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参加国庆35周年首都阅兵及受阅训练回忆
www.wforum.com | 2009-08-26 21:58:27  陆军论坛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参加国庆35周年首都阅兵及受阅训练回忆

    犹如龙门对黄河的记忆,三峡对长江的记忆,百花对春天的记忆,彩虹对蓝天的记忆,有一些记忆,使瞬间成为永恒,镌刻在心灵与历史的记忆深处。

    1984年10月1日,幸运之星将我照临。我有幸成为国庆35周年首都大阅兵的亲历者,昂首阔步,行进在军委邓小平主席检阅的部队方阵中。这是我生命中的一次激情燃烧。在长达7个月的封闭式受阅训练过程中,经历了最为艰苦的军人综合素质特别是意志的考验,那些发生在当年阅兵村的鲜为人知、极其真实的故事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而成功的喜悦使我多少年来都为之庆幸,为之动容。

    年轻时的我,素有写日记的习惯,参加如此重大活动,我记有两本“阅兵村”训练日记,我很珍视当年那些字里行间的真实录入。因此,以下回忆内容部分来自我的“个人档案”。由于篇幅的原因,部分已作删节。

    一、振奋精神 迎接挑选

    1984年3月,在事先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 我所在的炮兵学院(后更名为炮兵指挥学院)受领了一项光荣任务,组成一个学员方队,参加“十一”首都北京天安门大阅兵。我能遇上这样的政治任务,一生中也只有一次。

    为了振奋民族精神,鼓舞爱国热情,检阅四化成就,扩大国际影响,党中央决定,建国35周年的国庆节在首都天安门举行盛大阅兵和庆祝游行活动,参加这一活动的军民50多万人,其中部队受阅官兵15000人。这是继1959年十年大庆后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也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全世界第一次大的成果“亮相”。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成就也将通过阅兵来展现。受阅方队地面为42个,其中徒步方队 18个,机械化方队24个,另有三个空中梯队,以北京军区的部队为主体,包括三军仪仗队、各军兵种院校,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武警、民兵等组成方队受阅。炮兵学院根据军委指示精神,在学员中组成一个352人的徒步受阅方队,并在编成序列里为第五方队(当时称之为陆军“校官方队”),代表全军炮兵参加阅兵。

    那年寒假结束返回张家口宣化炮兵学院,在我们还没回过神的时候,学员系队按照院里的指示进行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部署,召开参加国庆35周年首都阅兵动员大会。学院史副政委讲,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我们炮兵学院今年首要任务是参加国庆天安门阅兵。国务院组成了以万里副总理为组长的阅兵领导小组,军队由杨得志总长为组长,北京军区秦基伟司令员为阅兵总指挥,10月1日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中央指示,今后每逢五年、十年都要举行类似活动。这次阅兵是继1959年十年大庆后的最大一次国庆庆祝活动,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将检阅部队,目的意义很明显,就是要展示八十年代我军新的战斗风貌,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知道中国军队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可喜成绩,同时也是极大地振奋国威军威。

    炮兵学院本来是确定由新学员队(1983级)中挑选350—400名学员参加受阅训练,学制相应延长半年,但经过政审、体检下来,符合条件的远远不够,主要是达不到规定高度的1.70¬—1.75米,体检十分严格,初选目测就刷掉了许多。正是因为其他几所军事院校也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所以总参又才决定从各学校应届毕业队中再挑选一批合格队员参训。已经明确要立即从我们地炮参谋系十队、十一队两百多名学员中挑选 80名学员补充进来,服从大局,打乱建制,重新编队,这就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在政治任务面前必须绝对服从。

