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华裔退役特种兵告诉你:退役后噩梦伴随 | |
www.wforum.com | 2015-12-19 19:23:29 新华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19岁进入澳大利亚国防军服役,后入选澳大利亚陆军某特殊任务部队,多次执行任务,还曾被派遣至阿富汗。在这支“尖刀”部队里,江嘉梁是为数不多的华裔面孔之一。 江嘉梁1991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13岁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由于服役期间受限于澳大利亚国防部,因此江嘉梁并没有被媒体所熟知,而今已退役的他,以澳中青年合作组织领袖的身份,向小侨讲述了自己的军队生涯。 华裔进入作战部队很难 “胜利只属于那些勇敢的,执着于自己梦想的人。”这是江嘉梁在服役期间写在自己防弹头盔内侧的一句话。每次在执行任务前,他总要在心中默默地念完这句话,然后再戴上头盔,奔向目标。 其实,参军打仗一直是江嘉梁儿时的梦想,2011年他参加澳大利亚国防军陆军某装甲侦察部队侦察兵选拔,成为当年通过考核的唯一华裔。 澳大利亚军队实行精兵卫国的志愿兵役制,对所招募的兵员要求极高。据他介绍,进入澳大利亚军队必须要通过包含基本数学、英文、逻辑、判断、心理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此外,潜在兵员们还需通过严格的体检与心理测试,而侦察或特种作战单位只从已经服役至少两年的军人中选拔。 “平均十个潜在兵员中,只有一人能最后进入战斗单位。”江嘉梁说,华人要进入一线作战单位只能是“凤毛麟角”。 退役后仍有噩梦 江嘉梁至今还时常梦见擦肩而过的嗖嗖子弹声,“普通人也许无法想象身边充斥着叫喊声、枪声与爆炸声的环境,也不能理解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伏在星空下的感受。”江嘉梁说,这些都是军人生活的一部分,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成了“家常便饭”,一个人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也只能深深地被埋在心中。 江嘉梁回忆,在一次夜间侦查训练中,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登上一座山顶的观测点时,被眼前绚丽的星空和广袤的旷野吸引住了。面对眼前这美丽的“天堂”和自己刚刚一步一个脚印踏过来的“地狱”,他觉得,虽然那股带着硝烟味道的沧桑让人变得不再纯粹,但自己没有忘记参军的梦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不改初衷。 不当兵不知和平珍贵 “成为一名军人,不再一味地索取,而是真正回馈他人,我们想救人于危难之中。”这是他在澳大利亚军队里学到的理念,他认为这种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是相通的。 江嘉梁曾来华参访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纪念馆里的声光效果瞬间带回记忆中的战场,画面交汇融合就像自己亲历那场浩劫一般。“的确,身处和平环境中的人们闻不到战争的硝烟与血腥。” 脱下军装、卸下战甲的江嘉梁,心中有更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珍惜。他发起成立的澳中青年合作组织,致力于澳中之间的青年交流与合作,希望播撒更多友谊与和平的种子,为澳中青年的发展以及两国的世代友好作贡献。 |
|
|
|
![]() |
![]() |
领先中国50年?一声不吭造20艘航母 |
![]() |
无视美俄两国禁令 直接将顶级发动机卖给中 |
![]() |
现场惨烈 1万乌军遭屠杀殆尽 法国顾问被俘 |
![]() |
中国新一代驱逐舰1.5万吨 将取代055型 |
![]() |
中国想要“借船出海” 美国铡刀终于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