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图文)保证苏区食盐供应 红军频频发动“夺盐”战役
www.wforum.com | 2010-08-23 20:29:5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关乎国计、维系民生,其中食盐更是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性,被历朝历代置于战略物资的地位,实行垄断经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军民围绕食盐演绎了一幕幕舍生忘死、义薄云天的壮举,终于绝处逢生,险度盐关……

  全民自救,土法熬盐

  1931年5月3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颁布新《盐法》,对食盐的产销、储存严加管制,明令禁运、私卖。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经济封锁,他们在江西南昌设立了食盐火油管理局,苏区周边各县下设食盐火油公卖委员会,推行“计口售盐”、“封锁匪区办法”,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落入共产党手里。

  这一招果然收效显著。因为中央苏区境内不产盐,而435万军民每月耗盐量至少也要15万斤以上,一时之间造成食盐供应空前紧张,盐价暴涨,一块光洋在白区可买7斤盐,在苏区却买不到自身重量的7钱3分,所谓“盐顶七钱三”,还常常有价无市。很多群众因为长期缺盐,头发变白,身体浮肿,患上了各种疑难杂症,甚至丧失了生命。红军指战员也因盐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体质明显下降,严重削弱了部队战斗力。

  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苏维埃政府因事制宜,积极开展全民自救生产运动,大力推广土法熬盐技术。苏区各地纷纷支锅开炉,大办熬盐厂,其中闽浙赣苏区创办的熬盐厂数量最多,达到1335个。赣南苏区宁都县七里村创办的熬盐厂规模最大,于都县岭背区熬盐历史由来已久,技术最先进,质量最好,产量也最高,并为苏区各地熬盐厂培训、输送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

  这种土法熬制的硝盐味苦性毒,有别于一般的食用盐,即使是当时工艺技术最先进、生产设施最完备的岭背区,最终也未能实现盐与硝的分解,长期食用对身体很不利,以至于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但有盐总比没盐好,在特定的环境、非常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这场全民熬盐运动,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中央苏区的食盐供应压力,还为同样陷入困境的军工生产提供了火药原料,一举两得,意义重大。

  远交近攻,虎口夺盐

  苏维埃政府在狠抓硝盐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公、私营商业和群众性合作社经济,促进对外贸易,有组织、有计划、多渠道地从白区购进食盐,保障苏区军民生活需求。

  闽浙赣苏区早在1930年10月中下旬就普遍创办了消费合作社,1931年下半年又在边境村镇设立了19个对外贸易处,省级各单位、各县建立贩卖部,各区、各乡镇设合作商店,面向白区开放市场,互通有无。他们还分别开辟了德兴、玉山至浙江开化华埠的两条食盐贸易线,拥有一支二三百人的专职采办员队伍,日购食盐超千斤。

  1933年2月,苏维埃中央国民经济部和对外贸易总局成立,并相继设立了6个直属对外贸易分局和10个采办处。随后又成立了河流修道委员会和转运局,打造了300多艘货船,从水、陆两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10月16日,国家外贸总局利用广东军阀陈济棠跟蒋介石的矛盾,双方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以自己的钨砂换取他们的食盐等紧缺物资。赣县江口外贸分局独当一面,为中央苏区解决了70%的食盐供应,被誉为“苏区第一海关”。

  苏维埃政府实行保护和鼓励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深得民心,苏区群众和白区开明商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农民式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有的把粪桶做成双层,有的打通竹杠的关节,有的用食盐水浸渍衣服,甚至还有的假扮乞丐、假装出殡,千方百计藏匿食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区。其办法之多、行动之隐秘令国民党防不胜防。

  1933年春夏之交,中央苏区的经济严重恶化,进一步加剧了盐荒,解决食盐问题成了一项重要的战斗任务。这年7月,红三军团与红七军团第19师组成东方军,外线出击入闽作战,几天时间连克顺昌洋口、延平峡阳二港和南平夏道码头,缴获食盐24万斤。10月26日,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驻闽绥署、19路军跟苏维埃政府媾和,开始解除经济封锁,向苏区敞开供应食盐等商品。同年8月,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也发动了一场“夺盐”战役,夺取四川仪陇、南部等大片产盐区,并恢复了被南部县反动盐主破坏的食盐生产。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苏维埃政府切实解决群众的食盐问题,工作人员每人每月一律供应旧秤4两食盐。毛泽东以身作则,坚持执行最低食盐定量标准。有一次,罗荣桓从前线带回两担优质海盐,打算分配给中央领导,毛泽东拒绝了,最后两担海盐全部送给了中央红色医院。还有一次,周恩来的警卫员瞒着他,在他的菜里多加了一点盐,周恩来知道后大发雷霆,以至于因食淡而晕倒。闽浙赣省财政部部长张其德手握全省食盐分配大权,却自觉地守着盐堆吃淡菜。他的孩子实在受不了,以为他忘了放盐,索性自己去取,张其德急忙厉声喝止:“不是我忘了放盐,而是压根就没放。这些白花花的盐巴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决不能以权谋私,动用公家一粒盐!”

  1934年8月11日,中央苏区即将弹尽盐绝,面临灭顶之灾,关键时刻,红九军团响亮地喊出了“背盐就是背黄金”的口号,全体官兵背负食盐、军火等战利品,翻山越岭,昼夜兼行,历时半个多月,行程600余里,从尤溪口一两不丢地送到了连城姑田,再由少共国际师和数千民工肩挑背驮接运回赣南,为中央红军主力抵御强敌、实施战略大转移及时地提供了物质支撑,赢得了一线生机。

  长征途中,红一军团2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王宗槐因身体虚弱掉了好几次队,重伤在身的4团团政委杨成武见此情景,二话不说硬塞给他一包食盐。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钟生溢因干粮袋被激流冲走,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王宗槐得知情况后,又毅然把自己的干粮和那包食盐分给他一半。红军一路打富济贫,开仓分盐放粮,沿途群众也纷纷慷慨解囊,送盐送粮回援。一粒盐米一份力,患难之中见真情,正因为军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官兵齐心协力、互助友爱,红军在极端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始终保持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完成了伟大的长征创举。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