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粟戎生忆父亲粟裕提问:为什么军队不叫国防军
www.wforum.com | 2011-02-08 21:03:1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父亲的小屋里,墙上始终挂着台湾省地图,直到他去世。

  我们家曾住过一位烈士的孩子,从军校毕业后回家,我父亲问他一个问题:“为什么到现在我们的军队还叫‘解放军’而不叫‘国防军’?”他思考了一会儿,答道:“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父亲高兴地说“你可以从军校毕业了。”

  直到现在,我也成一个老军人了,祖国还没有统一,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块“心病”。

  湖南会同人,生于1907年。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常胜将军”,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也是我军最具有天才的军事家之一。1927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就显示出不凡的军事才能,第一次反“围剿”时,时为红64师师长的粟裕指挥部队大获全胜,活捉敌军长张辉瓒。长征期间,他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期间,粟裕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了韦岗伏击战、黄桥决战、车桥战役等,均大获全胜。解放战争期间,是粟裕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他先后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指挥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取得了辉煌战果。新中国成立后,粟裕主要担任军内领导职务,先后任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军委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4年逝世。

  口述人:粟戎生中将(粟裕之子,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

  我出生在1942年,那时父亲正率领新四军第一师进行频繁的反“扫荡”和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没时间照料我,因此,我一出生就寄养在江苏扬州的外公家。外公钦佩父亲的戎马生涯,因此为我起名叫“戎生”。后来,因为害怕敌人发现我,出于对我安全的考虑,外婆亲自把不到两岁的我送到了父母身边。从此我一直跟随他们转战全国直到全国胜利,可以说,是父亲引导我一步步走上了戎马生涯。

  在父亲的引导下,我的胆量和意志都得到了锻炼。我喜欢上枪,父亲是引导我走上从军道路的启蒙老师。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我走上从军道路起了极大的示范、熏陶作用。上世纪6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记得在五六岁时,父亲送给我一件特殊的礼物———一支真的小手枪。这是一支从地主家缴来的礼品手枪,射程很近,没有实战功能。他对我说:“好好学它,长大了就当兵,报效祖国。”那时,我对他的话理解还不深,但对枪我是喜爱的。在父亲的指点下,童年的我很快掌握了瞄准、击发的要领,也学会了擦拭保养枪的方法。后来我渐渐懂事了,才领悟到父亲教我爱枪的苦心,他是希望我从小立下和他一样的志向,加入到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战斗行列中来。

  在战争岁月,父亲是枪不离身,即便成为高级指挥员,他腰里也总带着左轮手枪。全国解放后,他仍保持着对枪的爱好。战斗中缴获的枪、我国自己制造的枪、外国军事代表团赠送的枪,他保留了好几支。星期天,我从学校回到家,赶上他有空,就带我们去进行实弹射击。父亲的枪法很准,常常同我们比赛。有一回,他嫌胸环靶太大,就用一节树枝插在地上,上面顶着半个乒乓球,然后让我和弟弟先打。我弟弟是区射击代表队的队员,但几十米外打这么小的东西还是头一回,他没有打中,我的射击结果也和弟弟一样,父亲笑了笑接过枪,压上子弹,拿枪瞄准,第一枪就把目标打碎了,我和弟弟暗暗叹服。各种枪,父亲都要学学,步枪、冲锋枪,机枪他都打过,而且熟习它们的性能。

  训子苛刻如“后母”

  父亲是个老军人,他的一言一行,既风趣,又有着军人特有的气质。他曾严肃又风趣地问我:“艰苦和死,哪个更难受?”他说:“死的过程很短暂,艰苦是要熬很长时间,要耐受。当兵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紧张。”

  我一出生是由外婆哺育的,自然比较娇气。到父亲身边后,他很注重培养我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等品质。在我幼年的心目中,父亲对我要求很严,吃饭不允许挑食,夜行军时不可以啼哭,饿了冷了都不要叫喊,否则就会遭到他的喝斥。听妈妈讲,在浙西天目山地区时,我刚两岁多,父亲就教我学游泳。他把我带到一条小溪边,让我抱着一段竹筒跳进水里,我不敢下水,父亲把我抱起来,“啪”地一下扔进了水里,因为抱着一节竹筒,所以就浮起来了。

