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硬刚以色列!这次真主党能否顶住? | |
www.wforum.com | 2024-10-01 00:07:41 装甲铲史官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编者按:哈马斯与以色列的战争即将打满一年,而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冲突也在近期迅速升级。继9月初的BP机爆炸案之后,以军持续空袭黎巴嫩,同时集结兵力,准备对黎巴嫩发动地面进攻,以黎已经濒临全面战争的边缘。回顾历史,以色列曾三次入侵黎巴嫩,甚至占领黎巴嫩南部长达18年之久。然而,2006年以色列第三次出兵黎巴嫩却遭到真主党武装猛烈还击,竟未能达成目标,堪称自中东战争爆发以来以色列首次军事受挫,真主党是如何做到的?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大举越境袭击以色列,从而揭开了持续至今的哈以冲突。在哈马斯发难的次日,黎巴嫩真主党便积极响应,在以黎边界发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以空袭还以颜色,你来我往也拉扯了近一年之久。随着以军全面占领加沙地带,以色列开始将军事打击的重心转向北方。 2024年9月,以色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BP机爆炸案”,杀伤了大量哈马斯人员,继而加大对黎巴嫩的空袭力度,导致上千人伤亡,数以万计的平民流离失所。9月27日,以色列宣布成功“斩首”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与此同时,以色列陆军也陈兵以黎边界,随时可能对黎巴嫩发动地面进攻,连美国总统拜登都公开表态,中东或爆发“全面战争”,局势紧张可见一斑。 如果以色列执意对黎巴嫩全面开战,那将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以军第四次入侵黎巴嫩领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力量对比上以色列占据绝对优势,但上一次兵犯黎巴嫩,即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却未尽全功,首次领教了真主党的厉害,以至于以色列还建立了特别委员会调查失利原因,总结得失教训。18年前的这场战争究竟因何而发?真主党又是如何让以军吃到苦头的?这还要从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历史积怨谈起。 北方出了个真主党! 黎巴嫩于1946年正式脱离法国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由于黎巴嫩在政治、宗教、民族各方面都呈现多元化,各派势力相互制衡,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激烈冲突中成为“旁观者”,并未积极参与,以至于在20多年间以黎边界大致保持平静,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1970年至1972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因为恐怖袭击行动而受到约旦的驱逐,转移到黎巴嫩南部继续从事反以活动,激化了黎巴嫩国内的政治对立,于1975年爆发了黎巴嫩内战。为了报复巴解组织的频繁袭击,以色列军队于1978年3月发起为期7天的军事行动,将巴解组织逐出黎巴嫩南部。在联合国斡旋下以色列在当年年底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但在当地扶持了基督教民兵组织南黎巴嫩军,对抗阿拉伯激进组织,联合国维和部队也进驻黎南部,建立缓冲区。 ■1978年3月入侵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军队。 随着黎巴嫩内战愈演愈烈,巴解组织的袭击行动也愈发活跃,促使以色列在1982年6月挑起第五次中东战争,即第一次黎巴嫩战争,数日间就占领了黎巴嫩大部分地区,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巴解组织被迫全面撤出黎巴嫩。以色列虽然逐步撤军,但在黎巴嫩南部保持驻军,继续支持南黎巴嫩军维持治安,直到2000年才全部撤出。然而,第五次中东战争产生了一个令以色列始料未及的后果:虽然赶走了巴解组织,却在黎巴嫩本土催生出另一支什叶派激进组织,这就是1985年正式成立的真主党。该组织最初以结束以军对南黎巴嫩的武装占领为目标,与南黎巴嫩军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同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在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成为该国最大的反对派。2000年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决议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南黎巴嫩军随即解散,而真主党趁机控制了黎巴嫩南部。 ■1982年6月第一次黎巴嫩战争期间,一队以色列士兵沿公路行进。 