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下边防的日子,常见到连队最老的兵----电台台长陈闯,他是志愿兵,老家是在江苏,一个很富饶的地方,而为了祖国边防的稳固,放弃了家乡幸福的生活,在江巴斯边防连已呆了近十个春秋,一直在电台岗位上工作,坚守了十年,在全连,只有他的年龄最大,连长和指导员也对他有几分敬意,他虽是个老兵,但从没有摆过老兵的架子,干工作任劳任怨,对我们新兵也很尊重!在边防时,战友们都很喜欢他。
台长的工作和他为人处事,在全连都是一流的,而最让人敬佩的不是这些,而是他美丽动听的歌喉,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乐趣!据他自己讲,他曾经和阎维文、郁均剑等明星在一起学习过声乐,只是后来又回到了边关,如果不回来的话,即使不能像他们那样出名,可能也会小有名气了。
我们很喜欢他唱歌,他唱“小白杨”时和郁均剑、阎维文老师差不了多少,还最喜欢唱黄梅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战友们百听不厌。每逢有地方的同志来慰问时,我们的台长总会给大家献上一曲,他优美的歌声,像甘露一样流进我们干涸的心田,让战友们陶醉其中,让地方的老百姓也刮目相看!地方很多人都很惊奇,没料到在边防连队还有这样的人才,让我们也觉得很自豪,很长面子,军人不是傻大兵,军人也有军人的情怀,也有不一样的爱!曾经有地方的单位,想让他转业去他们那里上班,可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他就爱边防,就爱这身国防绿”,他早已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这片土地!他的歌声,伴我们度过了许多寂寥的时光,让我们从他身上找到了许多安慰。
边防工作忙,特别是电台,每天和团部保持联络,将我们边关的一切情况随时向上级汇报,由于老兵退伍,新兵业务不熟,他放弃了又一次探家的机会,听其他老兵讲,他已是多次没有回家探亲,而只有委屈嫂子,带着孩子从江苏千里迢迢来到北疆,而每当嫂子到来的时刻,战友们非常开心,嫂子常和战友们拉家常,战友们有什么难事也喜欢和她讲,而她总是耐心地帮忙分析和开导,指导员开玩笑说“有你来了,我可以下岗了”。嫂子常帮助我们洗被子和衣服,而我们却很不好意思将被子交给她洗,上面被我们画满了“地图”,只把衣服交给她,嫂子长得不算漂亮!但却很有韵味,她的到来,给连队增添了一丝春色,在清一色的男人世界里,唯一的异性显得那样出众和珍贵。台长的宝贝儿子,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乐趣,战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儿子”,那时他只有四岁多的样子,很乖巧很可爱,我们常常将他扛在肩上,舍不得放下,他成了战友们最爱的宝贝,特别是连长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连长结婚几年了,不知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小孩,对孩子的渴望,比我们更加浓烈,也许是为了边关的安宁,连长和嫂子相聚的时间不多,没有孩子成了连长的心病,看到台长的儿子,连长的眼中充满了渴望和无奈,连长亲切地叫他“干儿子”,有空时也常和他一起逗乐,战友们在一旁哈哈大笑,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不管训练再苦再累,休息时大家都会去看看“儿子”抱抱他,亲亲他稚嫩的脸庞,有时让战友的胡子扎得他“哇哇”大叫,再也不到扎他的战友那去玩,欢乐的时光总是咋现就凋零,转眼就到了分别的时候,台长强忍眼中的泪水,抱着孩子,嫂子泪眼迷蒙,战友们则默默地站在操场,望着这一幕离别的场面,心中很是不舍,看见嫂子和“儿子”上车,心仿佛被揪住一样的酸痛,听着马达的轰鸣,在车缓缓地开动时,战友们大声喊到“嫂子再见,儿子再见!”然后跟着车向前跑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中,才伤感的回到连队,连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静得让人心悸。。。
不知现在台长可好?“儿子”早已长大成人了,不知连长的心愿是否完成,中秋之际,特别想念曾经的战友,祝战友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