吃空饷带来的虚耗,自然让宋廷感到压力山大。为解决空饷问题,熙丰年间王安石改革时,“节财减兵”的保甲法就颇受重视。

而除此以外,为了节约军资,王安石试图以保甲兵替代传统募兵,在与神宗的问对中曾提到了这一设想:“既有保甲代其窠坐,即不要此四千募兵。可指合要兵数,减此四千,今京师寡兵,逃死放停,一季亦须及数千。但勿招填,即是减得”。逃死放停之兵但勿招填,节省下的粮米则充作保甲、义勇兵的军费。

图片

之后,这一构想后来演化为北宋时期极具特色的封桩缺额禁军钱制度,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二月,诏:“中外禁军已有定额,三司及诸路计置请受岁有常数。其间偶有阙额,未招拣人充填者,其请受并令封桩,毋得移用。于次年春季具数申枢密院”。

从初衷来看,禁军封桩钱所封桩的钱粮是一笔由朝廷直接掌握“专以待武备之用”的专款,三司等部无权插手,若是按照此规程执行,宋廷便可多出一笔专门养军的军费。但可惜的是,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形速度之快,有时候甚至会让其创设者目瞪口呆。

最早出现变化的是西北三路。西北各路封桩钱的支取与其余各地相比,有一个相当现实的经济问题。沿边地区距离汴京过远,按禁军封桩钱最早的制度设计,每年各路的转运使要按季度将应封桩钱物拨与提点刑狱司代管,年终之时按照核定数量申报给枢密院,枢密院再将封桩钱粮最终交由左藏库桩管。

如果按照常规方式自汴京统一支取,路途上的转运损耗就相当可观。相反,若直接由西北三路桩管本路禁军阙额钱,则可以免去钱粮来回折返的损耗。禁军封桩钱管理权限的下放,本是出于实际备边需要的妥协,以便就近折支。但这也无疑导致各项支出的滥发。

有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细节特别值得细品。元祐更化,旧党上台后虽然竭力推翻王安石一系列新政,如保甲法、青苗法等悉数废弃。但禁军封桩钱却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原因无他,这笔钱实在是太香了。

王安石试行新法时就估算过,仅开封一地,每年便可获得禁军封桩钱十万贯以上,元丰二年,以保甲替代禁军后。

图片

“府界、河北、河东、陕西路会校保甲,都保凡三千二百六十六,正长、壮丁凡六十九万一千九百四十五,岁省旧费缗钱一百六十六万一千四百八十三,岁费缗钱三十一万三千一百六十六,而团教之赏为钱一百万有奇不与焉”。

如此,四路每年节省下来的封桩钱超三十万贯。

封桩缺额禁军钱制度确立于熙宁十年,元丰改制后,它开支范围越来越大,如马匹、恩裳之物的采买开始由此借支,到了哲宗时代,更是完全脱离“专以待武备之用”的框架,“上自军期边储,下至代还免夫钱之类,皆出于此”。

哲宗朝时,封桩阙额禁军钱数量极为可观,“钱帛、斛斗万数不少”,面对这样一笔不菲的收入,挪用和借支就变成了常有之事。“中外禁军有定额,而三司及诸路岁给诸军亦有常数。其阙额未补者,会其岁给并封桩,枢密承旨司簿其余数,辄移用。”

图片

有些因循而成的惯例往往会发展为规则,禁军封桩钱被借用久了,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为了朝廷支取钱粮的钱袋子,如此一来,对朝廷而言,这个钱袋子当然是越鼓越好,如此一来,军队缺额的情况与日俱增。

定州知州张舜民曾痛陈这一乱象:“后因封桩阙额禁军钱粮,朝廷唯务封桩数多,转运司利于销兵省费,更不切招填,因致边兵日少......定州最为河北屯兵之处,尚乃如此,其他州军即可知矣”。

图片

严格来讲,封桩缺额禁军钱只是诸多封桩钱之一,朝廷封桩钱物本身指的是通过各种措施节省下来的钱,储存起来由朝廷支配,比如裁减军费、改革茶盐法等,皆属于封桩钱的来源。

至徽宗崇宁、大观间,包括封桩缺额禁军钱在内的各库封桩钱帛数量高达五千万。这一“钱袋子”此时已然成为宋徽宗及蔡京等人的敛财工具,《宋史·卷四七二·奸臣传二·蔡京传》:“时承平既久,帑庾盈溢,京倡为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累朝所储扫地矣。”

“务以侈靡惑人主......每及前朝爱惜财赋减省者,必以为陋。至于土木营造,率欲度前规而侈后观......于是费用浸广......用度日繁。左藏库异时月费绪钱三十六万,至是衍为百二十万络”。

如此“丰亨豫大”的太平盛世,却是用自削兵势作为代价,朝内朝外并非没有有识之士,“大观以来,蔡京用事......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是住招,故为阙额”(《宋朝诸臣奏议·上徽宗论河北备边五事》)。

图片

王安石变法时所用新政,虽然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但保甲法、封桩缺额禁军钱却相互联系,彼此依存。宋神宗时之所以敢于将全国禁军削至五十八万,是因为其背后有“七百万保甲”作为基础,但经历哲宗、徽宗等朝的折腾,所谓保甲法早已虚置。

因兵员短缺严重,靖康年间西北名将种师道入援京城时,竟然只召集到一万五千兵马,这样单薄的军力,面对金军这支刚刚攻灭辽朝的虎狼之师,胜负自然也就不必再提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后 换装了191步枪
云南部署相控阵雷达 对印度进行360度监控
2025全球海军排名:美海军第一位置被取代
曝光!中共军队悄悄潜伏太平洋 引全球警觉
比歼-36更强悍 沈阳六代机歼-50新照曝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后 换装了191步枪
云南部署相控阵雷达 对印度进行360度监控
2025全球海军排名:美海军第一位置被取代
曝光!中共军队悄悄潜伏太平洋 引全球警觉
比歼-36更强悍 沈阳六代机歼-50新照曝光
“习近平同志”终于消失
中美正面较量:歼15对峙“超级大黄蜂”
新任美军一把手:避免与中国开战
泽连斯基谴责中国参战 美国竟帮中国说话?
美国拟与北京达成“重大”贸易协议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