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83岁老将军回忆西藏往事:一年要挖400公斤野菜
www.wforum.com | 2011-05-04 19:39:3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十月的北京很美。

  天空蓝得一泻千里。风是暖色调的,摇晃着树叶,抖落无数细碎的阳光。

  香山下,中国军事科学院的一个退休基地大院里,一个温暖的下午,我们见到了十八军老战士吴晨。

  “接到你们打来的电话,我很激动,我连夜写了一个小提纲,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一转眼西藏和平解放快60年了,和你们说说西藏往事,是一种责任。”

  现年83岁的老将军身材高大、精神矍铄,十分开朗豪爽。跟我们聊起西藏,他像个孩子似的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吴晨说他现在每天都要看“西藏新闻联播”、《西藏日报》,还要上中国西藏新闻网,看到现如今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吴晨说,他很想再回西藏看看。“可是我这身体条件不允许啊……”老将军无比遗憾。

  吴晨在北京长大,出身书香门第,却在西藏度过30年的军旅生涯。

  16岁时,因为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吴晨和哥哥、表姐、表妹,一行4人瞒着家人,一路辗转到太行山参加了八路军。1950年进藏,1973年任西藏军区副参谋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以中国军事科学院副军职研究员身份离休。

  解放西藏:对西藏、西藏人民的热爱给予我们力量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人民实在太苦了!”

  说到旧西藏的西藏人民,老人几度哽咽。“进藏后,每每看到农奴被农奴主欺压得那么惨,我们就忍不住落泪、难过啊!”

  昌都战役后,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中央决定,对“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不予变更”。战士们经常看到农奴主毒打农奴的场面,却爱莫能助。有一次,一个农奴实在是饥饿难忍,拿了点儿农奴主的青稞,被发现后遭到了农奴主的残酷用刑。

  “我们亲眼看到农奴主熬了一大锅的酥油,待酥油熬得冒烟了,农奴主拿斧子把农奴的手指剁掉,往酥油里蘸,血是止住了,可是农奴疼得死去活来,那场面惨不忍睹。”战士们看到这种残忍的场面,回去后纷纷落泪。“我们的战士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进藏后看到西藏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生活,还要挨农奴主毒打,激发了战士们的阶级感情,他们多么希望西藏人民也能像内地人民一样在新中国快乐地生活。”

  十八军将士严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解难事,深受群众拥护和爱戴。“西藏人民是很纯朴的,哪怕你给他挑一担水,在他生病的时候带他去看个病,他都会一直记着你、感激你!”吴晨回忆道。

  修川藏公路时,民工都是有工资的。“我记得第一次给民工发工资是在米拉山脚下的草原上,民工们拿着大洋,个个都流着泪。”当时的农奴,祖祖辈辈给农奴主支差,从来就没有领过工资。领到工资之后,民工们点起了篝火,彻夜跳起锅庄舞,他们唱着“毛主席是太阳,藏族人民是月亮,月亮围着太阳转,太阳出来万物能生长……”一连跳了两天。第三天突然不跳了,民工的情绪都很低落。了解情况之后才知道,带领民工的头人把民工的工资都收了。后来解放军几番交涉,不少头人将收走的工钱退还给了民工,民工们感激地落下热泪——共产党是穷人的主心骨,“金珠玛米哑咕嘟(解放军好)!”

  进军西藏的路途,不仅艰险,更是艰苦。“我们从昌都到拉萨,走了一年,光饿肚子就饿了半年,饿着肚子行军。”由于公路还没修好,后方的粮食和物资都堆在昌都,运输十分困难,只能用牦牛驮。“从甘孜驮到拉萨,大米成了绿(发霉)的,都成块儿了。”

  “我们从昌都到拉萨,翻了十多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大山。”比如县的冷拉山海拔6000多米。进藏部队在翻越冷拉山的时候是8月底,由于空气稀薄,连马都喘不过气。战士们到了山顶的时候,几个女同志倒下了,战士们就背着走。上山难,下山更难。等到下山的时候,几个营的战士坐在背包上向下滑,由于速度太快,有些战士一下子扎到了山脚下的雪窝子里,找不到了,长眠在了那里。

  “当时那真是苦啊!”说到这些,吴晨的眼睛盈满泪水。他说,尤其是女同志,爬完雪山蹚大河,男同志好办,脱了裤子穿着裤衩就过去了,女同志只好穿着棉裤蹚,从河水中出来,棉裤都成了冰棍了。很多女同志都得了妇科病。

