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志愿军老兵回忆志愿军溃败 目睹战友被烧成黑炭
www.wforum.com | 2011-01-04 19:31:3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张泽石:我那次看到一个,是被凝固汽油弹打死的。那次是炮兵,他一身都着火了,他就在地上打滚,打滚想把这个火弄灭,结果那个一摊呢,全是凝固汽油弹的凝固油,全是火。他滚到哪儿沾到哪儿,他又站起来抓,把衣服脱掉,我们谁都救不了他,因为他那团火太大了,最后就看着他喊呀叫呀,就完了,烧光了。火灭了以后你看他什么样子?是一个黑炭,焦黑的卷曲的,像个猴子一样的那么一个骨架,一个黑炭的骨架。这个真是这一生都经常在梦里面出现这种景象。这是我们战士,就是那样的为了自己国家,把自己的生命献出来了。

  解说:2010年6月14日,正当中国抗美援朝老战士赴朝祭拜烈士访问团在板门店内,对着韩国方向高唱志愿军战歌时,他们和许多中国人一样,并不知道越过眼前这道军事分界线再往南不远的地方,有一批中国志愿军烈士,60年来孤独地长眠在韩国的土地上,无名无姓,被世人所遗忘。

  板门店在韩国的一侧,属于京畿道坡州市,从首都首尔来到坡州市中心开车只要40分钟。这条高速公路被命名为统一大道,代表着韩国人对南北韩统一的期盼。沿着统一大道往北行驶,获得特别允许的车辆可以直通板门店。

  在往北走多一百多公里,就是朝鲜的首都平壤。一座象征南北统一的巨型雕塑,横跨在高速公路上,两个分裂的国家希望这条公路的存在能实现和平手段达成国土统一的共同理想。

  然而,不仅从平壤南下要经过重重哨卡,沿途戒备森严,从首尔北上,一座接一座的哨岗也密布在公路两旁,军车和军人随处可见。这条象征和平包容的公路上,韩国和朝鲜却高度防范着对方,时刻准备着兵戎相见。

  就在这诡异的氛围中,统一大道旁边一条泥泞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田野深处,它的尽头矗立着一块由韩国国防部矗立的简陋的牌子,上面写着“北韩-中国军墓地”,在韩国军人的口中,这里被称为“敌军墓地”。

  几经周折,凤凰卫视摄制队在当地农民的指引下,才找到这片荒凉的坟堆。在这里,所有的坟墓都不是按照韩国传统向南安放,而是朝着死者家乡的方向,北方。

  韩国统一大道旁矗立朝鲜战争中国军人墓地

  记者:这个仍然是无名氏,然后这一侧和刚才不同的是,它有了军队的名字是中国军。这个仍然是中国军。然后这个是中国军。最后的这个是北韩军。

  解说:志愿军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抗美援朝战争后,先后发动三次战役,一路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逼退到三八线以南。此后,在三八线以南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等多次战斗,相当一部分志愿军战士牺牲在韩国境内。仅第四和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伤亡人数已经达到13万多人,许多尸体在战场就地掩埋。

  卢琛:1954年9月,中朝联军和联合国军根据停战协议,大量移交在各自占领区内发现的敌军尸体,被接回朝鲜的志愿军遗体共1万余具。此后,陆续发现小数量的敌军遗体,都通过停战军事委员会移交给对方。但是到了1991年3月,美军委派韩军将领担任停战委员会首席代表,由于韩军并非停战协议的签署方,朝鲜愤而杯葛停战委员会。中国7名志愿军代表也全部撤回国内,从此,寻找、挖掘和掩埋志愿军遗骨的工作完全结束。其后在韩国境内发现的志愿军遗骸,只能由韩国军方草草埋葬。

  徐诚义(韩国坡州市农民):这个大概是在金大中总统时期,1997年-2002年设置了这片墓地,那时是南北关系稍微好转之后。具体的时间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这个墓地在设置之前是杳无人烟的地方。

  解说。根据韩国国防部的资料,坡州的“敌军墓地”共埋葬了352具北韩军人或特工的尸体,还有84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遗骸,但对于志愿军遗骨,他们是谁,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这些关乎一条生命的身份认定,在这里绝大部分都是空白。木板做的简易墓碑上,唯一能确定的是他们的国籍。有的会标明发现遗骨的地点。