以色列的撤军并未改变真主党的反以立场,该组织以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三国交界处的舍巴农场存在领土争议为由,继续与以色列兵戎相见。从2000年至2006年,真主党对以色列境内发动了200余次袭击,造成31名以色列人死亡,104人受伤。真主党的袭击以火箭弹攻击或炮击为主,有时也利用地道渗透袭扰并劫持人质,真主党希望以此迫使以色列释放羁押的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囚犯。然而,正是2006年7月真主党的一次越境袭击行动成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的导火索。 漂亮的伏击,糟糕的后果 2006年1月,巴解组织激进派别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但以色列和美国对此表示不满,对哈马斯实施经济封锁,哈马斯则于6月间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引发了新一轮巴以冲突。真主党立即对哈马斯的行动表示支持,并在北方积极策应,计划实施一次越境捕俘行动。 ■经过多年发展,黎巴嫩真主党已经成为以色列周边最强大的反以势力之一。 7月12日上午9时,真主党对以色列北部边界附近的多个定居点和以军哨所实施牵制性火箭弹袭击,并破坏了以军设置的监控摄像头。在火箭弹袭击的掩护下,一支真主党小分队穿过边界围栏,渗透到以色列境内约200米处,隐蔽在边境小村扎里特附近的一条干谷内,等候目标出现。不多时,一支由2辆悍马车组成的以军巡逻队由附近的105号哨所出发,沿边界道路巡查,当他们完全进入伏击圈后,真主党武装从黎巴嫩一侧用反坦克导弹和重机枪首先发起攻击,当场击毁1辆悍马,而隐蔽的小分队也果断出击,在一番交火后,车上的7名以军士兵中有3人被打死,2人受伤,2人被俘,真主党成员拖着俘虏穿过边界,乘坐早已备好的汽车迅速撤离,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武装越境袭击以军巡逻队的现场影像。 以军的反应倒也迅速,在确认2名士兵失踪后仅20分钟,就组织了一支救援分队,由1辆“梅卡瓦Mk III”坦克、1辆装甲运兵车和1架直升机组成,从袭击位置越过边界,进入黎巴嫩境内搜寻被俘以军士兵的踪迹,不料再次落入真主党的陷阱。以军坦克被一枚300千克的路边炸弹当场报销,车上4人无一幸免,随后又遭到迫击炮袭击,再死1人,救援分队被迫退回以色列境内。 7月12日的越境袭击行动被真主党命名为“真实承诺”,共造成8名以军死亡,2人受伤,2人被俘,击毁1辆坦克和2辆悍马车,真主党方面无一损失,堪称完美!真主党随即要求用2名战俘交换被以色列关押的4名黎巴嫩囚犯,然而,以色列的反应异常强烈。时任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称此次袭击是“战争行为”,并指责黎巴嫩政府应对此负责,毕竟有2名真主党成员在黎政府中担任部长职务。黎巴嫩政府否认对此次袭击知情,但以色列人的报复已在路上。 ■2006年时的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左)和以军总参谋长哈鲁茨(右)。 早在以色列内阁做出正式回应之前数小时,以色列军队就对黎巴嫩境内目标展开炮击和空袭,主要目标包括道路和桥梁,以及真主党的军事设施,贝鲁特国际机场也遭到攻击。7月12日当天,以色列内阁授权总理和国防部长在黎巴嫩境内展开军事行动,以军总参谋长丹·哈鲁茨声称,如果真主党不释放被俘士兵,“将使黎巴嫩倒退20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就此爆发! 海空封锁+狂轰滥炸 尽管表面看来,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攻击是对7月12日袭击事件的报复,但战后有媒体披露,早在此前两个月,以色列和美国政府已经就对黎巴嫩真主党开战达成一致,而总理奥尔默特在四个月前就已经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消除真主党的威胁。以色列军队在战争首日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次战争是早有预谋的。 ■整队待发的以色列空军F-16机群,强大的空中力量是以色列称霸中东的最大本钱之一。 与前两次入侵黎巴嫩相仿,以军的进攻是以大规模空袭和炮击揭幕的,同时对黎巴嫩的海上和空中通道设施全面封锁,以阻止真主党从外部获得援助。在战争的第一天,以色列空军、炮兵和海军舰艇就向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目标实施了超过100次攻击,包括兵营、军火库、指挥部、哨所以及火箭弹发射阵地等,黎巴嫩南部的桥梁、道路和加油站也遭到系统的破坏,以军声称此举在于瘫痪真主党的交通网络,阻止其转移被俘以军士兵。此外,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的真主党总部、主要办公机构和高层领导者的住宅、真主党控制的电台和电视台均被列入以军的打击目标。 ■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期间被以军空袭摧毁的黎巴嫩建筑物。 以色列空军在战争最初48小时的行动堪称教科书式的作战,以极高的效率向黎巴嫩境内的预定目标投掷了大量弹药。在过去六年间,以色列情报部门经过不懈努力查明了83处真主党目标,可是到战争第四天以色列军方就宣称全部目标均被摧毁。以色列空军还报告称在34分钟的空袭中摧毁了真主党的59部中远程火箭发射器,使其远程打击能力削弱了三分之二。