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我军生活并不差 打仗时顿顿有肉 | |
www.wforum.com | 2013-02-17 19:59:2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抗战胜利后,为防止国民党的进攻,山东八路进行了“自卫战争”的准备,父亲所在的地区开展了“百日大练兵”。数个县的县大队集中在无棣县城,有几千人,持续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这场大练兵奠定了山东高素质兵员的基础,为解放战争持续不断的提供合格的战士。 父亲提到百日大练兵中有一个每日必练的项目:30华里武装跑步。早上全副武装跑30华里,每天不断!父亲说每天早上城外的路上全是兵,15公里,天哪! 关于百日大练兵的内容我以后再说,这次专门讲讲那时解放军的单兵装具。 百日大练兵时,山东八路的装备已经有较大改善,有了统一的军装,那时单兵的装具有: 步枪和子弹,子弹有100发; 背包一个,被子内有换洗军装和内衣一套;
干粮袋一个,永远装有一天的干粮; 挎包一个,内有个人洗漱用品、学习文化的用品; 茶缸一个,用布袋子包起来,吃饭喝水都是它,行军途中喝井水。 济南战役后,单兵装备里增加了工兵铲和雨衣; 淮海战役时,增加了水壶、蚊帐,有的部队还有防毒面具; 父亲说,那个蚊帐是丝的,黄色的,美国造,父亲一直用到55年。 渡江战役前,干粮袋换成大号的,内有7天的干粮,那时的干粮是炒米,估计那时所有负重已经达到单兵携带的极限了,是为了进山打游击准备的。 至于武器和子弹,父亲说到了淮海战役时,要多少有多少。 那时每个连队有两个挑夫,连长和指导员行军时不带被包,但干粮袋必须自己携带。父亲的炮连有27匹骡子,编制里没有挑夫,被子铺在炮驼子下面,炮连的排长、副排长不带背包,每个炮班一号炮手也不带背包,要带瞄准镜。 那时部队的伙食是每天2斤粮,2斤菜,半两油,每个星期吃一次肉,在回民支队时每个星期从大队部领肉,是阿訇杀的牛羊肉。打仗时伙食好的多,父亲说吃的最好的时候是淮海战役时,每天都有肉。 营以上干部配有马,装具里有一个马褡子,可以把被子等放进马褡子中,行军时放在鞍子后面,我参军提干后父亲送我一个马褡子,当年他用的,可以装不少东西,后被我弄坏了。 渡江战役时,除炮兵、骑兵通讯等必要的兵种,师以上干部的马匹才能过江,很多团长很不熟悉徒步行军了,零零碎碎的东西丢了不少,东西都丢光只保留麻将牌的故事流传全军。 解放军就是靠一双脚板打天下,单兵携带的装具一直简陋而不方便,一个背包带用了几十年,我当兵时还在用,而且行军时胸前带子之多,让人喘不过气来,倒是脚板功夫远不如解放军的美军单兵装具不错。这些年看到部队装备和单兵装具的进步和改变,作为老兵还是很高兴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