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国媒体《防务新闻》网站报道,自冷战结束以来,当美国在面对大国竞争对手时,当美国的部分飞机、坦克和舰艇无法使用时,美军的将领们却几乎并没有感到忧虑。美军此前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地方执行任务时,基本上都可以用现有的装备和承包商的支持来完成。但是现在面临的一个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在面对中国等大国竞争对手时美军准备好了吗?
美军缺少零部件造成了这场危机,而零部件稀缺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许多零部件都是独家采购的。这是影响美军战备能力、增援能力和长期高强度作战能力的大问题。单一货源的弊端在于,在整条供应链的单个节点上都形成了垄断。独家采购已成为标准,这令美国防部很容易受到全球和地方供应短缺的影响,反过来又会降低美军的战备状态,使其无法迅速替换在战争中损失的装备。

不过这种做法有一些可以令人理解的原因,“福特”级航空母舰、F-35战斗机和M1A2主战坦克等美军的主力武器装备的生产工艺都非常复杂,而从这些武器的制造商那里采购零部件会有质量保障,误差很小。考虑到军工行业的专业性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令新的供应商很难进入这个市场,因为现有供应商的规模和实力要远远超过竞争对手。进入军工市场的另一个障碍是“军用规格”零件的数量问题,美国军方可能不会购买太多的零件。
美国国防供应链中还存在许多关键问题,其中包括严重依赖外国机床供应商,采购会滞后一至三年,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供应商仅有两家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零部件该怎么办?空军应该如何迅速替换在战斗中损失的飞机?什么样的火箭能够快速发射新卫星,以取代那些被反卫星武器击毁的卫星?
由于预算削减、大规模的行业整合以及中东长达20年的低强度冲突,美国任由自己陷入这种岌岌可危的局面。幸运的是,美国军方可能会考虑一些解决方案来激励工业界提供零部件。
目前的美军采购合同中对交付期限或产品使用寿命等都没有足够强的要求。如果进行采用单一供应商,这些合同选项必须具有更高的奖惩条款。同时还应着重强调采用新兴技术来削减成本,因为内部开发这些技术的时间太长。此外,美国国防部还应将其产业政策的重点放在阻止企业合并上,并需要特别强调供应链的多样化,增加零部件承包商。国防部还应投资于新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以建立一个生产能力更强的制造业基地。
而美国政府也需要扶持一些新的军用零部件供应商,并允许它们在前期的一些技术失败。同时还需要改进承包机制,对新的供应商给予政策优惠来推动这些改革。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会维持现状,那么美军将被困在越来越少的精致武器装备上,无法保持战备状态或无法快速更换零部件。
如今在和平时期,国防工业基础供应链几乎跟不上发展。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其结果将意味着美国的失败,尤其是在波罗的海或西太平洋的冲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