    体检第一关是精确测量高度,符合要求的再往下体检各科,我的身高1.72米,正好在此范围。第二天又在学院电影广场排队复选。看五官形象,测量颈部、胳膊和腿长以及其他必检项目。我与要好的同学项国成,由于五观端正,形象很好,体形标准,共同都入选了。第三天又进行精选,摄像拍照留资料,总参炮兵部首长亲自到现场看阵容,仍然不认为很满意,于是又刷下去一批人。总参炮兵部下了决心,为保证受阅队员质量,炮兵学院只出300名学员,立即从千里之外的郑州高射炮兵学校紧急挑选150人(战士学员)到炮兵学院来,组成崭新的炮兵学院受阅方队。经过这样若干次的筛选,方队阵容才基本符合上级要求。投入基础训练后,鉴于训练成绩和效果,在5月份进京前,经过严格考核,东刷西退,又陆续又淘汰了一部分人。炮兵学院方队在整个国庆阅兵的42个方队中排序为第五方队,参训队员405人,编成三个中队,我被编在二中队。

    在起初能否参加首都阅兵的问题上,我自己思想上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斗争。从大处着眼,讲政治,顾大局,史命感、责任感都是应当积极踊跃参加的。而面对十分艰苦的强化训练,面对延长时间毕业的现实问题,一种矛盾心理总是一时无法解脱。有的学员是在比较利益得失,如果因参加阅兵而延长或推迟毕业,到时候部队任职方面会受到影响。个别人也有向系里和学员队报告,讲主客观理由不愿意参加的;也有态度十分坚决,积极请战,接受考验的。

    时年25岁的我有一种说不出的荣誉感并且充满激情的心理,同时又担心身体的单薄会吃不消,中途退下阵来。终于经过一番短暂的思想斗争,前者战胜了后者,我迎着严峻的考验走上了阅兵场。我想,自己在队列训练方面是有十分扎实的基础的,并且也与部队阅兵有着不解的情结。1981年,为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部队要搞一搞阅兵训练,加强正规化建设化建设”的指示,我所在的军炮团决定在庆祝“八一”建军节时举行阅兵式,这是自本部队恢复阅兵的第一次行动。团里精心挑选我担任掌旗员(军旗手),这是因为我的队列动作在全团名列前茅。为此,我第一次扛起了团队的火红军旗,走在全团方队的最前面,从那以后免不了产生荣耀和自豪。1982年,我在军炮团司令负责组织了本团参加成都军区“八一”蓉城阅兵的三个兵器方队的阅兵训练。而今来到炮兵最高学府,在国庆阅兵这样的政治任务面前绝不可推辞。为了展现八十年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在天安门前走出国威、走出军威,长达7 个月的封闭式受阅训练,思想在浓厚的政治空气中将得到净化,意志在严寒、风沙、酷暑、炎热中将经受了考验,身体在无尽的汗水挥洒中将受到锻炼。因此,即使是付出再大的艰辛也要一拚到底。

    二、崇尚仪仗 学有标兵

    按照国庆阅兵规定,徒步受阅方队编成是352人,其中2人为领队。共14个排面,每个排面25人,基本形成正方形,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阅兵方队。为了留有充足的预备队,还多编成15%的预备队员,随时替补,参训人数必须达到405人。