  韩国国防部在答复我们的书面查询中表示,这些战后数十年才发掘出来的志愿军遗骨,是根据发掘处发现的钮扣、鞋子、弹壳等残留物件,综合战史记录以及退伍军人和当地居民的证词,才最后确定遗骨的身份。

  记者:这是洛东江战役,然后这个叫吉峰辉,从名字,当地居民从名字上的读音来说,猜测他是中国人。

  解说:这位吉峰辉到底是谁?韩国人为什么不把这位有名有姓的中国军人送回中国呢?

  韩国国防部的回答是,根据停战协定,这是属于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事务,应由联合国军司令部和朝鲜军方处理,很遗憾韩国国防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韩国农民与遗骨为伴 称数十年从未有人祭拜

  墓地的周围全都是农田,韩国农民对于和“敌军”遗骨为伴,丝毫不觉得不自在。

  徐诚义:当然,不管他们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都已经是过去的,已经去世的人,给他们建一块墓地是很正常的事。

  解说:看着这些流落异国他乡的外国孤魂,从未有人来这里祭拜过他们,韩国农民也十分不忍。

  徐诚义:中国和韩国都死了很多人,应该把他们的遗骨都送回去,各自的家乡。这样对双方都是好事,不能让他们老留在这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军人死了,但应该很多。

  解说:当年为了保家卫国,远赴朝鲜半岛英勇作战的志愿军官兵,如今成为异国他乡的孤魂。60年来,他们的父母、战友或者妻儿子女对他们的下落一无所知,也没有人来看过他们。这些英雄,他们有什么故事,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拍摄完毕后,我们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并期盼中国和韩国能克服历史造成的障碍,早日让这些英雄儿女的灵魂得以安息,并获得应有的尊严。

  82岁张泽石曾在朝鲜被俘 在战俘营英勇斗争

  卢琛:和在韩国境内的志愿军烈士一样令人伤感的,还有6千多名志愿军被俘归国人员。解放军的信条之一,是“不交枪,不被俘,被俘等于变节”,在这种观念之下,“志愿军战俘”的身份是一种耻辱。

  当年有一位民国时期的青年才俊,17岁就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物理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共地下党,后来上山打游击,文武双全,收编进解放军成为宣传队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成为志愿军宣教干事,没想到,入朝没多久,一次严重的军事溃败,让他在22岁那年从天之骄子沦为敌人俘虏,也由此揭开志愿军被俘人员在战俘营中可歌可泣的战斗序幕。

  他,就是现年82岁的张泽石。

  电视节目:这个时候韩国队也要做出人员调整。

  解说:2010年6月12日,河南的志愿军老兵正在朝鲜继续祭拜烈士行程时,另一位82岁高龄的老兵正安坐北京家中,兴致勃勃地看着世界杯,韩国对希腊的小组比赛。

  张泽石(原志愿军180师538团宣教干事):啊,太棒了,哎呦。

  解说:60年前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这位老兵在韩国土地上经历了人生最耻辱的一幕,但这并没有妨碍老人家对现在韩国队的欣赏,溢于言表。

  电视节目:最终是以2比0战胜了希腊队。

  张泽石:好。这样的队我看确实是亚洲里面表现的非常好的一个队,怪不得我们现在九次输给韩国。中国13亿人口,连个足球都打不出去,实在是不好意思。

  解说:59年前,22岁的张泽石是志愿军第三兵团180师538团的宣教干事,1951年5月,张泽石入朝参战仅两个月,就和180师5千余名战友一起沦为美军俘虏。

  他在朝鲜战场的青春岁月,是在韩国战俘营内的殊死斗争,为时27个月之久。

  张泽石:1951年3月20号,我们3月21号入朝的,他是一个师分了几天入朝,我任务调到了宣教股去任,叫见习宣教干事,干吗,就是办团的快报,战斗快报。专门去写好人好事,行军路上的好人好事,战斗阵地上的好人好事,实际上是一个记者,战地记者。