  我上住宿学校时,父亲的严格让我的班主任老师心想:总参谋长对儿子怎么这样苛刻?他终于忍不住问我:“你是不是这个妈妈生的?”我照实回答:“是的。”“没错?”老师还再次问,好像家中对我的严格要求,非得用“后娘”两个字才能解释清楚。

  父亲特别不满意我们边说话,边慢腾腾吃饭。他说:“我参加南昌起义前,在武昌叶挺部队教导队,要求极严,连吃饭都很紧张,一个个都是狼吞虎咽。教导队长官有时故意在饭中掺头发和沙子,你要挑拣就吃不饱。”

  父亲就是以这样一种看似严厉,实则用心良苦的方式来锻炼我的胆量,因为他是一员虎将,绝对容忍不了自己的儿子是兔子胆。他说:“在战争环境中,各种条件很艰苦,从意志上、性格上、身体上都要能适应战争条件,平时就要吃苦。”

  1969年秋,我所在的地空导弹部队移防到内地,训练和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起来,但父亲偏偏不愿意让我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又把我调往北线一个进入了反侵略战争等级战备状态的野战部队。

  与子言传带兵经验

  我从军后,父亲经常叮嘱我要把自己的生命同祖国的安危联系起来,同战士们的生命结合起来,报效祖国,献身国防。我想,父亲同我大概是“军事父子”吧!

  作为一个基层指挥员,如何带好兵?开始我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父亲对我讲了不少如何带好兵的诀窍。他说:“要熟悉战士,要和他们交心,这样他们才能尊重你,喜欢你;还要完全信任他们,他们才能完全信任你。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要身先士卒。这样哪怕在最危险的时刻,战士们也会坚信你,和你一道杀开出路。”

  受父亲的教育和开导,我当排长、副连长、连长期间,每到一地,对每个岗哨的哨位都亲自安排;驻地附近的几个山头都爬上去看一看,熟悉地形特点和进出道路,选定紧急疏散地域,发现天然岩洞,也一定要钻进去摸清情况,以备利用。

  始终牵挂祖国统一

  父亲把解放台湾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作战任务,时刻挂在心上。1949年上海刚解放,他就开始研究占领福建以后解放台湾的问题,后来党中央和毛主席任命他为解放台湾的指挥员,他就更加深入具体地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又指定他担任抗美援朝作战的指挥员。由于战争年代的六次战伤和过度劳累,他突然病倒,没能到朝鲜去。抗美援朝把大量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部队和作战物资调往东北,对台作战任务被迫暂缓执行。没有想到,这一“暂缓”竟一直“缓”到了现在。

  我从多方面体会到:在父亲的心里,解放台湾的任务只是暂缓并未解除。1949年他曾对我说:“全国解放以后,我带你们回湖南老家。”但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回过老家。小时候我不明白,不是已经解放了吗?不是有很好的机会和条件了吗?直到后来我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人,才理解了父亲说的“全国解放”的深刻含义———一定是包括台湾和全部岛屿的解放。

  在父亲的小屋里,墙上始终挂着台湾省地图,直到他去世。

  我们家曾住过一位烈士的孩子,从军校毕业后回家,我父亲问他一个问题:“为什么到现在我们的军队还叫‘解放军’而不叫‘国防军’?”他思考了一会儿,答道:“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父亲高兴地说“你可以从军校毕业了。”

  直到现在,我也成一个老军人了,祖国还没有统一,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块“心病”。

  当我能在人民军队中做一点工作,并担负着一定的责任的时候,我更加感激父亲的培养教育,更加怀念父亲。父亲那首深沉、激昂的《老兵乐》常响在我耳边:

  半世生涯戎马间,

  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

  枪弹呼啸若琴弹。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