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舞南疆》(4)打破“打不破的防线” | ||
www.wforum.com | 2010-01-29 19:52:1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2月21日。天气,晴。484团主力迅速打通了复和至东溪公路,与友军126师376团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交接,尔后原路返回复和地区。至此,我师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开始向广渊发展进攻。 4、打破“打不破的防线”
说他英勇果敢,是因为这支部队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劲头。体现在战时,就是不畏强手,敢打善拼。说他争胜好强,指的是这个师的所有团队,凡事都要争先。大到战时争主攻,小到平时训练争先进。只要有科目或项目比赛,各团都会全力以赴,不吃不喝也要想办法争取第一,拿到冠军。否则,食不甘味,寝不能席。平时集会唱歌拉歌,都要彼此较劲,看谁更胜一筹。喊队列口令“一、二、三、四”,也要比比谁的嗓门高,音量大。485团作为这个师的主力团队、标杆团队,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团平时是一个出经验最多的团队。军事训练,介绍经验;政治工作,简报频发;后勤工作,现场会不断。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南疆,就充分展示了这支部队英勇果敢,争胜好强的这一特征。团长黄秋贵,后来逐步晋升为军职干部,现离职休息在河南郑州;春节前我去郑州到他家拜访,见他神采奕奕,满脸红光,不是头上银发闪闪,你很难想象他已经是七十五岁的老人。政委李文友战后晋升为师政委,憾已辞世。 2月21日,当复和县城被我军攻陷后,485团二、三营沿公路向弄哥地区攻击前进,一营从其他方向迂回。六时三十分,七连在复和县城西北方向班占西侧长形高地与敌接触。该高地南北走向长约两公里,主阵地244高地,矗立在公路西侧,山势最高最陡,山脊也最长,既可直接控制复合经东溪至高平,复和经广渊至高平的两条公路,又可瞰制整个长形高地,是个咽喉要道。越军在这个高地上,不惜血本地构筑了一系列坚固工事。围绕高地有环形堑壕三道,分别与四十多个地堡、盖沟相通。高地同两侧高山上的天然溶洞、坑道、掩体相配合,分别由轻机枪、重机枪、无后坐力跑和火箭发射器,以及用于平射的高射机枪等构成了上中下三层火力网,还有一个隐蔽的迫击炮阵地,严密地封锁着公路和山前的一块狭长的开阔地带,越军吹嘘这是他们“打不破的防线”。战斗打响后,七连连长李东江当机立断,指挥全连冲上山头,抢占制高点,消灭敌人。七连分三路向长形高地之敌发起了猛烈攻击。激烈战斗中李东江左臂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副指导员孙代元带着救护组的三个同志救护伤员时,山上的敌人向他们冲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们一面压制对面山上的敌人火力点,一面向冲来的敌人射击,当场打死敌人七名。孙代元在战后调到师政治部工作,后来转业回到了四川。六班在进攻中与连排失去联系,班长武祥春立即号召大家“发扬孤胆作战精神,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冲上去”。他把全班分成两路,奋勇冲击,击毙敌人十名。武祥春在战后立功并提升为干部,被调到师机关和我一起共事三年。火箭筒手钟均元不顾射击位置不利,在摧毁敌地堡时,自己被火箭弹喷射的火焰烧伤了左耳,烫伤了左臂和双手,震昏在战壕里,他醒来后,又向敌人的另一个地堡射击。七班在冲击时,遇到敌人地堡火力的疯狂阻击,战士叶义成自告奋勇给全班开路,他集中了十三枚手榴弹,在堑壕里连续冲击四百多米,打掉敌人两个火力点,毙敌五名。六班副班长曾兆清右臂两处负伤,包扎好后,叫他下去,他说:“伤了右臂有左臂,我还可以打。”他继续冲击时,头部又负了伤,不能前进了,就躺在地上帮助战友们压子弹,一直坚持战斗。四班长徐登家和七班长靳志军负了伤,刚被送到营救护所,听到战斗还在激烈进行着,又返回阵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多小时地激烈拼杀,七连终于拿下了该高地。越军不甘心失败,企图重新夺回高地。十一时三十多分,他们纠集了约两个排的兵力,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向我军发起反扑。团指挥所当即指挥炮群对敌进行压歼射击。七连在友邻和炮兵的配合下,歼灭了反冲击之敌。在坚守阵地的两天一夜战斗中,七连会同九连一道共计打退敌人五次反扑和十四次袭扰,打破了越军的所谓“打不破的防线”。这次战斗七连共歼敌90余名。战后,七连荣立集体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们“突击英雄连”称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