  张泽石回忆志愿军溃败 目睹战友被烧成黑炭

  解说:4月22日,志愿军第3兵团、第9兵团、第19兵团连同朝鲜人民军3个兵团,总兵力60万人,在三八线附近对联合国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计划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但对于刚刚入朝参战的180师来说,这是一个溃败的陷井。

  张泽石:问题是在哪儿呢?我们没有想到,现在是知道了,美国军队撤退得太快,因为他撤得太快我们就得追呀,那么我们用十五天的时间,一共要追一千五百里路,这样就很艰苦了。

  解说:由于后勤补给落后,志愿军每次出击只能携带7天弹药和口粮,洞悉这一罩门的美军司令李奇微在每次战斗的前几天,一边让地面主力部队边打边撤,一边利用绝对空中优势对追击的志愿军进行猛烈轰炸。到第六、第七天志愿军准备撤退时才大举反攻,遭受美军轰炸的惨烈场面是所有志愿军战士的噩梦。

  张泽石:我那次看到一个是被凝固汽油弹打死的,那次是炮兵,他一身都着火了,他就在地上打滚,打滚想把这个火弄灭,结果那个一摊呢,全是凝固汽油弹的凝固油,全是火,他滚到哪儿沾到哪儿,他又站起来抓,把衣服脱掉,我们谁都救不了他,因为他团火太大了,最后就看着他喊呀叫呀,就完了。烧光了,火灭了以后你看他什么样子?是一个黑炭,焦黑的卷曲的像个猴子一样的那么一个骨架,一个黑炭的骨架,这个真是这一生都经常在梦里面出现这种景象。这是我们战士就是那样的为了自己的国家把自己的生命献出来了。

  解说:千辛万苦抵达前线,张泽石终于遇上一场让志愿军士气大振的胜利。

  张泽石: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我们在一段公路上围住了一个美军坦克连,那次战斗我们打了四辆坦克,这场战斗确实是打得不错,所以回来以后我就写了篇报道,敌人的重型坦克怕我们的小小手榴弹。写了个快板,我任务就是报道这些动人的战斗事迹,可惜,打胜仗在我的报道里头就这一次。以后就没有胜仗了,就只有败仗了。

  解说:5月16日,中朝联军发动第二阶段攻击,但这次的战果极为惨重,中国军队拿手的“诱敌深入,分割围歼”战术,美国人也会。

  张泽石:为什么呢?就是前方传来消息,说我们的友邻部队围住了一个韩国伪军的团,现在正在要围歼呢,我们180师赶去做打援兵的任务,后来我们知道,那是美国人弄的一个钓饵,那个团其实很早就用了很坚固的工事,我们一直没有打下来,已经是第六天了才发现,我们看到敌人的坦克、装甲车、步兵、摩托车、大炮、榴弹炮,就在公路上不断往北边去,坏了,我们陷在敌后了。

  解说:5月23日凌晨,180师所属的第60军奉命撤退,但同时下令,180师必须掩护全兵团伤员撤退,等到180师几天后惊觉附近的友军已经撤走,他们已经被联合国军团团包围。

  卢琛:这时,180师已经是孤军滞留敌后,兵疲马乏,弹药所剩无几,而周围是5个弹药充足的联合国军满员师。5月24日下午,军部命令180师急撤回北汉江,然而,接连三天,在敌人重重阻击和滂沱大雨中,携带大量伤员的180师有组织的突围宣告失败。迫不得已,师部口头传达了一道新的命令。

  张泽石:任务是分散突围,就是这个时候传达下来,因为什么?电台给炸了,最后的一条路给断了,大家已经没有粮食没有弹药了,我就只能带着我的小宣传队员,然后就往山下走,滑到坡底以后一看,整个沟里面,在敌人的照明弹的下面看,黑压压的一大片,至少有上千人都在这沟里,都在那坐着,都在那儿一点声音没有,大家都走不动了,很多都是负伤的。