  进藏部队:活出了精、气、神,走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翻开进藏部队的历史,老战士们活出了精、气、神。他们通过了考验人的苦乐关、生死关,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得到改造、升华。

  吴晨老人说,当时有三个口号是叫响全国的。

  他给我们列举了两个,一个是“吃大苦、耐大劳”。“光吃苦还不行,还得吃大苦;光耐劳也不行,得耐大劳,这是在昌都战役的时候提出来的。”昌都战役打响后,由于没有公路,部队补给十分困难,每个战士都要背着10天的粮食(平均每天1斤2两)、弹药、行李(当时称8皮:皮衣、皮帽子、皮坎肩 、皮手套、皮大衣、皮鞋、皮耳罩、皮裤),负重约80斤行军、打仗。“炮兵班还要背炮弹,更重!”当时部队为了切断敌人的后路,一天走160里路。由于高寒缺氧,加之医疗条件跟不上,很多战士患上了肺水肿,“走着走着就趴下了,再也没站起来。”

  在那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十八军的将士们靠着“吃大苦,耐大劳”的口号,战胜了高原的恶劣气候、战胜了饥饿,取得了昌都战役的胜利。

  第二个口号是“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1954年8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今年一定要通车拉萨。那时候,从鲁朗到拉萨还有500多公里,而且还有一座海拔5600多米的色季拉山。“走过川藏线的人都知道,坐车从怒江边到色季拉山全是回头弯。这一路上有好几十里路旁边都是悬崖绝壁。可想而知,修路有多苦。”川藏公路修到通麦和鲁朗之间的帕隆,十八军有一个排在石崖上用绳子吊起来打炮眼,“咣当”一声,绳子断了,整个排都掉到江水里被冲走了,无一人生还。战士们忍着无比的悲痛处理完战友的后事后,提出震撼人心的口号:“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就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1954年12月17日公路修到了拉萨。“只用7天的时间修好了拉萨大桥,25日通车。这种气魄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参加这场战斗的指战员才能喊出这个口号来。这些人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解放西藏,解放西藏人民,没有夹杂一点个人的私心。”

  “老西藏精神”:新时期要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公路通车以前,全团要抽出五分之一的战士上山挖野菜,一年要挖400公斤的野菜。当时的战士就是靠野菜来充饥的。”公路通车后,大量的物资运到拉萨,进藏部队和进藏工作人员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吃饱饭,住营房了。”通车以后,进藏部队自力更生,种菜、养猪,到1956年,基本可以自给了。虽然与通车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有许多实际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比如通信问题,当时在墨脱,一年只能收到一次信,一次就有九、十封。平叛结束后,在西藏设立了几十个边防点,都是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峡谷,远离部队,生活非常艰苦。边防点的很多战士三年都洗不了一次澡、没有报纸看,“虽然现在好多了,跟内地比较,还是很苦,至少缺氧的问题没办法解决。”

  吴晨不顾一身病痛,不顾家人劝阻,曾两次重返西藏。第一次是1995年回拉萨,时值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第二次是2000年回昌都,时值昌都解放50周年。“西藏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啊,我们都认不出来了。”老人感慨道。“形势越好的时候,‘老西藏精神’就越不能放弃,而要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他说,进藏之初,部队坚持把驻地当故乡、视各族人民为父母,赢得了西藏各族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今天,西藏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才能把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得更好。他说,现在西藏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西藏要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仍然需要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所面对的困难特别是自然条件,没有一点吃苦的勇气是不行的,“老西藏精神”就是强大的精神支撑。

  当年离开西藏时,西藏军区司令员问吴晨,还有什么要求,他说就是想到山南泽当烈士陵园看看。在烈士陵园,他向为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而长眠在这里的战友深深鞠了三躬,并亲手种下了一棵松树。如今,老将军种下的那棵松树已经长成大树、枝繁叶茂了。

  “我们进藏的时候就只背了一个包,从拉萨回北京的时候,也只背了一个包,唯一在西藏留下的就是那棵松树。”老人深情地说。

  沉思良久,吴晨说:“将来我走后,希望回到西藏,回到山南泽当烈士陵园,陪着我的战友。”说完这话,老将军眼里泪花闪动。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