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龙咒(长篇军事小说转载-龙咒 第三十四章)
www.wforum.com | 2009-10-14 22:28:33  第九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第三十四章 菊花的刺

    在世界军事史上,最灿烂的智慧火花往往都是迸发于不可能之中,从西方的木马计,到东方的暗渡陈仓;从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到风急浪高的仁川港;从坦克集团军的闪电战,到宇宙空间的太空战。每当将军的头脑里出现“不可能”这三个字时,往往接踵而至的就是敌人来自不可能方向的沉重打击,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所讲的“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军事原则,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这种攻击敌军思维盲区的战争思想,而中日之战初期中国方面之所以遭受惨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忘记了这一基本的军事原则。

    尽管日本对征服中国抱有狂热的野心,但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也是现实的。首先,中日之间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鸿沟,假如日军从海上发起攻击,也许前期突袭一时可以得逞,但登陆部队如果得不到有力的支援很快就会后继乏力被中**队赶下大海。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日本统帅部一开始打算按照二战时期征服中国的进军路线,借道韩国由东北攻入中国本土,稳扎稳打一步步实现昔日的梦想。经过几番旁敲侧击的试探,韩国方面对日军派军队协同作战始终抱有强烈的敌意,韩国人可以容忍美军的统治,但绝不允许日军的皮靴再一次踏上朝鲜半岛的土地,历史上朝鲜民族被日本残暴压榨的苦难记忆时刻铭记在全体韩国人的心中,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韩国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民族警惕性和竞争心理,任何有损韩国民族的事情坚决不做,任何与日本竞争的事情则要以命相搏。相比韩国人的坚硬民族骨气,中国人则远远不如。也许是天朝大国培养出来的懒散气质,中国人不论什么事情都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使是民族的血海深仇,在某些人看了也是过去的事情,对于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民族耻辱中国人也都表现得非常淡漠,甚至有学者和官员提议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改为世界和平中心。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而背叛过去就意味着重温历史的耻辱。”第二次中日战争的炮火再一次用血淋淋的事实印证了这一名言。

    “菊花的刺”是日本统帅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制定的一个冒险计划——建立一条海上通道,从海上征服中国。这一军事计划虽然要冒巨大的风险,但时期战略效益也是丰厚的。首先它可以达成战争的突然性,中**方不可能会想到日本会从海上大举登陆,因为小小的台湾海峡就使他们一筹莫展,彷徨无计,他们万万不会料到日本敢于和有能力跨越十几个台湾海峡的距离,攻击大陆本土。中**方的这种思维定势和思维盲区恰恰为日军的奇袭提供了战略掩护。其次,如果首战能够切入中国最富裕的江浙地区,攻占上海,从战略上看这将为日后挺进中国内地建立一个出海口,将来日军进可攻,退可守,无后顾之忧,而海军一直是中**队的弱项,不足以形成战略优势。从经济上看这将动摇中国的经济根本,有利于就食于敌,使战争的物资人员消耗在最短时间得到补充。最后一点是,江南地区河道交错,不利于机械化大兵团部队作战,日军可以利用空中优势,通过对公路、铁路、桥梁、水利设施采取破袭战迟滞中**队在这一地区的集结,为日军巩固后方阵线赢得战略时间。

    基于上述优点,最后日本统帅部批准了“菊花的刺”这一军事方案。该方案中所存在的种种缺陷也在反复修改和补充中得到完善,首先日本在战前就暗中制造了成百上千个海上浮台,这些由数百个水泥空箱拼接串联的巨大的海上浮台相当于一个设施完备的人工小岛,它们不仅可以起落飞机,停靠船只,还可以根据战斗需要,或沉于海底掩藏行踪,或机动航行转移战场。日本空军对中国内陆地区持续不断的攻击力,主要就靠它们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虽然日军没有航空母舰,但每一个海上浮台都相当于三个航母舰船的起落面积,日军飞机大规模的起落毫不成问题。这些海上人工岛根据战斗需要还特设许多不同的功能,有些专门停放物资,有些暂时储备兵员,有些作为陆基导弹发射基地,有些专门供空军起落补给。就这样在中日之战爆发的同时,这些海上人工小岛迅速在宽阔的海域间构筑了一条蛙跳通道,配合着那些移动的船只源源不断的将兵员和物资运往中国大陆。海上通道的问题解决了,接着面临的就是登陆点的选择,考虑再三,日军把主要攻击点选在宁波,连云港作为辅助的登陆点用来分散北京方面的注意力,但后来在连云港的争夺战中,日军的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宁波,最终连云港和宁波同时失守,让日军建立了两个前沿战略基地。在整个登陆战的过程中,日本人修建的那些海上移动平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一览无余的海面上突然冒起数十个庞然大物时,它们给中国守军所造成的心理震撼是极度震惊,这些巨大的海上平台由水下潜伏至登陆岸边才突然冒出水面,它们配备的强大火力和巨大的兵员投送能力,使沿海守军的阵线迅速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在完成抢滩任务后,这些平台又串联成数架海面浮桥,使作战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可以源源不断地直接由战舰开至岸边,当数百架浮桥建成时,中国守军漫长的海防线彻底宣告崩溃。

