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中国民兵建设转型:从庞大走向强大
www.wforum.com | 2011-12-15 19:09:38  中国军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血火中诞生

  风雨中长成

  战歌中走来中国民兵

  支前的车轮

  胜利的枪声

  歌唱着我们光辉的历程

  ……

  ——摘自《中国民兵之歌》

  在神州大地上,有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

  这支力量,寓兵于民,亦民亦兵,故名“民兵”。这支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支力量,随着我国工农运动的迅猛兴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书写了绚丽多彩的壮美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重视和加强民兵建设,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的战略选择。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光辉论断。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面对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江泽民明确指出“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指出,要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

  民兵从诞生之日起,在党的领导下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民兵工作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应形势发展、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自身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广大民兵充分发挥人数众多、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的优势,在边境反击作战、反恐维稳、守边固防中敢于担当,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建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30多年调整改革,基干民兵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000万人压减至800万人,调整组建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作战的民兵分队逾40万人,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力量——

  转型:从“庞大”走向“强大”

  1978年7月,在我国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背景下召开了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掀开了民兵建设的新篇章。从此,民兵建设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顺势而变、积极转型——由准备早打大打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1981年,中央下发文件,对调整民兵组织作出部署,取消了县编民兵师、公社编民兵团的规定。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后备力量义无反顾地迈上了精简的道路。1985年,中央确立了民兵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指导思想,提出“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工作方针,压缩基干民兵组训规模。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发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深刻变革。为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1991年,中央下发文件,明确了新时期民兵仍然是一支重要战略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确立了民兵工作“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1997年,总部对深化民兵调整改革作出部署,首次提出编组军兵种部队战勤保障分队,随后在福州、大连、芜湖等地召开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民兵建设座谈会,迈开了军兵种民兵分队建设的步伐。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方式的深刻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大幅增加,给民兵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总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及时对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作出决策部署,民兵组织进一步由农村向城市拓展,由生产企业向行业系统、科研单位和院校拓展,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拓展,使民兵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设重点更加突出。

  一次次调整,无不充满与时俱进的创新!

  一次次创新,无不奏出铿锵有力的旋律!

  今天,我国民兵组织力量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基干民兵数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000万减至800万,新组建保障军兵种作战的民兵专业分队已逾40万人,快速动员与遂行任务能力显著提高。经过30多年转型发展,这支庞大的后备军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力量。

  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使民兵政治工作发挥出“生命线”的作用,确保民兵队伍始终听党指挥。“第一书记”纷纷走上前台述职,成为新形势下落实党管武装的有效形式——

  魂魄:永远凝聚在党旗下

  民兵的历史,孕育在党的历史发展中,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光荣的历史、战斗的历史。

  党管武装,是民兵建设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省、市、县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关第一书记,是党管武装的“第一责任人”。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就多次强调加强民兵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普遍健全完善党管武装工作机制,坚持落实党委议军、武委会例会等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200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规定:“兼任军分区(警备区)、市辖区(市)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的市、市辖区(市)委书记每年要向上级党委军事部进行‘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并形成制度。” 从那时起,“第一书记”纷纷走上前台,汇报履行党管武装职责情况,成为新形势下落实党管武装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民兵建设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确保民兵思想政治纯洁可靠,中央及时对民兵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召开了全国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的意见》,颁发《民兵政治工作规定》,为民兵思想政治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强有力的领导,使民兵政治工作始终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成为凝魂聚神的法宝。

  据统计,目前我国处于流动状态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占总员额的65%。如何抓好流动民兵的教育,使其始终高举旗帜,听党指挥?