  解说:被围困在地形极为不利的山沟中,和上级完全失去联系,弹尽粮绝,180师的几千名官兵陷入了绝境。

  张泽石决定带着自己的队员强行突围,但在翻过一块石头时,张泽石摔了下去,不省人事,等他张开眼睛,已经是另一个世界。

  张泽石:等我睁开眼睛,一看,一只美军的皮鞋,上面有很多钉子,适合走山路呀,就在我跟前,我一下子坐起来,坐起来以后我就去摸我的手榴弹,没有了,那个皮鞋大兵就把我手给踩住了,开始拿那个刺刀朝着我,起来,起来,那我就站起来了,就这样。这是1951年的5月27号凌晨,我这个生命整个翻了一个个。

  被俘战友被美军误认逃跑 张泽石用英语救人一命

  解说:1950年5月27日,志愿军第60军180师有5千余名官兵在汉江以南一处叫鹰峰的山峦之间被美军俘虏。

  当张泽石被美军押解到公路上,眼前的景象让他大为震惊。

  张泽石:马路上望不到尽头的我们的难友,这是狼狈极了真是,头上缠着绷带的,身上缠着绷带的,踩着拐棍的,那时我们的衣服呀都完全是一身泥呀,你想那几天雨水,泥,是吧,摔跤,所以狼狈极了。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怎么会落得这样一个狼狈相呢,是不是?我觉得太耻辱了,我觉得我应当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应该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应当学文天祥,想到这些就觉得耻辱极了,没完没了的流眼泪。

  解说:就在张泽石万念俱灰的时候,他从小在外国教会学校学习英语的背景,随着现场一声突如其来的枪响,把他的命运导向了另一个方向。

  张泽石:一个黑人士兵朝天上开枪了,一边开枪一边喊,站住,站住,该杀的,就骂,不然打死你。就喊那个人停下来,我一看是我们一个难友,他是拉肚子,要找地方解手,这个时候他还在跑呀,这个黑人士兵就已经要瞄准了,我一下上去了,我把他枪往上一顶,别开枪,他是拉肚子了,我说他拉痢疾了,你不要开枪。这个美国兵一听,什么,你能讲英文,好。我估计就是已经给他们的士兵交待了,你们要尽量发现会说英语的战俘,所以他马上就把我,来吧,让我跟着他来,他就把我带到后边的压队的一个少尉,坐着吉普车。

  解说:从美军少尉的口中,张泽石第一次听到一个陌生的名词,《日内瓦公约》,规定必须人道对待战俘,少尉还告诉他,战争打不下去了,很快就会有停战谈判,停战后会交换战俘,他们就可以回中国,但在回国之前,需要张泽石当翻译,协助美军执行公约。在战俘营内实行以俘治俘,落实一定程度的战俘自制管理。

  张泽石:还有回到祖国的可能,我心里面真是一颗很好的定心丸,马上我这个精神就不一样了,这样想的结果,就觉得我没有必要去自杀,去逃跑,而是应当跟我的难友在一起,跟敌人们,只不过换了一个环境,仍然是地下斗争,我仍然是一个地下的共产党员,这种想法给我自己一个很大的支撑。

  张泽石当美军翻译 偷传达“不要背叛祖国”

  解说:就这样,重燃生命意志的张泽石成为战俘转运站里的美军翻译,这个转变,让他的战友们一时难以接受,直到有一次,张泽石利用给战俘们分饭的机会,利用美军不懂中文的弱点,向战友传递出鼓舞士气的信息。

  张泽石:我们中国军人被俘以后,由于在思想包袱上面背着一种沉重的那种封建战俘观的那种沉重的包袱,所以很多人思想都有非常消沉,甚至于有的是绝望了,觉得从此以后就不能有什么希望了,然后我呢分饭,给他们一个个的分饭,每一个我我都要说不要暴露军事机密,不要背叛祖国,我就说这句话,有的人听了以后看到我眼泪哗一下,就觉得这是党的声音似的。

  解说:张泽石把从美军军官那里听来的消息告诉了和他一起被俘的几个宣传队员,并开始有组织地寻找为了保护自己而隐瞒身份的志愿军军官,为被转押到正式战俘营后的地下工作寻找领导人。

  1951年9月13日,张泽石和500名志愿军战俘被美军从韩国南部的釜山港押上登陆艇,投往远处一座离岛上的战俘营,那里,是志愿军战俘的地狱。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