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孙子兵法》为什么不用到纽约时代广场打广告?
www.wforum.com | 2012-01-26 09:29:00  凤凰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孙子兵法》的魅力:管理者为何要读兵书

    【为什么这本中国书,用不着到纽约时代广场打广告,从中国走到外国,然后在美英“主流书店”登堂入室竟如履平地?这种如同“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征服世界的过程,与很多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尴尬的国际化经验相比,竟形成鲜明对照。】

    古代将领中有不少人是像辛弃疾那样,自打年轻时就饱读兵书,一辈子都在等候、梦想国家对他们的调遣——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死亦无憾。在唐诗里,就能读到这样的例子:

    北风裂地黯边霜,战败桑干日色黄。故国暗回残士卒,新坟空葬旧衣裳。
    散牵细马嘶青草,任去佳人吊白杨。除却阴符与兵法,更无一物在仪床。
   (曹唐《哭陷边许兵马使》)

    读到这里,人们的耳边或许会响起一阵《血染的风采》的音乐,挺壮烈的。没错,任何以服务公众、效忠组织为最高目标的人,其人生落幕,大概应该都是这样——身边什么财物都没有,除了生前潜心研读的几本兵书。

    那时的人读的是什么兵书?《韩非子》说过,自战国时起,“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云云。所谓孙吴,就是孙武、吴起的合称。

    唐人尚武,士大夫读兵法的风气更为盛行,皇帝亲自参与《李卫公问对》的创作,大诗人杜牧为《孙子兵法》作注,以及“口里虽谭周孔文,怀中不舍孙吴略”(注1) 的诗句,都是例证。


    和平生活中的人,老大不小的,读什么兵书?历来有人对此不齿,其中也包括韩非。但历史的吊诡,却在于随着经济发展,读兵书的兴趣,从古代士大夫传播到现代工商管理界,然后又蔓延至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仅中国如此,西方社会也是如此。读战争史,读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例,读前人的和同时代人的带兵经验,已成为企业家、经理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无论在中国书店还是在美国书店里,你都会发现有一本兵书《战争艺术》(art of war),在这两个经济大国的读者中享有几乎同样高的声誉——而且历久不衰,它就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有时也以《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合编)。

    在中国的当当网上,以“孙子”检索,共有573 种图书音像产品。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Sun Tzu”(孙子的英文译名)在图书频道上检索,结果大致与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德鲁克和股神巴菲特旗鼓相当。而二十多年前,当《孙子兵法》刚刚受到重视的时候,才仅有一两个英译版本。

    为什么这本中国书,用不着到纽约时代广场打广告,从中国走到外国,然后在美英“主流书店”登堂入室竟如履平地?这种如同“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征服世界的过程,与很多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尴尬的国际化经验相比,竟形成鲜明对照。

    是因为《孙子兵法》语言非常时髦,或者它的作者长相非常酷吗?
    是因为它充满了色情、暴力、不可思议的恋爱和悬念,以及雷人的对话吗?
    是因为它无论什么人用都一用就灵吗?
    或因为它属于居家常备,就像创可贴吗?

    可以想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孙子兵法》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书,甚至也不是英文翻译里的所谓“战争艺术”,而是属于一种言简意赅、又凝聚着大量实践体会的管理智慧书。

    管理学家约翰·阿代尔(John Adair)说,18 世纪中期,西欧最大的“工业组织”就是英国的皇家舰队。2 这里“工业”的意思,是指人员庞大、分工复杂、纪律严明、协调严谨而言。

    同样,在公元前3 世纪,世界上的一个最大、最有效的组织,必然是建立整个耕战体制上以及用全世界射程最远、最锋利的弓弩武装起来的秦军。这一点,用不着看活人,看看咸阳的兵马俑就能有所体会。

    秦军只是一个登峰造极的形式,它的基础,是贯穿春秋战国而积累下来的军队管理经验。那个时代(包括随后的西汉)产生的大量兵书,就是这些经验的反映,《孙子兵法》则是其中的善之又善者。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军队。但世界上容纳人员最多、分工最复杂的组织形式,肯定早已被企业所取代,还有各种各样以企业为制度蓝本的非盈利组织;在很多国家里,人们最大规模的竞争性活动,已不是在战场,而是在于无休止的、遍布全球的市场竞争。

    然而人类文明组织配合,优胜劣汰的需要,赋予了《孙子兵法》贯穿时空的普世性价值。那就是一种深入浅出,但绝非简单化、工具化的实践智慧或实践哲学。

    它帮助实践者,尤其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形成自己思维的和行动的特点,以争取在同等物质条件下,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创造组织的最佳效益。

    这才是为什么《孙子兵法》可与历代良将共生死的原因所在。可以想见,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它也将伴随着世界上很多的企业家和组织领导者,完成他们一生中最险恶的战斗,创造他们一生中最伟大的辉煌。

注1.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谭,同“谈”;周孔,周公和孔子。


     本文原载拙著《历史是个商学院》第五章“战略:想象”(全书第37篇)。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最大尼姑庵,天黑后必须遵循一条死规定
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江绵恒被降职 上海官场同期被“清洗”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