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冬天已经来了,连华北地区都飘起了雪花。而当感到寒意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几个月前谈到的印度军队过冬难的问题。
在夏天的时候,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印度军队在拉达克地区增兵的报道,有时候这样的报道一天就能来好几条。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所谓的拉达克印军有20万之众的消息,其实这显然是言过其实的。
印军在拉达克地区常驻兵力约5万余人,增兵后的高峰期可能有10万人左右,这基本是极限了。
为什么说是极限呢?因为现代军队所消耗的物资量是很大的,不是说光把人拉上来就算了,人和装备都不能不吃不喝。即便是印军那种摩托化部队,机动、维持都要消耗大量物资;后来拉上来机械化部队后,则更是如此。
要是在平原地区的话,印度这个体量的国家不至于说供应不起。但在拉达克高原区域,其可靠的补给渠道仅有2条较低等级的公路以及昂贵的空运。能够保障在高峰期2倍于原来驻军的消耗就已经不错了,要是驻兵20万,那么印军自己就把自己给耗死了。
当然了,能在那一地区保持10万量级的军队,仅从兵力数量来说也确实相当可观了,这也是印军那段时间比较高调的底气所在。可是我们也发现了,从8月份往后,印军是越来越低调了。尤其是在高原区入冬后,拉达克印军除了如何生存的报道,完全搞不起事儿来了。
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所说过的,一旦入冬,印军的物资补给将受到严重限制。连吃穿都成了问题,还哪有体力去瞎折腾?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不过在高原区域基本就是夏半年和冬半年,没有春季和秋季。拉达克地区自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会进入冬半年,这半年时间中公路运输基本是断绝的。空运的话,运量比较有限,代价却十分高昂,因此只能是应急,基本上不要指望。
所以到每年公路通车后,印军的运输部队就要源源不断地输送替换兵员和物资到拉达克的第14军。这些物资不光要满足该军在夏半年的消耗,还要储存在冬半年物资通道基本封闭后驻军的消耗。
印军第14军的5万余人在冬半年的6个月时间中,要消耗各类物资20万吨。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这个物资量其实是生存的最低标准,而且不是说作战的最低标准。因为按照这个物资量来说,印军人均单日的物资消耗量只有可怜的22千克。
大家可能觉得,这22千克一天内怎么能吃掉、用掉?看着挺多了吧!
其实这只是一个计算指标,并非是人均每天能拿到手的物资量。它是印军储备的油料、保暖、食物、弹药的总量除以单兵人数后所得到的。也就是说,真正能分到每人身上的食物量极少。基本就是保证在正常情况下不被饿死、冻死、病死就可以了,如果情况不正常,那自然就会出现非战斗减员了。
今年的情况当然与往年不同,因为印军增兵了。
我们前面说过,印军增兵至最高峰时约保持了10万军队,如果在冬半年还保持这个兵力量级的话,那么印军在冬半年至少要储备40万吨物资。
请大家注意,我们这里用了一个词叫“至少”。
因为新部队抵达后,冬季常驻所需的营房需要新建、一些生活设备需要新运,这都是要占用物资量的。所以印军想要保持10万人的驻军规模,而且也如期运到了40万吨物资的话,那么拉达克印军的平均生活水准比往年冬季还要略低些。
但问题的关键是,以印军的运力,在夏天耗尽了全力,也没有储存好这40万吨。
2020年8月中旬,印军储备的物资量约为10万吨;9月中旬,印军储备的物资量约为15万吨;在此后一个月时间中,印军加强了信息管制,故而我们未能得到印军最终储备物资量的报道。
按照最不保守的估计,印军在一个月内补给10万吨物资,那么印军所储备的过冬物资也只有25万吨。要是保守估计点的话,连这个数都没有。
为什么印军在这个夏天玩命地运输物资,最终的物资储备量也只比往年略多一些呢?
因为印军在夏季的驻军是往年正常水准的2倍,增加兵员和装备本就占用了大量运力。增援的这一部分军队在平时也要消耗物资,这就使得印军多运的物资也被抵消消耗,最终就形成了其忙来忙去,过冬物资量依然也只是比往年略多的现状。
那么问题来了,5万驻军需要20万吨,10万驻军的话,25万吨物资够用吗?
