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志愿军眼中的美军战俘:没热水不洗脸 爱绝食
www.wforum.com | 2011-01-17 19:31:48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我志愿军战俘营中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各国俘虏均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表现。现就当时所得印象,分别谈谈有关情况。

  朝鲜战争中,不包括韩国军队战俘,中朝一方在战场俘获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战俘约达4900多人。战俘所属国遍及五大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洲有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波多黎各;亚洲有日本、土耳其、菲律宾、韩国;欧洲有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希腊;大洋洲有澳大利亚;非洲有南非。

  从以上地域分布与国别看,战俘们有黑、白、黄各种肤色,语言更是多种多样互不相同,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差别,不足为奇。真正使人感到惊奇的则是各国战俘间的思想表现差异异常明显,绝对不可混同看待。这与各国文化、历史背景及国情的不同有关。具体表现在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思想特点等各方面。

  娇惯的美国战俘

  在整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中,美国战俘最多,约3500人。最高军阶有美24师师长迪安(MajorGeneralWilliamF.Dean),往下有校、尉级军官及军士、士兵各种军阶。从军种看,有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等。种族比较复杂,有白人、黑人及墨西哥与一些欧、亚、非混血人种或移民后裔。但总的来看,美军战俘以白人最多、黑人次之,二者形成主体。

  从思想特点来看,由于美国生活方式及其军队对官兵的教育影响,美军战俘尤其是军官对共产主义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长时间怀有敌对、恐惧情绪,少数人还有某种民族优越感。尽管从被俘之日起,我志愿军即在十分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对他们执行宽待政策,但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的上述基本思想却变化得很慢。这在他们入战俘营的早期阶段更为明显。但美军战俘之间,也有很突出的矛盾,如军官与士兵之间界限分明,白人与黑人之间存在种族歧视,等等。

  其次美军战俘与其他各国战俘最显著的不同特点就是不能吃苦,在艰难环境中欠缺顽强的生存能力,常表现出精神颓丧,情绪低沉。有的战俘怕冷,终日不敢出门,没有热水就连脸也不洗;没有细粮,吃小米、高粱米时,一些战俘就厌食乃至绝食。一些年轻的士兵往往整天思家,患了所谓“绝望症”,即俘虏所说的 “give-upitis”[“give-upitis”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中,美军、英军战俘的用语,表示一种绝望的状态。],根本放弃生存愿望,最后都成为不治之症。与这些脆弱的年轻士兵截然有别的是一些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德国或日本战俘的官兵。美国军队中的军士(Sergeant)是职业军人,年龄也较大些,他们生活能力较强,生病与死亡的就少些。

  关于美国战俘这种不能吃苦,患绝望症,甚至引起死亡的情况,英国作家黑斯廷斯在其所著《朝鲜战争》一书中有一段真切的描述,他写道:

  1951年初几个月内,这种可怕的绝望症(thedreaded“give-upitis”)是最为致命的“杀手”,曾侵袭过成千的战俘,这种离奇类型的病症使人们不想活下去了,更不想吃东西。许多美国人就不吃供应他们的高粱米、小米饭,而宁愿饿肚子。英国有句话言简意赅:“不吃、不拉,就准死。”有的人幸而有朋友或知己好心劝慰才吃东西。第34团的一等兵格雷厄姆·科克菲尔德注意到年龄最轻的俘虏最为脆弱。他说:“他们天天坐着,计划将来出去吃什么东西。这时,有人端来小米饭,他们甚至连挨也不挨一下。我们得知谁要不吃饭时,二话不说,就去强迫他们把饭吃下去。一个人能不能活下来,与先天体质毫无关系,决定命运的是头脑。”

  他在说了这段话后,又举了一个英国士兵亨利·欧肯被菲律宾和波多黎各俘虏救活的故事。他引用了欧肯的一段话:“他们救活了我的命。他们都是些庄稼汉,平时吃大米的人,他们懂得那种生活。”

  “但另有一些俘虏却拒绝别人帮助,不听劝导。这些绝望者一味躺着,瞪着两眼茫然地望着空中,直到一天早上默默死去。”

