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图文)武警黄金部队新组建3个大队首次开进无人区寻金
www.wforum.com | 2011-12-04 18:19:07  中国军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武警黄金部队探矿途中

  “穿过那荒野密林,越过那峡谷山岗,我们是黄金战士,志在找寻祖国的宝藏……”初冬时节,一曲《黄金战士之歌》在西藏、新疆、大兴安岭等地无人区上空激荡回响。

  今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响应国家加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升国内资源保障能力的号召,武警黄金部队新组建的3个大队,挺进西藏、新疆、大兴安岭等地的无人区执行地质矿产调查任务。官兵们力争利用3年时间,完成对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的详细调查,在海拔超过6000米的高原工作区新发现矿产地10处、有找矿价值的靶区20处,采集化探样品5万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藏南高原——

  戴着吸氧机工作在一线

  位于青藏高原深处的某无人区,现在已是大雪纷飞,环境的艰苦可想而知。而这里,也是黄金兵的寻金主战场。近日,当记者走进黄金部队十一支队三大队营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刻着的“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口号。

  七中队主任工程师黄荣才,被紫外线照得一脸沧桑。乍一看,真不像只有34岁。年初进藏后,为尽快掌握工作区的地质构造,黄荣才没日没夜地奔波,直至晕倒在山上。在医院只躺了一个晚上,这个倔强的壮族汉子就戴着便携式吸氧机匆匆赶回了工作一线。

  藏南战略性区域矿产调查是国家基金支持的项目,受领此任务的黄金部队官兵倍感责任重大。一次,支队大学生干部带领化探组到一处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头采样,期间GPS发生故障,全组官兵迷失了方向。由于当地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大家每行进50米,就相当于在内地跑1000米,身体负荷极大。加上当时每名官兵手里都提着20多斤的矿石样品,走起路来更加费力。

  天色渐晚,暴风呼啸,温度已经降到零摄氏度。一名战士建议说:“走不动了,干脆我们把样品放在这里,下次再来取吧。”大学生干部坚定地说:“不行,把样品放在这里,可能再也找不回来。我们一天的辛苦白费不说,还会影响整个矿调项目的进度。”经过艰难跋涉,化探组官兵终于在支队的接应下回到营区,所有样品全部保持完好。

  38岁的胡可卫,是藏南矿调项目的主管工程师。上半年,他的父亲和儿子相继做了手术,情况刚刚稳定,胡可卫就来到了藏南。一天,胡可卫带着官兵上山进行实测剖面。当时他们身处的山头海拔高达5200米,山势十分陡峭。一名负责测量的战士说:“这山爬不上去,我们就在附近测吧,结果应该差不多。”胡可卫回答说:“地质工作的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一分一毫也差不得。”说完,他带头艰难地爬上山顶,完成了全部测量任务。

  风雨南疆——

  血肉之躯扎了68根骆驼刺

  武警黄金七支队在南疆的作业区山高路险,气候多变,暴雨冰雹时常来袭,被业内称为“勘查禁区”。作业区最多的植物是骆驼刺,尖硬的长刺如钢针一般锋锐,厚厚的鞋底常常被扎透。

  7月初,支队技术干部谢致远带着战士洪振华进山作业。两人翻过一座陡山后,眼看就要到达作业点,前面突然出现漫山遍野的骆驼刺,每株都有1米多高。此时,要么绕行,要么咬牙穿过去。如果选择绕行,至少得再翻越三四座陡山,不仅耽误时间,而且还会增大测量误差。两人商量之后做出决定:横穿这片骆驼刺林。

  谢致远对洪振华说:“我在前面开道,你在后面跟着,横竖都是疼,不如一鼓作气穿过去。”行动前,他们把仪器和地质资料包好裹到怀里。然后,用衣服罩住头,选准一个空隙,伏下身,横下心,一头钻了进去。顿时,头上、胳膊上、背上扎得全是刺。忍受着无比的疼痛,两人咬牙奋力向前,1米、2米、3米……足足行进了30多米才穿过去。横穿后,他们顾不上疼痛,简单处理完伤口,迅速展开作业。

  晚上回到营区,他们的伤口开始红肿。两人取出针,就着灯光一根一根地挑刺。最后一数,谢致远拔出68根断刺,洪振华拔出43根断刺。

  茫茫兴安岭——

  血口子就像特殊的功勋章

  在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深处,常年冰封、气候极寒。今年4月,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林海里,武警黄金三支队官兵安营扎寨、施工作业,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矿调任务。

  进入大兴安岭工作区域的道路崎岖不平,一路毒虫肆虐,在这里施工的三支队官兵每天要经过3个小时的跋山涉水,才能到达40多公里外的工作区。进山途中,有10多公里的河卵石路。在这段路上行进,汽车仿佛装了弹簧,摇摆跳跃,让官兵们晕头转向,苦不堪言。到达中队运输车停靠地后,剩下的几公里山路只能靠两条腿了。一天下来,几乎每名官兵身上都会被扎出血口子,官兵们说这就像特殊的功勋章。

  回到营区,新一轮挑战开始了,林区的蚊子又大又多又毒。白天穿着迷彩服,落在上面的蚊子密得甚至看不见衣服本色。一次,战士小张防护服手腕处不慎露出点皮肉,一下子就遭了殃,手腕被叮得满是疙瘩,好像挂了个“红手镯”。

  在营区里最活跃的,还有一种瞎蠓,个大且行动迅速。瞎蠓身上还长着一根又尖又硬的毒针,连牛皮都可以一针刺透。一次,八中队中队长李云龙被它刺中,疼得一哆嗦,再一瞧,刺孔上血珠直渗。如果遇上金黄色的瞎蠓,就更不走运了,这种被官兵们戏称为“国外进口”的金黄色瞎蠓,个儿头是普通瞎蠓的两倍,咬上一口就红一大片,迷彩服也挡不住这种“进口货”。面对这些毒虫的日夜袭扰,三支队官兵们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依然执著地在这里战斗,为无人区的寻金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这,就是我们新时期最可爱的黄金兵。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