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清朝灭亡前夕为何派舰从日本手中夺回东沙
www.wforum.com | 2010-09-20 20:50:52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核心提示:在东沙岛事件中,清政府无论在尊重民意,还是在各部门协同配合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可圈可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军力并不强大的大清政府,并没有用“顾全大局、韬光养晦”之类的自欺套话搪塞甚至堵塞民意,而是展现出了“亮剑”的勇气和相当灵活的谈判手段。 1909年,大清士兵开始武装镇守东沙岛等南海各岛。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红版)杂志2010年第8期,作者:雪珥 系文史学者,原题:《清政府如何夺回东沙岛》

  一面鲜艳的黄龙旗在东沙岛的上空冉冉升起,与广海舰上猎猎迎风的黄龙海军旗遥相呼应。震耳欲聋的炮声从广海舰上响起,这是21响的最高军礼,献给刚刚降下了日本国太阳旗、回到了大清怀抱的东沙岛。

  这是1909年11月19日,宣统新朝的第一年,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

  广东候补知府蔡康和日本驻广州副领事掘义贵代表两国政府,参加了交接仪式。站在这块仅有1.8平方公里、却控制着南海门户的小岛上,两人的心情是不同的。

  南海上空的礼炮声,同样也惊动了整个世界。此前的一年间,西方报纸对中日之间围绕着这个被称为“普拉塔斯”小岛的争斗,进行了大量报道。如今,这艘吨位和火力都无法与当年北洋巨舰相比的广海舰,却让世界看到了绝不逊于北洋舰队的骨气。

  1909年,正在重建中的大清海军,并没有因自己的弱小而龟缩在“黄”海之内韬光养晦,而是积极地走向“深蓝”。早在七年前,大清海军就开始巡视南海,升旗树碑,宣示主权。在有关海军南进的“中央文件”中,明确指出:军舰出洋,一是“上宣威德”,二是“下慰商侨”,“军政、商政洵属两有裨益”,大清国已经在全球视野下谋求国家利益。

  小小的东沙岛,成为1909年外交乃至军事的焦点。这个控制广达5000平方公里海域的战略要地,是渔民眼中淘金的宝库。

  这样的金矿,也吸引了已经占领台湾的日本人。西泽吉次,一位日本商人,1901年其商船因风暴而偏离航道,飘到了这里,发现了岛上丰富的磷质矿沙。次年,西泽吉次再次率船前来,挖掘了大量磷质矿沙,运到台湾贩卖,这是他从东沙岛攫取的第一桶金。这一年,南澳总兵李准率领“伏波”、“琛航”、“广金”三舰,前往西沙、东沙群岛巡视,在各主要岛屿(包括东沙岛)勒石为碑,宣示主权。就在这次巡逻中,大清海军第一次注意到了日本人对东沙岛的野心。

  西泽吉次决心大规模开发东沙岛,但不久日俄战争爆发,他的雄伟计划只好搁置。战后,西泽在1907年夏带领120名工人登上东沙岛,将这块“无主荒地”命名为“西泽岛”,升起了日本国旗。

  这一年的冬天,日本军舰满载日本移民和军火前来助威,护送商船“二辰丸”号,计划在东沙长期据守。

  大清政府的反应是相当敏锐和迅速的。两江总督端方首先得到消息,迅速向外务部报告了该情况,他在电文中明确指出:“凡闽粤人之老于航海者及深明舆地学者,皆知道该岛为我属地。”同时,端方也将情报电告两广总督张人骏,并强调此岛“确是中国之地,不可置之不问”。

  照理说,两江总督插手两广的事情,本是官场大忌,但难得的是,无论端方还是张人骏,对此并不在意。两位封疆大吏开始了频繁的电文来往,积极调动一切资源,查资料、找依据,并在1908年年底,共同要求南洋海军协助进行实地调查。1909年春节一过,南洋海军副将吴敬荣便率飞鹰舰远航东沙,确认了该岛已被日本人强占,并拍摄了照片作为证据。

  张人骏随即将有关东沙岛的各种文献,包括英、法海军的相关海图,连同飞鹰号拍回的照片,急送北京外务部。在公文中,张人骏指出:日本人“私占有据,若不设法争回,则各国必援均沾之例,争思攘占,所关非细”,希望外务部“迅与日使交涉,饬将该国商民一律撤回,由我派员收管,另筹布置,一申主权”。

  1909年初夏,飞鹰号协同一艘海关巡逻艇再度远航东沙取证,还顺道巡视了西沙群岛。张人骏在提交给北京的报告中,提出东沙、西沙“适当欧洲来华之要冲,为南洋第一重门户, 若任其荒而不治,非惟地利之弃,甚为可惜,亦非所以重领土而保海权也”。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报道说,大清特遣舰队的“吴司令”(吴敬荣)建议朝廷向所有可居住的南海岛屿尽快移民。

  《基督教箴言报》的报道同时也说,北京政府要求广东地方当局不要公布有关事件,以免刺激已经兴起的抵制日货行动。其实,并没有史料证明,大清中央政府在东沙问题上,有任何钳制舆论的计划。

  东沙岛事件成为1909年庶民参政问政的焦点之一。此时的民意主流,依然是抵制日货。

  一年前,那艘曾向东沙岛运送移民和军火的日本商船“二辰丸”号,因走私携带大量军火接济革命党,在澳门海面被大清海军成功拦截,当场缴获大量弹药,愤怒的中国水兵扯下了船上的日本国旗。但在日、葡两国巨大的外交压力下,当年3月19日,清政府被迫释放“二辰丸”号,并鸣礼炮21响向其“致歉”。粤商自治会当即宣布当日为“国耻日”,号召全国抵制日货,应者遍及全粤及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最后,日本只能取消赔款要求,澳葡当局承诺从严管制军火走私,并与中国政府进行划界谈判。

  “二辰丸”号事件刚刚平息,东沙岛又响起警报。广东绅商学各界在粤商自治会的统筹下,连续举行数千人的群众集会,上书主持中央工作的摄政王载沣,要求“切实保护我国渔业并该岛财产”,而即使政府放弃,也要“竭尽我国民之能力以挽救之”。

  在最初的外交交涉中,日本政府坚持认为该岛是“无主荒岛”,但当张人骏提供了大量资料及人证、物证后,日本人不得不承认中国对于东沙岛的主权。随后,日本人提出要对西泽吉次已经建设好的基础设施进行补偿,中国方面则针锋相对地要求,日本商人必须向中国政府补缴偷漏的渔业和矿砂税。

  此时,因日本方面强行改筑安奉铁路,中日两国在东北的关系开始紧张,东北和华北均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新浪潮,日本人也只能在东沙问题上放手,以避免两线“作战”。

  几番唇枪舌剑后,中日双方终于在1909年10月11日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明确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

  在东沙岛事件中,清政府无论在尊重民意,还是在各部门协同配合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可圈可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军力并不强大的大清政府,并没有用“顾全大局、韬光养晦”之类的自欺套话搪塞甚至堵塞民意,而是展现出了“亮剑”的勇气和相当灵活的谈判手段。1909年,大清士兵开始武装镇守东沙岛等南海各岛。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