    在整个登陆战役中有一支数百人组成的精锐部队,他们最先空降至中国内地发起首轮攻击,这支部队的人数虽然少但却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负责执行“菊花的刺”计划另一半——迟滞破坏中**队对上海战区的增援行动。这个行动计划在常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区区数百人如何能在上千公里的宽大作战面上形成有效的阻击力量,不被消灭已经纯属万幸,更别谈什么作战了。正是由于这种麻痹大意的轻敌思想,使得中**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战争一开始,日军这支训练有素的心理作战部队就冒着防空炮火空降至南京、武汉、南昌、杭州的郊区,在日本黑龙会前期潜伏人员的接应下,他们趁着夜色迅速化整为零潜入市区。于是在饱受一夜防空炮火的惊吓后,天亮后当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打听消息时,一队穿戴整齐的鬼子兵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恍惚间如同看美**事大片一样,爆豆一般密集的枪声,血肉横飞的场景,凄厉惨叫的哭喊声,使人有一瞬间坠入地域的感觉,不知道是谁先喊出了第一声:“鬼子进城了!”被惊呆了的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正受到威胁,轰然一声四散奔逃,一边跑一边狂喊:“快跑啊,鬼子进城了!”“鬼子打进来了!鬼子打进来了!”这种战争恐慌以电波的速度迅速传播开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最后传播的谣言变成了中**队已经战败,日本军队攻进城市正在进行血腥屠杀。虽然,中**民在前期美国的空袭中已经渐渐的适应了战争这个名词,但毕竟美国人的空袭是有选择的,持续的时间也不长,总体而言那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从心理上感受战争的威胁,而这一次则是亲身体验到激烈枪战发生在自己身边。对于那些一辈子也没摸过枪的平民百姓来说,面对持枪扫射的日本兵,面对活生生的人被打得千疮百孔,面对生命的无助和脆弱,那种由心底涌起的本能恐慌是难以言表的。这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离这个城市,于是无数条浩浩荡荡的逃难洪流涌上了公路桥梁,在逃难的过程中日军的潜伏人员还不断散布各种谣言以制造更大的恐慌,而心理作战部队不停的变换军人与平民的服饰在城市各处制造血腥屠杀的场面,同时也与中**队玩捉迷藏。在当初接受作战任务时,所有的心理作战队员都被训示:你们的任务第一是制造恐慌,第二是制造恐慌,第三还是制造恐慌。在完成制造城市恐慌的任务后,一部分心理作战队员随同逃难的洪流继续制造恐慌,破坏秩序。另外一批队员迅速撤到预定的集合地点,在武装直升机的接应下对乡村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100多架直武战斗机分成数个小梯队轮番对乡村和城镇进行扫射,他们还在城乡各处空投了许多高音喇叭制造各种枪炮轰鸣的假象,驱赶人们逃离家园,汇入滚滚的逃难洪流。

    发生战争恐慌最严重的地区首当南京,仿佛是突然之间,南京人记忆深处那些当年侵华日军大屠杀的凄惨场景猛然复苏,尽管几十年来他们一直想努力忘掉这个城市的耻辱。但当看到日本鬼子那熟悉的身影,听到激烈的枪炮声,人们的第一直觉反应就是赶紧逃跑保命,没有谁想再一次体验当年的那个大屠杀。疯狂的逃难过程中人们堵塞了一切可能通行的道路和桥梁,每当军队费尽口舌甚至动用武力才清理出一条道路,马上日军的轰炸机或导弹就呼啸而至,当然这都是那些日军心理作战队员的杰作,他们混迹在逃难的人群中,不断将中**队的调动情况传达给登陆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调遣轰炸机群予以轰炸。在他们的指引下,南京军区的快速反应部队是第一批被高爆子母弹全歼的成建制部队,成千上万的战士拥挤在狭窄的公路、铁路、桥梁上,眼睁睁的看着炸弹如雨点一般落在头上,却束手无策,他们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连鬼子的影子都没看就这样牺牲了……

    在武汉地区,一批日军心理作战队员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向无数的城乡下达了撤离命令,原因是三峡水库遭受日军轰炸,大坝即将崩溃,洪水将淹没下游地区。这一消息带来的恐慌丝毫不比投放原子弹的威力小,生活在长江面上的人们是知道洪水的利害,尤其是当三峡水库决口后,其势不可挡的汹涌洪流会冲垮下游的一切堤防,千里平原都将化为一片泽国。当然,日军并没有真正去轰炸三峡大坝,它们只是周边地区略加骚扰就迅速撤走了,毕竟炸毁三峡大坝在国际上的影响太大,也有可能招致中国使用核武器。日军主要目的还是放在制造城乡恐慌上,通过扩大逃难的人流阻挡迟滞中**队的机动性,同时运用空中打击力量对被自己人围困中**队予以最大限度的杀伤,以消耗其作战能力和有生力量。毫无疑问,日军的心理作战部队所取得的战绩是辉煌的,他们所造成的恐慌人潮不仅迟滞了中**队的增援速度,为日军登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还为日军轰炸消灭中**队的有生力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后期作战中,中**队之所以节节败退,主要就是因为前期作战时,在运动中大批部队由于缺乏基本的防空措施和作战回旋空间,被日军空军以密集的高爆子母弹和燃烧弹大量杀伤,中**队由于前期损伤太大而导致战略后备反击力量不足,最后不得不被迫主动放弃大片国土,做持久战的准备。

    就这样,日本人凭借其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世界军事史上又创造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当染红鲜血的菊花盛开之时,汹涌的日军铁流像锐利的钢刺一样深深地插向中国的腹地……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不再掩饰!美军在中国周边开展实战化演习
什么原因?北京迟迟不敢发布…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