  黑斯廷斯这段叙述基本上符合当时实际情况。写到这里,我脑子里回忆起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战俘麦攸中尉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事情是这样的:某日我到战俘营军官队,见俘虏们整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就劝他们振作起精神,但并无效果,我为此表示惋惜。这时麦攸对我说:“美国人被娇生惯养坏了! (TheAmericanshadbeenspoiled!)”他的话不无一定道理。黑斯廷斯还引述麦攸接受他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也尽力做更多的业余思想工作,但问题却根本解决不了。”[麦攸所指的思想工作即劝别人振作精神,不要颓废低沉。]麦攸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在波士顿大学学社会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德国俘虏。他当时在我志愿军战俘营中精神状态特别好,一直穿着很整洁,曾得到俘管处于忠智科长的好评,说他与其他俘虏的表现截然不同。就我所知,美国战俘凡是身体好的都与精神状态好直接有关,另外也与交朋友有关,如果一个战俘交的朋友精神状态好且能吃苦,彼此间经常互相鼓励,这个战俘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其本人身体也就会好。反之,如没有朋友,或交的朋友都怕苦畏难,精神委靡,结果便与前者相反,乃至病倒死亡。

  美军战俘中的整体互助精神也比较差,除三朋两友小团体间关系密切,互相照应外,一般地说,彼此间都很淡漠,如主动热情去照顾同室和同队病号者极少。最困难时期,有的战俘甚至把有病、体弱者的饭吃掉,不顾病人死活。极个别的战俘甚至因嫌弃病号,怕病号传染疾病,竟在夜间将病号拖到室外雪地里,任其冻死。

  这件事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杜平将军所著《在志愿军总部》一书中曾提到过。黑斯廷斯的《朝鲜战争》一书的第16章说:“战俘间有对他人犯下可怕罪行的,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后来被军事法庭判刑的军士詹姆斯·加拉格尔,他曾将两名重病号扔到室外雪中冻死。”

  另外,美军战俘中的民族矛盾也较为突出。有的白人不愿与黑人同住一室。在围火盆烤火时,也不让黑人同烤。1951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条件尚处在艰苦阶段时,某黑、白战俘同住的房间内,曾发生一起一名黑人战俘因激愤在夜间掐死一名白人战俘的事件。起因据传是由于该白人对一名睡在身旁的黑人伤俘表示嫌弃,用“黑鬼太脏”一类话辱骂他,引起别的黑人愤愤不平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黑人战俘与白人战俘也较少往来,互相交朋友的事更是极为鲜见。

  美军战俘中还有一些为别国战俘中所不见或少见的嗜癖,如吸食野大麻、赌博,互相传看色情淫秽照片等,也有军官士兵搞不公开的同性恋等。虽然这只是少数人或极个别人间的不良行为,但却给人留下不佳印象。

  关于美军战俘参军动机与原因,大体上有以下说法,即所谓“三个W”,就是工薪待遇、酒和女人(wage,wineandwoman) 以及周游世界(tourtheworld),等等。这里面所包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快乐和享受。当然也确有许多人是由于工作不好找,受失业困扰才参军的。也有为了退役后可以上大学受优待。这种追求享乐的思想与前述不良嗜癖应该说是有直接关系的。

  但美军战俘也有其他各国战俘少有的许多优点,比如后来各战俘营生活条件好转后,多数美军战俘都表现出直率开朗、活跃热情的特点。其中年轻士兵更为突出,涌现出许多擅长运动与文艺活动的人才。在战俘营生活中,解除顾虑的这些美军战俘更是生龙活虎,每日欢声笑语不断。有些黑人青年更具特色,他们在运动场上跑得快、跳得高,在歌舞晚会上能歌善舞。在战俘营各项体育文艺活动中大显身手。运动会上,美军战俘组织的拉拉队往往滑稽逗人,常使在场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1952年秋季我志愿军俘管处在碧潼举行了各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大会,有田径、拳击、多种球类等数十个比赛项目,各国战俘500多人参加比赛,结果绝大多数奖牌都由美国运动员夺走。成绩突出的运动健将有约翰·L.汤玛士、哈罗德·W.戴维斯、乔治·E.格伦、诺尔曼·克雷福德、小乔治·泰勒、约翰·索东、亨利·L.纳尔逊、威廉·C.瓦森、约翰·N.麦克劳佛林等一大批人。

  还有一点最值得称道的是美国战俘也很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且表里如一,比较诚实而富有感情。他们中多数人与我志愿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友谊。他们一般不说违心话,这从他们所写的文章、信件,所发表的谈话、录音,以及在遣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真挚友好中,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来。甚至遣返回美国后多年有些战俘仍不改初衷,他们这种真诚友好的态度,是令人难忘的。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