    受阅训练在3月1日誓师大会的口号声中拉开序幕。为了达到阅兵的最高水平,军委指示阅兵总指挥部,抽调三军仪仗营的官兵和曾经在仪仗营服役的同志到各方队担任教练员,每个排面都保证有一名教练员。我所在的排面教练员叫郭聚健,河北人,身高1.80米,曾经在仪仗营服役,现在是沈阳炮兵学院的军务参谋。他的军姿很好,队列动作标准,特别是正步非常棒,他对我们要求严格,我至今都还记得他在训练时讲的话:“凡是队列动作,都必须做到精神、干劲、动作三结合。军人就应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简单一个立正动作,其实是十分考验人的意志的,他是队列动作的基础,尤其体现在挺拔的军姿方面,“八股劲”是静中有动。要领得当,站立3—4小时不成问题,要领不得当,也许十几分钟都坚持不住。按照阅兵式的具体要求,训练军姿站立必须保持10秒钟不眨眼,并且两眼应当瞪大有神,接受检阅行注目礼时,配合头部的转动而匀速转动。的确,那种超常规的训练是十分考验人的意志的,别看有的同志表面身体好,没毛病,但一上训练场,站军姿这一关就不一定过得了。如果规定3个小时的军姿站立,在最后一秒钟没到来之前倒下了也是没有完成任务。在单基础训练阶段,各中队不时也出现因长时间站立晕倒的情况,但按照规定,有人出现晕倒时,旁边的队员不得有任何帮扶动作,只能由医护人员负责处置。郭教练经常用他们仪仗营训练经历来感染大家。那个严格劲的确是一般部队不可比的。他说:“仪仗营有一次在首都机场执行迎接外宾任务,飞机刚到时,有一个仪仗兵只是用眼扫了一下飞机,不一会儿,上级就当场宣布给他一个处分。”

    为了有效地配合受阅训练,上级经常安排我们观看一些电视录像片。有一部片子叫做《巍巍长城赫赫军威——记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那里面真实反映了仪仗队训练和执行特殊任务的精神风貌。有几句话是符合他们的情况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纪律,讲政治信念至上,讲训练腰杆当家”。仪仗队历年执行礼宾任务上千次,不出任何差错,深受国内外舆论和要员的好评。当我们看到他们那整齐的队列,严整的军容,萧洒的军姿,永往直前的精神,无不为之感叹。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仪仗兵的操场上练就一身过硬功夫,关键时刻就上得去。比如在训练时,为练好队列动作,背上夹板以挺拔腰杆;为纠正脖子偏,衣领一侧别上大头针;为矫正劲部正直,晚上睡觉常年不要枕头,笔直地仰卧;为训练腿部的踢腿爆发力,经常捆绑着沙袋训练;正步训练经常是穿着短裤,腿部的状态一目了然,盛夏季节在训练场上也是皮鞋,一站立可长达4小时之久,我的教练员郭聚健的身影也在影片上。他们没有特殊的待遇,与部队发同样的津贴费,凭着一副钢筋铁骨,为振军威献身仪仗。难怪一位曾经访华的美国总统不得不称赞三军仪仗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支仪仗队。

    参加建国35周年首都阅兵的仪仗方队是排在最前面的一个方队,由三军仪仗队组成,军旗手就是当时的一个连长叫程志强。我们的教练员郭聚健介绍说程志强是山西大个,英俊魁武,体魄健壮,嗓音洪亮,目光炯炯。曾经在欢迎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向里根喊过报告词。后来他当上了仪仗大队的大队长,他创立了国际阅兵史上的几个第一。三军仪仗大队每次执行外交部礼宾司安排的仪仗任务出动 200名官兵,平时着陆军军服,有任务就根据需要调整陆海空军着装。由于训练有素,他们平常的军人姿态都保持得很好,基本功扎实,在营区里哪怕是非正式活动都是两人一伍、三人一列,养成训练抓得特别认真。那个年代选仪仗兵一般都是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方挑选,并且农村居多。这些兵员政治素质高,思想纯朴,能够吃苦,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一旦被挑选为仪仗队员,先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训练,然后才能分配到各中队,逐步执行礼仪任务。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获重大突破 航母“心脏”横空出世
美国公开“福建号”航母在内的详细舰艇数据
美国突然警告:不准对乌动核武,否则全歼俄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中美攻守易位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获重大突破 航母“心脏”横空出世
美国公开“福建号”航母在内的详细舰艇数据
美国突然警告:不准对乌动核武,否则全歼俄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中美攻守易位
054B护卫舰升级版进行海试 没有超视距雷达
仙宾礁惊现登陆舰 中国已经开始动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毛泽东曾拟定一套不为人知的“世袭”计划
胡春华 王沪宁 赵乐际 曾庆红 江绵恒的未来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