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回忆...一张纸条 | ||
www.wforum.com | 2009-08-21 21:08:56 陆军论坛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人一辈子有许多的回忆,有的回忆会让人记住一生. 这个回忆不是我的,是十多年前一个老人的回忆.有人可能会说:什么年月的事了,还在这里老调重提.但我觉得有必要说给大家听听,特别是那些在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的老兵,说不定故事里留下字条的人就是你们中的一个.就算不是你,你们当年也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 十多年前,我在马关县一中读书,有个很要好的同学家是木厂的. 木厂镇.位于马关县城南部距县城35公里,离红河州河口县桥头乡很近,也就十来公里.79年对越自卫还击时,从马关开往河口的部队,木厂是必经之路.一年署假同学约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去木厂玩.记得那时木厂有条小溪,水质很好.我们在木厂那几天,天天去洗澡.现在不行了,年初去下乡,当年清澈的小溪变成一股臭水沟了.
我见街下面的一间大房子,就问道:"大妈,那间房子是整那样昵啊(做什么的)?" "那间房子,那间房子是从前生产队昵(的)粮库,现在电影队在里的(面)放电影,79年打仗昵(的)时候是当兵昵(的)医院."大妈说. "我们马关打仗昵(的)时候是在金厂打嘛(金厂,罗家坪收复战所在地).种会(怎么会)在这点(里)有医院?" "金厂是后来打昵(的),这点(里)是79年打过克(去)昵(的)时候建昵(的)." "你还记得?" "记得,才十多年.开始认不得(不知道)是要打越南,那年只见那些兵一车一车昵(的)拉结(着)炮,往河口啊边(那边)克(去),将将那吓认不得(一开始不知道)是要克(去)打小越南,后的(来)生产队开会才认得是要打仗了.你家叔(指大妈的儿子)还克(去)支前.后的(来)来了好多当兵昵(的)医生,现在粮库整(建)了个医院." 说到野战医院,大妈先给我讲下个故事,当时听着很搞笑,可现在长大了我回想起来,心里总觉得很那个,哎,不好说了. 说是当时因为野战医院在这里,马关的许多单位常来支前慰问.当时慰问常是来放场把电影、演几台戏.还有就是送猪肉、食品.街上有几家人不知去那里听来的, 说是北方人吃肉不吃肥肉.在加上常看见医院里抬些东西去山上埋.(埋的什么?看完便知)就想是不是埋肉.于是,一天夜里,等医院的人埋完走后,就去挖了出来,挖出来一看全是些人的断手断脚.吓得大叫赶紧跑回家.原来埋的全是伤员被截肢的手脚. "那是不是当兵的真不吃肥肉克(去)埋?" "不会,他们当兵昵(的)是把人家送昵(的)肉自已留点,剩下昵(的)就送给老百姓.我家都送过几次" 后面大妈给我讲了一张字条的故事. "79年那个时候兵往河口克(去),有时候晚啦就在木厂息(过夜).有天晚上下雨,我们要睡啦,听见门口有声音,我就喊你家娘娘(老人的儿媳)克(去)瞧一眼.一开门、见门口房檐脚坐结(着)七、八个抱结(着)枪昵(的)兵.又下结(着)雨,都淋湿啦.在瞧街上有好多兵,就象这种(怎样)坐在房檐脚躲雨."有个兵见我家开门,就赶点站起来.跟(对)我们说:"大娘,打扰你们休息了,我们就避避雨,天亮就走." "我赶点说:叔叔(当地风俗,老人习惯跟着小辈称呼人.如他家的小辈叫你叔,他们出于礼貌也叫你叔),种新(怎么)在外的(面)淋雨,快点进家."开始这些当兵昵(的)还不进来,我克(去)一个个昵(的)拉,才帮(把)他们喊进家." "我见他们衣裳都湿掉(了)啦.我赶点喊你家娘娘烧火来给他们烤火,我瞧要十点多啦,又克(去)煮十多个糖鸡蛋来喊他们吃,开始一个都不吃.后的(来)有个兵可能是个官说大妈一片好意,大家吃吧.才吃昵(的),那个当官又问我说外的(面)下雨,给能在我家住一晚?我说可以、可以.家的床少,我们克(去)后的(后院)抱些谷草来堂屋(客厅)给他们垫了睡." "天亮我起来,本来说克(去)煮早点给他们吃,来堂屋(客厅)一瞧,他们都走啦.还帮(把)家的(里)收昵(的)干干净净昵(的).帮(把)垫结(了)睡昵(的)谷草收了堆在墙角,桌子上放结(着)十块钱和张纸条.我又让不得字,就喊小春(大妈的侄儿)来读给我听." "纸条上写结那样(写什么)?" "写结(着): 大娘 不打扰你们休息,我们走了,感谢留宿,桌上十元是鸡蛋钱. 祝大娘全家健康! 再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普通一兵 "后来呢?" "后的(来)说打完仗,部队撤回来啦.我只要一见有兵克(去)马关那边就克(去)瞧,瞧给找得着他们帮(把)钱退他们,一直不见.哎.只不过克(去)打仗,晓得给还活结(着)." 我按大妈的语气,一些词用了本地方言. 希望大家看得习惯. 前两年来木厂下乡时,我去大妈家想去看望大妈.但听她儿子说大妈以去世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