此后,以色列空军将空袭范围由黎巴嫩南部扩展到黎巴嫩全境,甚至黎巴嫩最北部的城镇都没能躲过以军的炸弹,而首都贝鲁特在战争期间遭受了超过100次空袭和炮击!以军上报的辉煌战绩令总参谋长哈鲁茨在7月13日就向政府报告:“我们已经赢得战争。”然而,事实证明他高兴得太早了。 ■黎巴嫩真主党的简易火箭弹发射器,在2006年时真主党估计拥有12000部火箭弹发射器。 尽管遭到以军优势火力的压制,真主党还是通过分散隐蔽的方式保存了大多数火箭发射器,并持续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作为反击。据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多年后透露,他们事先已经得到情报,将大部分装备都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从7月12日到8月13日各方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协议,真主党的火箭弹每天都飞越以黎边界,在以色列境内炸响。据统计,真主党在战争期间发射了3970枚到4228枚火箭弹,平均每天超过100枚,这种密度是两伊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其中122毫米火箭弹约占95%,其战斗部约30千克,射程为30千米,但精度很差,估计仅有23%击中城市或定居点,其余均在落在野外,造成的物质损失很有限,但对于以军而言却倍感尴尬,因为它从未能阻止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外界估计,真主党拥有12000部火箭弹发射器,而以军仅摧毁了约100部而已。 ■2006年8月12日,真主党发射的火箭弹落入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市区。 在海上,以军也遭到真主党的有力反击。7月14日,在贝鲁特近海巡逻的以色列海军“哈尼特”号护卫舰被真主党发射的反舰导弹击中舰体后部,造成4名舰员死亡,幸运的是未伤及要害,依靠自身动力返回基地进行修理。据悉,真主党装备的反舰导弹是伊朗提供的,很可能是中国出口的C-802型反舰导弹的仿制版本。 ■2006年7月12日至8月13日以色列空军空袭黎巴嫩的示意图,主要集中在黎巴嫩南部,但空袭范围涵盖黎巴嫩全境。 在战争中,以色列军队的火力不可为不猛,据统计以色列空军出动11897架次,超过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是1982年入侵黎巴嫩时的两倍!以色列炮兵发射炮弹17万发,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两倍!以色列海军也发射炮弹2500发。然而,成千上万吨钢铁炸药并未给真主党造成太多损失,反而破坏了大量民用基础设施,包括640千米公路、73座桥梁、25座加油站、900栋商用建筑、350座学校,2座医院和15000栋民宅,近千名平民死于非命。 笨拙的军队,难缠的对手 如果说以色列空军的作战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那么以色列陆军的地面进攻则是缺乏准备和漫不经心的。实际上以军起初并不打算发动大规模地面攻势,寄希望于空军和炮兵的狂轰滥炸就能使黎巴嫩人屈服,或者在黎普通民众和真主党之间制造裂痕,使后者失去立足之本。正基于这种想法,起初以色列陆军在北部仅部署了三个旅数千兵力而已,直到8月初才增兵至10000人,在战争结束前夕突击动员了三个预备役师,使兵力规模增加到30000人。相比之下,1982年的第一次黎巴嫩战争,以军地面部队连同附属的准军事武装兵力超过10万人! ■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期间,迎着朝霞向黎巴嫩前线开进的以色列士兵。 以色列陆军不仅兵力投入不足,而且作战准备也是漏洞百出。由于多年没有打过大规模陆战,从指挥官到普通士兵都缺乏经验,训练水平也不高,后勤供应更是一塌糊涂,有的部队在进入黎境内后甚至断水断粮数日,只能四处搜罗民宅,寻找食物和水源。黎巴嫩南部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不适合坦克装甲部队的大规模行动,加之以色列空军的轰炸使大量道路交通设施受损,进一步降低了以军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使其装甲优势难以得到发挥。 ■2006年7月22日,以色列的M109自行榴弹炮向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目标实施炮击。 最让以色列陆军意外和头疼的问题是,他们的对手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军前两次入侵黎巴嫩都是以巴解组织为作战对象,在以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巴解组织几乎难以做出有效的抵抗,被打得七零八落。然而,真主党却截然不同,由于得到伊朗的大力支持,真主党武装获得了良好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他们在轻武器之外还装备了防弹背心、夜视仪、反坦克导弹和现代化的通信器材,尤其擅长小分队机动作战,甚至还伪装成以军部队进行渗透突袭。此外,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经营多年,早已构筑了大量防御据点,它们都经过精心伪装,拥有多个出口,彼此之间通过战壕和地道相连,非常便于机动转移。