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追忆开国阅兵:凑齐坦克用了一个多月 | ||
www.wforum.com | 2009-10-13 21:35:5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阅兵在天安门前举行。这次阅兵历时2个半小时,是迄今13次阅兵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共有19248人参与此次阅兵,是解放军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集会活动和队列合成。据军事科学研究院陈宇大校研究,从拟定第一份申请阅兵的报告、到组织训练,直至开国大典,那次阅兵仅有一个半月准备时间。根据中央指示和周恩来批示,本次阅兵的司令员为朱德,总指挥是聂荣臻。
走在受阅部队最前面的是海军部队,仅4个排面36人。 据军事科学研究院陈宇大校介绍,虽然海军方队看起来很单薄,但刚建立的人民海军作为受阅部队的先导,显然是有特殊用意的,显示了人民解放军从此不再是单一的陆军、步兵,而是向多军兵种的现代化发展。 受阅海军战士的服装特别显眼,不同于一片草绿色的陆军部队,海蓝色的军装也不同于人们已经看习惯了的陆军样式,而是同世界海军服装接轨的基本样式,无檐圆顶帽后带两条飘带。帽墙上有从左到右书写的“中国人民海军”6个字,胸牌上的字则是与陆军统一的从右至左、上下两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个字。 空军编队 带弹受阅 防突发事件 携带弹药的飞机参加阅兵,此前世界阅兵史上没有先例,打破这个传统的是中国。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的9架战斗机中,有4架满载武器弹药。 武汉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方槐曾回忆,当时他向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建议,鉴于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时有国民党飞机骚扰事件,受阅的飞机最少有4架带实弹,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然情况,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 不过,开国大典的最初方案,只有地面部队阅兵。到1949年8月底,中央决定增加空中阅兵,10多架从国民党空军缴获的P-51战机是主力机型。 10月1日16时,17架飞机编为六个分队接受检阅,9架P-51战斗机为第一、二、三分队,2架蚊式轰炸机为第四分队,3架C-46运输机为第五分队,2架PT-19教练机和1架L-5联络机为第六分队。 开国大典当晚,在北京饭店的大型宴会上,朱德向飞行员敬酒时说,“从现在起,我才真正是陆海空军总司令了!” 骑兵方队 三色战马 组骑兵方队 紧跟海军方队的,是由8000多人组成的12个步兵方队。除了3个建制步兵团,步兵方队还包括临时编组的冲锋枪、轻机枪、通信、重机枪、轻迫击炮、重迫击炮、战防炮、山炮各1个营。 受阅炮兵师组成5个方队,分别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37毫米高射炮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受阅战车师由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坦克兵各1个团编成3个方队。 骑兵师有4个方队,全师的1978匹战马,均以6路纵队中速前进。各方队的军马毛色整齐划一,以全红、全白、全黑,三色相间行进在阅兵台前。 由于参加这次阅兵的大部分装备,都是在战争中缴获的,所以被戏称为“万国牌”。 开着缴获坦克过天安门 田汉之子、当年战车方队指挥回忆,开国大典“拼凑”40辆战车,聂荣臻命令过天安门不能抛锚。 9月10日,阳光明媚。北四环边儿上的军属大院里出奇的安静。 院外有军人站岗,门口竖着“来客登记”的牌子,一切似乎说明,住在院里的人们并不一般。 现年85岁的田申就是这样一位不一般的人物。他是田汉的长子,年轻时曾赴印度、缅北打日本人,在解放战争中更是九死一生。不过,让老人最骄傲的,还是在开国大典上,指挥坦克开过了天安门。 凑齐坦克用了一个多月 “1949年7月,聂荣臻司令员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在开国大典上,带领坦克经过天安门受阅”。年过八旬的田申思路清楚,每说一句都用手比划。 田申当时是华北独立战车团的代理团长,他决定使用日式20吨的中型坦克接受检阅。按照长安街的宽度,并排三辆,一共十排,再找十辆备用,“看着最合适、最气派”。 可是“身经百战”的坦克们都千疮百孔。“要我凑齐这些坦克,太难喽……”田申一边摇头一边挥手。 他找到聂荣臻说:“聂司令,你给我的任务,要我三个月能通过天安门,很困难”。聂荣臻说,“不要别的,只要你这个坦克方队,通过天安门这一段不要抛锚就行”。 “三个月中,我都是昼夜不停地搞。田申说,当时先找到发动机好的,其他部分干脆就从别的坦克上拼。“这样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东拼西凑了40辆”。 踩肩膀练暗号 公主坟附近的沙窝,1949年时还没有楼房。田申带着他的战车团,在这里秘密集训。让田申最着急的,是如何让坦克整齐地通过天安门。 开战车受阅要左右标齐,前后对正。按照正常的方式,应该是车内用电台联络,可是缴获来的战车,电台早就坏了。 田申想了一个办法:没电台,就用人联络。“本来开坦克要求是不能有人露出头的,但是没办法,我让每一排最靠近天安门的车长站出驾驶室。这样车长可以用脚踩到驾驶员的肩膀上,比如开快点,脚就往前使劲儿,往左开就左脚蹬一下”。 检阅前的三个晚上,半夜两三点,田申带着受阅团到天安门,就像检阅时一样去演练。试验很成功,没有出现问题。 开过天安门坦克出意外 1949年10月1日下午,当《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空时,站在坦克前的指挥车里的田申再也克制不住,眼泪不断地流。24岁的他知道,站在天安门上的有毛主席,有周总理,还有他的父亲田汉。 此时,田申除了激动还有些担心:千万别抛锚。但是,在真正受阅的时候,一辆坦克还是出了问题。 经过天安门时,坦克很有气势,但是没想到,还没到西华门,一辆坦克突然不动了,后面的坦克趁势顶着它过了西华门。 “真危险啊。幸好没有在天安门前抛锚。不过我也是完成了任务”,田申说。 田申把开国大典当成自己最骄傲的一天,“当时我还想,这是缴获的坦克,东拼西凑的,哪天我能开着国产的坦克开过天安门,那才更骄傲”。 |
|
|
|
![]() |
![]() |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
![]() |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
![]() |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
![]() |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
![]() |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