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不管在是克什米尔的争议地区还是北部边境,武力解决争端似乎已经很难避免。对峙事件发生后,印度军方在短时间内向实控线一侧部署了数万兵力和重型装备,多处边境机场也迅速启动,现役主力战机苏-30MKI更是频繁载弹巡航。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对当前的形势严重误判,不管是兵力还是装备都无法与我国正面抗衡,双方之间的现实差距一目了然。只是印度盲目增兵凸显劣势,装甲师被困山谷地带,后路已被巴铁切断。如果印度进一步挑起争端或冲突,只能遭到两面夹击。
7月6日,《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印度战略事务专家Pravin Sawhney发布的评论文章称,尽管印度军方在前线地区的战备工作表面上非常充分,但却没有完全考虑到现代化战场的作战条件,导致其凸显出很多劣势。而这些劣势往往是致命的,会让印度付出惨重的代价。为此,Pravin Sawhney列出印军兵力部署存在的诸多缺陷:
第一、三大装甲师被困山谷地带,战力无法有效发挥。首先,印度第14军下辖的三大装甲师已经被部署到高海拔地区,包括战备区周边也有炮兵组成的防御线。多款俄制“明星”装备已经在一线阵地内驻守,比如俄罗斯的T-90主战坦克。但很现实的是,印控一侧地形复杂,气候恶劣,重型装备被困在山谷地带。
再加上印控一侧水位上涨,这些装备肯定是无法涉水作战的。因地形影响这些主战坦克的机动性能就下降,一旦处于战时状态,就会成为固定的靶标。另外,印度军方盲目增兵却没有考虑到战备区的实际情况,在排兵布阵上基本上效仿了62年的战前部署,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第二、印度边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后勤保障困难。自对峙事件发生后,印度内政部加快了边境铁路、公路的修建工作,但现有的公路运输系统仍很难快速提供补给。印军将数万士兵部署在实控区,不仅面临恶劣气候的冲击,连基本的保障都很难做到全面稳定。
第三、巴基斯坦军方将印军的后路切断。在过去的数天时间内,巴基斯坦陆军部队两万名士兵已经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控制线完成部署。该地区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印军通向北部边境和战备区的主要地带。现在正是非常敏感的时期,巴铁的举动无疑给了印度头一棒,在这种形势下,印军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总的来看,当前的印度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新德里当局很清楚,当前的印度打不起两线战争,无论是经济、军事实力都无法支撑。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印度还会故技重施,继续摆架势,以凸显强硬态度,同时配合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