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数月的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军队遭受到惨痛的损失。回顾双方在冲突中的表现,亚美尼亚在武器装备上的劣势非常明显。与开战前阿塞拜疆大肆引进先进武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美尼亚获得国外的军事援助非常少,唯一的收获是在今年3月,花费 4000万美元从印度购买4部Swathi炮兵定位雷达,这个大手笔在当时被认为能够替大提升亚美尼亚炮兵快速反击敌军炮兵阵地的能力。但在几个月的冲突中,亚美尼亚炮兵部队战绩乏善可陈且损失惨重。
因此,网上有消息称,Swathi武器定位雷达在实战中故障频发,根本发挥不出作用,导致亚美尼亚的惨败。那么,真相是否如此呢?
事实上,直到今年8月底,亚美尼亚订购的4部Swathi炮兵定位雷达仍处于未发货状态。其实也不能怪印度行事拖沓,任何一型跨国武器交易,从签署合同开始生产再到交付完成,周期往往长达数年。即使印度提供“现货” ,中间还有很多繁杂的技术和行政环节,也无法做到立即“交货”。
而短短一个月之后,纳卡冲突就爆发了。这几部雷达很有可能还在印度仓库里,即使期间印度加速交付给亚美尼亚,漫长的测试训练过程也必不可少(对“高科技”装备尤为重要,否则根本发挥不出战斗力),完全来不及正式列装并投入战斗。我们也没有见到任何媒体报道亚美尼亚使用Swathi炮兵定位雷达的消息,阿塞拜疆发布的众多攻击亚美尼亚地面部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中,也没有出现Swathi炮兵定位雷达的身影。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详细,Swathi炮兵定位雷达根本没有在纳卡地区的军事冲突中被投入使用。
因此,亚美尼亚陆军炮兵部队的糟糕战绩,还轮不到Swathi炮兵定位雷达来背锅。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差距才是关键因素,就火炮装备数量来看,战前亚美尼亚仅仅装备38辆自行火炮、150门牵引式火炮和68辆火箭炮;而阿方则187辆自行火炮、227门牵引式火炮以及162辆火箭炮,力量对比为1:3,而且阿赛拜疆火炮装备的先进性也远超亚美尼亚。而且阿塞拜疆还大量使用土耳其的TB-2无人机攻击亚美尼亚的炮兵阵地,根据10月的非完全统计数据,TB-2无人机共击毁亚美尼亚131门牵引/自行火炮和61门火箭炮。这个数据可能比较夸张,但阿塞拜疆的无人机在战争中的突出表现有目共睹。因此,即使Swathi炮兵定位雷达投入战争,在阿塞拜疆的压倒性优势下,也难以发挥大的作用,很可能在敌方火炮发动攻击前,就被无人机提前击毁了。
由此可见,炮兵定位雷达虽然重要,但其威力也不能被“神话”, 几年前的乌克兰内战中,政府军从美国引进的炮兵定位雷达确实大显神威,但这只是因为乌克兰反对派的装备水平太过原始,攻击手段太过单一。如果是此次纳卡冲突这样的高烈度战争,或者未来大国之间的海陆空天多维一体的信息化战争中,炮兵定位雷达或许只是战争中一个不起眼的配角,根本难以左右一场战斗的胜负。
虽然没能在纳卡冲突中证明自己的实力,但印度方面对Swathi炮兵定位雷达也是非常重视,目前陆军已经装备大约50套左右的Swathi炮兵定位雷达,并且部署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线上。从纸面数据来看,它的性能还不错,印度官方宣称该系统采用无源相控阵探测体制,以电子方式扫描+/- 45°方位角范围内的火箭弹,大口径炮弹和迫击炮弹。雷达天线也可在30秒内左右旋转135°快速改变扫描扇区,并具有360°扫描能力,从而扩大搜索范围。可以探测到50公里范围内的迫击炮、大口径炮弹和火箭炮等敌方的武器装备,最多可以同时探测到9个目标,在2分钟内解析出来袭炮弹的发射阵地坐标,并通过数据链与印度的BM-21“冰雹”火箭炮、Pinaka火箭炮和 “龙卷风”火箭炮共享情报,引导火箭炮攻击敌方的炮兵阵地。
印度还计划将重量更轻、探测能力更强的改进型Swathi II部署到中印边境,宣称该雷达能帮助印度军队定位解放军火炮的确切位置,进而摧毁解放军的炮兵阵地。
且不说解放军目前已经装备了性能更为优越的SLC-2E远程多功能炮兵定位雷达,解放军炮兵的信息化水平和多兵种协作能力也是印度所无法想象的,凭借先进的战场情报能力,装备反辐射导弹的解放军察打一体无人机完全可以在大规模火炮射击前就干掉印度的炮兵雷达,我们的03远程火箭炮发射的制导火箭弹,可以在助推阶段进行变轨,轻松规避敌雷达对我方炮位的定位。总之,面对解放军无孔不入的打击能力,这款雷达发挥的作用其实相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