  围绕这一课题,从“十一五”开始,省军区系统在运用传统手段开展教育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交流式、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引导民兵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江苏无锡等地开办了“网上课堂”,宁夏银川等地设置了“绿色方阵QQ群”,河北邢台等地建立起课堂、报刊、广播、影视、网络、主题实践活动“六位一体”机制。去年以来,还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向民兵组织延伸,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兵”的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非公有制企业设立武装机构、建立民兵组织,成为又一道时代课题。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精神积极探索,形成一些有益经验,如:坚持在党组织健全的非公有制企业编组民兵队伍;街道党组织对中小企业抽编人员组建的民兵队伍进行管理;地方党组织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务工作者,兼任民兵分队指导员。在此基础上,各地认真落实“建用分离”原则,严格掌控民兵使用权,确保武装工作不偏“航向”、不离“轨道”。

  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走入民兵方阵,大批高科技装备器材拥有了国防“户口”。各地纷纷把民兵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发展:军民融合走出“活棋”

  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民兵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民兵寓兵于民,其身份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在落实融合发展中有着独特优势。

  近年来,各地纷纷把民兵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结合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民兵组织结构布局,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安排民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和地方物资储备落实民兵通用物资储备。

  ——在浙江,军地着眼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在民营企业中大力挖掘兵力资源。截至今年6月,该省先后在有党组织的471家民企建立了武装部,使1800支民兵队伍在非公有制企业落地生根;发挥楼宇企业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建立120余支“楼宇民兵”;借助航空、船舶、电子等行业的专业优势,组建400余支专业民兵分队。

  ——在广东,过去3年来,军地联合推进民兵预备役营连“四个基本”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打基础,实现了“基本教育落实、基本队伍健全、基本制度规范、基本设施配套”的建设目标。

  ——在河北、天津等地,军地根据应急需求,积极构建军民融合的装备保障体系。按照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民兵应急力量装备器材由编组地域对口部门配发。今年7月上旬,天津警备区组织民兵预备役应急力量开展比武考核,生命探测仪、救生抛投器、风力灭火机、防暴驱散器、履带起重机等大批专业化装备器材精彩亮相,令人耳目一新。

  ——在湖北襄阳,军地依托汽车、纺织、电力、食品、物流、军工等产业体系,组建起6个国防动员基地。

  ……

  今天,放眼大江南北,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走入民兵方阵,大批高科技装备器材拥有国防“户口”,给民兵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

  每年有近20万民兵常年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9万民兵守护铁路、桥梁和隧道,600多万人次民兵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兵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尤为重要——

  作用:后备军也要当先锋

  50多年前,当世界面临美国核讹诈的时候,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并参观了中国民兵的军事表演后说,战争光靠原子弹解决不了胜负问题,谁要想入侵中国,碰到了中国的民兵,是进得去出不来的。

  诞生于战火中的中国民兵,作为“兵”其基本属性是一支战斗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支援保障部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成为民兵的核心职能。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兵使命任务在不断拓展。据统计,目前每年有近20万民兵常年在陆海边防线上巡逻执勤,9万民兵守护铁路、桥梁和隧道,600多万人次民兵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人们不会忘记,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从三峡大坝到青藏铁路,在一项项“国”字号工程建设中,大批民兵栉风沐雨、攻坚克难,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人们不会忘记,从北京奥运会到国庆大阅兵,从上海世博会到广州亚运会,在一次次重大活动中,众多民兵担负着安全警戒等保障性任务,虽默默无闻却孜孜不倦。

  人们更不会忘记,在大兴安岭灭火、’98抗洪、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应急救援现场,民兵闻令而动,屡屡冲在一线、担负重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曾几何时,在一些人的眼里,后备军是“第二梯队”,派不上什么大用场。然而,近年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践表明,寓兵于民的编成特点,就近就便的用兵要求,经常把民兵推到抢险救灾的前沿。

  面对时代要求,民兵建设必须摒弃“后备后用”的观念,树立争当先锋的意识,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控局、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基于此,加快转变民兵建设发展模式,显得殊为重要。只有平时扎扎实实练就应急应战的硬功,危急时刻才能冲上前、才有战斗力。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牢牢把握民兵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任务牵引,着力提高民兵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坚持分类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高;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民兵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坚持军民融合,努力提高民兵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题主线,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强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加强统筹规划,实施分类建设,完善相关保障,有效履行职能,民兵建设必将跃上新的台阶!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