小学生都能算清楚,根本不够用。
物资量是如何也运不上去了,但兵是可以撤下去一部分的,印军在9月份之后越来越老实的关键因素就是其暗中已经撤下去了一部分兵力。
兵少了,自然底气就不足了,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当然了,前线还在对峙,印军不可能将驻军恢复到原先5万人时的状态,这样的话物资还是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必然会出现保障难题。
以防寒服来说,印度国内可以保障海拔3000多米以下驻军被服的生产与供应,但是在海拔4000多米以上区域的驻军所需的防寒服,则需要进口。
此前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存在锡亚琴冰川之争,当地的海拔要更高些,印军保持了大约一个旅的部队。
不过这一个旅的部队在冬半年可也不能全都摆在冰川上顶上,这谁也顶不住。因此到冬半年后,印军除了派出一部分兵力卡住重要点位,大部分的驻军是在冰川下的海拔相对较低的营地中。
因为驻军环境极为恶劣,印军的锡亚琴冰川区的非战斗减员极大,自1980年代以来至今死伤已经达到了1万多人,而为了保证现在这一个旅的军事存在,每年的军费开支也要好几亿美元。
在锡亚琴冰川之外,印军在其他高原区域其实不会在山头上摆很多兵力。绝大部分的印军都是在固定营地内过冬,待夏半年到来后再进行活动。
不过今年的情况不一样,印军在拉达克东部的高山区域保持了大量兵力。
这些部队没有固定营区,而且还要在冬天死扛下去,这就使得印军必须保持好几个像锡亚琴冰川旅那样的存在。当然了,拉达克东部的自然环境不如锡亚琴冰川恶劣,可这里也没有像锡亚琴冰川那样多年建设的基础设施,这就让印军肉疼了。
如上所述,印度国内解决不了高海拔地区防寒服的供应,这些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但大家也都知道,世界上有在高寒地区作战需求的军队并不多,而且此类服装成本极为昂贵。印军难以大量采购,之前有报道称美军动用了库存,向印度供应了1.1万套防寒服,结果其中好多是二手的,甚至还有汗味儿和破损。
这些美制防寒服未必真的适合高原寒区,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数量太少了。这些防寒服加上印军从其他渠道紧急采购的服装,都不足以让印军执行任务的部队人手一套。
与之相对比的是,我军在入冬前紧急研制了一批高等级的防寒装备,在入冬前便全部供应到了一线部队,这就是双方国力的差距。
再看看我国一线部队的饮食供应,肉类、菜类等是印军难以比拟的;我军直到入冬后依然可以在高原寒区组织实弹演习,印军别说冬季打实弹了,连夏季也没怎么打实弹,因为它供应不起啊!
其实供应不足的又何止是服装、饮食和弹药,就连最基本的营房、保暖和饮水也是很难保证的。
印军此前在拉达克地区服役的亚什·莫尔将军就撰文称,尽管印军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将列城医院的床位从200张扩充到300张,从全军抽调年轻的医务人员等,但印军的非战斗减员还是逐渐增多,其中严重者要空运到昌迪加尔。
其实遭受损伤的何止是兵员,连武器装备都要受到很大影响。
很多技术装备在严寒情况下会损坏,然而印军根本没有足够的配件和保障力量,同时由于燃料、油料缺乏,印军的供电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大家可能有疑问了,明明印军没有这个冬季保障实力,为什么还要偏偏这么干呢?
其实印度最开始嚷嚷的所谓冬季驻军并非是要真的像如今这样苦苦支撑,而是希望通过秀肌肉来迫使中方让步,进而达到了其目的。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解放军并没有要先撤的意思,而且我们这边是真的在下功夫改善前线的供应,战士们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报道已经不少了,湖景房和各类基建、供应的完善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时候头疼的是印度,它本想咋呼一把,浑水摸鱼,却没想到会是现在这种局面。所以才刚刚进入12月,印度那边就已经是一片苦声了,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印度还报道了不少解放军供应保障的报道,字里行间虽然很酸,但也难掩羡慕之意。
12月过后,还有1月、2月,一直到来年3月环境才会得到改善,而等到公路通车还要到4月,也就是印军的冬季难题现在才刚刚开始。
有朋友可能会问,印军会不会出现大量冻亡?以印军现在的保障条件来说,大量冻亡的情况估计不会出现,但非战斗减员必然是会出现很多的。而且印度还有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是疫情无法控制,一旦这种病毒在拉达克印军中传播开来,那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印军在拉达克地区的状态,没准真会出点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