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俄罗斯将在新地岛测试独门导弹,除了美国情报部门之外,性能未知
www.wforum.com | 2021-08-17 19:03:4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俄罗斯将在新地岛测试独门导弹,除了美国情报部门之外,性能未知

据俄航空网站说,新地群岛预计将对一枚独特的巡航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这种试验不受火箭结构影响,无限射程,它能够反复环游地球,比高超音速剑和锆石导弹更害怕。这是一枚装有"取之不尽"的核动力装置的"布雷维斯特尼克"巡航导弹。

该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关于导弹试射关闭领空的信息。计划于8月14日至25日在新地群岛的军事试验场进行导弹测试,即再次发射"布雷维斯特尼克"导弹。在此期间,预计北约的空中间谍活动将增加。

那么,这种导弹是神秘的,关于它的信息同样神秘。主要的谜团是它是否会在2025年投入使用。这不是俄国防部的承诺,而是媒体从美国情报部门获得的信息。

2018年3月1日,普京在给联邦议会的一封信中,第一次谈到了"布雷维斯特尼克"导弹,并展示了一个视频与它的开始。然后,所有信息都完全由美国情报部门提供。

来自太空的卫星图像显示,"布雷维斯特尼克"开始使用固体燃料加速器的倾斜发射器。加速到所需速度后,使用便携式核反应堆能量的发动机将打开。这些图像可以确定导弹的长度——发射时12米,发射加速器倾倒后飞行9米。

俄罗斯将在新地岛测试独门导弹,除了美国情报部门之外,性能未知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除了美国情报部门之外,俄罗斯消息来源也非常了解导弹的制造。除了尺寸,可以肯定的是,导弹是亚音速的。发射后,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大片地区上空巡航,并在获得目标坐标后攻击它。

发动机类型未知。专家们称有两种选择。或直流空气喷气发动机,或涡轮喷气 发动机。

还有另一点。环保主义者在得知"原子火箭"后,非常兴奋地宣布,布雷维斯特尼克将拥有强大的放射性排气。

由于进行了14次测试,"布雷维斯特尼克"(美国情报部门计算)的辐射背景没有增加。不过有一次事故。

俄罗斯将在新地岛测试独门导弹,除了美国情报部门之外,性能未知

与现有的巡航导弹相比,"布雷维斯特尼克"号在空中的无限航程,使其具有巨大的优势,这种导弹的飞行路径可以绕过敌人的导弹防御区,从而接近被摧毁的目标。

"布雷维斯特尼克"的战斗部分将是两种类型 -- -- 常规类型和核类型。战略导弹也是如此。

俄罗斯将在新地岛测试独门导弹,除了美国情报部门之外,性能未知

全新武器的试验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美国情报部门报道,在14项试验中,只有一项成功。同时,它宣布,导弹将在2025年准备就绪,有些自相矛盾。但也有报道说,当火箭只飞行了8公里和10公里时,只有两次试验没有成功。然而,这并不是说它本来应该飞得更远,因为在测试发射加速器时,这可能是投掷测试。

一些测试肯定是失败的,尤其是2019年8月8日,一枚导弹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附近的一个军事试验场爆炸,造成5名测试科学家死亡,3人受伤。在距离试验场30公里的北德文斯克,辐射在一小时内超过正常值的19倍。在两天的时间里,辐射逐渐恢复正常。

当然,俄国防部没有透露爆炸的真正原因,理由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动力源的液体喷气发动机发生事故。

众所周知,"布雷维斯特尼克"在新地岛、卡普斯汀亚鲁(阿斯特拉罕地区)和尼诺克斯三个试验场进行测试。现在看来,下一次发射将在新地岛进行。进行过一百多次核试验,生命的禁区新地岛! 其地理位置介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从1954年到1990年,新地岛上共进行135次核试验,其中空中84次,地面1次,水上2次,水下3次,地下42次。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50万大军 900架五代机挂弹待命:开战就是决
坐滩舰终迎大结局?封锁见效,菲驻军或撤离
空警600与空警500同框 才明白为何要另寻改
乌军丢失沃尔昌斯克 乌95旅动员17岁女学生
中国人将屋顶涂成蓝色,美国网友可吓坏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50万大军 900架五代机挂弹待命:开战就是决
坐滩舰终迎大结局?封锁见效,菲驻军或撤离
空警600与空警500同框 才明白为何要另寻改
乌军丢失沃尔昌斯克 乌95旅动员17岁女学生
中国人将屋顶涂成蓝色,美国网友可吓坏了…
不得不说,这张照片真是绝了
解放军演练乌军的战法 俄军打了2年多没能破
苏联人拍摄的1949年解放军敢死队攻城全过程
这家航空公司空姐的制服 炸裂了
中国卫星捕捉飞行中的F-22 这项技术有多牛
热门专题
1土耳其政变2ISIS3叙利亚局势
4朝鲜局势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