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坠毁前的最后时光(上) | ||
www.wforum.com | 2010-09-14 19:41:0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1971年9月13日,一架标有“中国民航256”字样的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强行起飞。两小时后,飞机坠毁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草原,机上八男一女全部身亡。 9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9·13”事件
盛极而衰 熟悉了历史的人都知道,林彪登上权力顶峰是在党的九大上,而他的跌落也恰恰是从九大开始的。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这次大会上,作为军队“直接指挥”者的林彪被定为接班人而写进“九大”党章总纲。总纲称:“林彪同志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最忠诚、最坚定地执行和捍卫毛泽东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而实际上,林彪在1966年8月举行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就取代了刘少奇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刘少奇则从第二位降至第八位。八届十二中全会又将“叛逃”、“内奸”、“工贼”的罪名强加给刘少奇并将其开除出党,这样林彪从组织体系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二号人物,九大上又进一步肯定了其接班人的地位。 接班人 在大多数人眼里,林彪的抢班夺权纯属多余,林彪已经是写在党章上的接班人,又比毛泽东小14岁,只要毛泽东一去世,天下不就是他的了?他还急什么呢? 但林彪显然不这么认为:首先,“接班人”到底是什么?国家主席?党的主席?军委主席?总理?都不是。同刘少奇原先担任的国家主席一职相比,“接班人”这个头衔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只是一个虚设,一个必须等毛泽东百年之后才有可能去落实的“空头衔”。事实上,作为“接班人”的林彪从来没有享受到刘少奇当二把手那么大的权力。其次,就算“接班人”有实际意义,也未必不会发生变化。从当时的情况看,江青、张春桥都跃跃欲试,欲取林彪而代之。 总之,站在林彪的角度,他对“接班人”问题的疑惑不能说没有道理。中国政坛气候变化之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新情况,到那时再动作可能就晚了,就要满盘皆输了。林彪亲历了1959年的庐山会议和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一切,他对彭德怀、刘少奇等人的倒台都记忆犹新。他害怕成为第二个彭德怀或第二个刘少奇,他要搏一搏!而对于野心勃勃的叶群和林立果来说,林彪的政治生命将决定他们的一切,如果有一天,林彪不再是接班人,叶群和林立果都将立刻一文不值。所以,从家庭的角度讲,林彪的妻子和儿子都鼓动他抢班夺权。 林彪之所以急于抢班夺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生理身体上的原因。1969年时候的毛泽东,身体如当时报道的那样“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已经是七十多岁的毛泽东甚至可以到长江里游泳。而作为“接班人”的林彪,身体却每况愈下,“怕风、怕冷、怕出汗”,由于战争年代疗伤的原因使林彪后来染上了吸毒的毛病,而长期吸毒又使林彪身体极度衰弱,林彪内心深处时刻担心自己的寿命甚至不及毛泽东。如此,“抢班夺权“问题成了九大以后林彪经常考虑的事情。 军委办事组 林彪出招了!像战争年代那样,林彪采取了“奇袭“的方式试图巩固自己在党、政、军各个领域的”接班人“地位。 林彪首先强化自己在军界的影响力,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文革”开始后,军委办事组实际上取代了军委常委会。老帅们的文件停发,不能过问军委的事情。军队的文化大革命及日常工作,都由军委办事组负责管理。 1969年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通过的军委办事组名单如下: 组 长:黄永胜 副组长:吴法宪 成员(按姓氏名画为序):叶群、刘贤权、李天佑、李作鹏、李德生、邱会作、温玉成、谢富治。 我们注意到,军委办事组十八人中,没有一个一野、三野的人;二野仅李德生、谢富治二人;其余八人中,叶群为林彪之妻,其他人均为林彪四野的老部下,如此一来,作为当时掌握军队实权的军委办事组成员几乎全是林彪信得过的人马。林彪通过军委办事祖牢牢控制着军权。 重上井冈山 1965年,即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前一年,毛泽东故地重游,重上井冈山,并写下了文革时那首人人熟知的诗词: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 这已经是毛泽东第二次为井冈山写诗了。当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工农红色根据地。1929年,朱、毛红军在井冈山第二次会师并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为此,毛泽东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写这首诗时,他的身份既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办者又是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主要缔造者。而此时的林彪只是红四军主力二十八团一营的一名营长。 不过,井冈山留给林彪的记忆非同寻常,正是从井冈山出发,在毛泽东的提携下,林彪由一名连长历经营长、团长、师长、军团长、四野司令员直到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三的元帅。 “九大“以后的林彪,看起来情绪远没有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那么高涨。从1969年夏天到1970年4月底,他基本上不在北京。 也许是为了吸取某种力量,林彪像毛泽东一样,在发动“总攻”前选择了重上井冈山。 1969年8月,林彪重上井冈山,此时距离他当年在黄洋界上进攻的炮声已整整四十年了。现在,他终于以“副统帅”的身份故地重游。此次出行他带着叶群、林立果、林立衡,还有林办工作人员和警卫部队共百余人。因为是坐飞机去的,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也陪同前往。据说林彪在山上一共住了半个月左右,林彪到处走了走,看了看,但除了接待他的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之外,他没有接触其他任何人。 第一个号令 也许,故地重游引起了林彪对许多往事的回忆,令他生出对人生、战争和宦海的许多感慨。从井冈山下来后,他做出了两项重大决定。 第一件,是1969年10月17日,他24岁的儿子林立果被任命为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 第二件,是第二天即10月18日,林彪口授了一个后来被称之为“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的战备文件。 这个文件的大意是:一、苏联谈判代表团将于10月20日来北京,对此应提高警惕;二、为了防止苏联利用谈判作烟幕进行突然袭击,全军各部队要立即疏散;三、各种重要装备、设备及目标要进行伪装和隐蔽;四、通讯联络要经常畅通;五、国防工业要抓紧武器弹药的生产;六、二炮部队也要做好发射准备。 1971年12月11日,中央在《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中是这样说的:“1969年10月18日,林彪趁毛主席不在北京,擅自发布所谓‘林副主席指示的第一个号令’,调动全军进入战备状态,这样大的事,竟不请示毛主席、党中央,实际上是一次篡党夺权的预演。” 但“第一个号令”并没有列入1980年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起诉书中,原因是以此作为一条反革命罪行证据不足。 据知情人讲,一、林彪那一阵子真的认为战争要爆发了。二、林彪口述的这六条由叶群电告汪东兴报毛主席了。三、“第一个号令”的标题是“前指”负责人阎仲川编就的,林彪本人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名称。 也许,这只是林彪试探自己“直接指挥”军队的一次预演。但此事引起毛泽东的高度警觉。据说毛泽东当时听完汪东兴的汇报后指示“烧掉”。 |
|
|
|
![]() |
![]() |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
![]() |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
![]() |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
![]() |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
![]() |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