真主党成员还经常利用地道隐蔽出击,打了就跑,令以军防不胜防!真主党武装的作战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尽可能让以军多流血,使其无法承受损失而退兵。 ■2006年7月24日黎巴嫩前线,以色列士兵将负伤的战友送下火线。 当以军大部队在500~600辆坦克的支援下越过以黎边界时,他们立即陷入游击战的泥潭中,遭到真主党武装从各个方向以各种武器实施的攻击,其中威胁最大的是伊朗制造的反坦克导弹,这从以军坦克的战损情况就可证明。据以军统计,在战争期间有52辆“梅卡瓦”主战坦克因敌方火力受损,其中45辆受到反坦克导弹攻击,有22辆装甲被击穿,多数是“梅卡瓦II/III”型,但也有5辆最新的“梅卡瓦IV”型被破防。不过,“梅卡瓦”坦克卓越的生存性还是经受住了考验,最终仅有5辆彻底损毁,其中1辆被路边炸弹炸毁。其余受损坦克除了2辆以外均得到修复并重新服役。除了打击坦克外,真主党还用反坦克导弹袭击以军占据的建筑物,迫使以军不敢轻易在建筑物中长时间停留。 ■在清剿作战中,一名以色列士兵向真主党的掩体内投掷手榴弹。 以军地面部队行动迟缓,进攻乏力,令总参谋长哈鲁茨大为不满,将负责指挥的北方军区司令乌迪·亚当解职,由自己的副手摩西·卡普林斯基接替,而亚当则对政府和军方高层开炮,将作战失利归咎于上层的无理干预。卡普林斯基也没有给以军的地面攻势带来起色,依然举步维艰,在某处据点,仅仅50名真主党成员就拖住了以军一个师,即便最终依靠坦克和火炮强推据点,守军也早已利用地道溜之大吉。尽管以军宣称打死了500~700名武装分子,但仅抓到4个俘虏,这种令人疲惫的战斗也让以军士气极度低落。 鏖战一月,两手空空 以色列陆军在黎巴嫩南部苦战了近一个月,以色列空军也把能炸的目标统统炸了个遍,可是真主党的抵抗强度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发激烈,特别是进入8月之后火箭弹袭击密度明显上升,每天都有100~200发火箭弹划破天际,让以色列平民人心惶惶。 随着时间推移,国际社会也开始积极斡旋以黎冲突。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无异议通过了第1701号决议,敦促冲突各方停火。黎巴嫩和真主党于8月12日接受决议,以色列于8月13日也无奈接受,除了外部政治压力和前线僵局外,到战争后期以军弹药储备告急也是以军同意停战的原因之一。停火协议于8月14日上午8时生效,但直到一个月后以军解除对黎巴嫩的海上封锁后,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才最终落幕。 ■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现场,根据2006年8月11日通过的1701号决议,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被要求无条件停火。 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均宣称自己是胜利者,真主党通过抵抗保住了自己在黎巴嫩南部的地盘,虽然根据联合国决议将在南黎巴嫩部署1.5万人的维和部队,但无论黎巴嫩政府还是联合国都没有如以色列所愿,解除真主党的武装,它依然作为坚强的反以堡垒屹立在以色列北方。反观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几乎一无所获,摧毁或削弱真主党的目标落空,尤其是对比双方的人员损失更是如此。以军在34天的战斗中121人被杀,1244人受伤,以色列平民有44人死亡,1384人受伤。真主党方面有250人被杀,约600人受伤,黎巴嫩平民有1100余人死亡,超过4400人受伤。 ■2006年8月14日停火生效后,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南部撤退。 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对于自第一次中东战争以来横行无忌的以色列军队而言,无疑是一场难以言表的失败。战后,以色列政府特别组织了一个委员会,由退休法官埃利胡德·维诺格拉德担任主席,对以军失利的原因展开调查,导致包括总参谋长哈鲁茨在内的大批以军高层辞职。从根本上说,以军的失败最大根源还是在于轻敌和过于依赖空中优势,他们显然低估了真主党武装的能力,而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焉能不败? ■在以黎边界巡逻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然而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从未得到切实维护。 作者有话说:在以黎冲突升级,全面战争濒临爆发之际,回顾真主党与以军的首次正面硬刚很有意思,不难发现当年南黎巴嫩战场的场景与今日加沙和以黎边境的交火何其相似。当然,今天以色列通过更诡密的手段和更精准的斩首,在地面进攻开始前就重创了真主党,应该说也是汲取了当年的教训。真主党及其背后的伊朗还不会轻易屈服,至于真主党能否复制18年前的胜利,还需拭目以待。 |
|
|
|
相关新闻 | |
歼-31试飞照曝光,化身大头鹰!至少6个买家 | |
14年磨一舰?这就是俄不买054A舰的结果 | |
瞒不住了! 乌军F-16损失已达6架? | |
毁灭性打击!20名重大疑犯被押解回中国 | |
塞尔维亚称无法收到歼-10CE才会选法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