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中国军工崛起,美国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www.wforum.com | 2024-11-18 20:32:2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尖端装备让人直呼惊叹!

同时,中国军工崛起的话题再次成为了国际热门,尤其是美媒的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担忧的症结到底在哪?

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一针见血地总结了美国对中国军工崛起的四个担忧原因,真是句句说到点子上。

一、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生产转化力

中国军工让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那就是“快”!

不少军迷感叹,中国的装备更新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美国“从提出实验室原型到实现量产,往往耗时十几年”,可我中国的研发和量产几乎是无缝衔接,迅速高效。

据《华尔街日报》2024年的报道,中国军工背靠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链,凭借超高效率的制造系统,实现了几乎以年为单位的研发量产周期。

这种节奏不仅让美军方吃惊,也让全球军迷叹为观止。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链和技术工人群体,从原材料加工到高精度制造全都能独立完成,这让我们在武器装备的量产上事半功倍。

美国的军工体系也很强大,但其生产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个承包商,效率显得相对拖沓。

例如,美方制造一款战斗机,从设计到量产要经过多方审批、无数次测试,再加上各种预算审核、技术确认等流程,时间之长让人抓狂;

而我中国依靠自有的密集供应链,技术转化的速度让人咂舌,不少装备都已实现快速量产。

珠海航展上的无人战斗机编队、反无人机系统等装备的量产展示,不仅显示了中国的制造效率,也让美国感受到压力。

二、强大的战时消耗支撑能力

有高效率的生产体系支撑,战时消耗自然也就更有保障。

俄乌冲突的现实告诉我们,战争耗费巨大,无论是士兵人力还是武器弹药的补充都得跟得上。

这场冲突中,俄罗斯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持续补充弹药和装备,展现出超强的支撑力。

美媒《国防新闻》报道指出,美国对自己的战时消耗能力很有信心,但一旦进入长时间的高强度战斗,工业体系的弱势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的战时支撑力不仅在于高效率的工业生产,还有在全球市场中积累的物资储备。

美国对此可谓是“既羡慕又担心”,担心的是在一场持久冲突中,中国工业的强大消耗能力能否为中国海陆空全面作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航展上展示的无人作战机、导弹和反导系统,都向外界展示了中国装备的量产和储备能力,这让美方不禁心生忧虑。

毕竟在长时间消耗战中,一旦消耗能力不足,战局就会显得被动。

三、尖端科技创新能力的突破

珠海航展上最耀眼的无疑是那些尖端科技武器,特别是六代机和无人机航母等先进装备。

美国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指出,中国在尖端技术方面的进步比过去大幅提高,特别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走在了前列。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六代机、隐身无人机等装备不再是美苏时代的模仿和借鉴,而是逐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以高超音速武器为例,这种突破性装备不仅让中国拥有了全球领先的武器技术,也在战术和战略层面上赋予了军队全新的战斗力。

据美国智库“兰德公司”2024年发布的数据报告,美国现有装备在高超音速武器上的更新频率远不及中国,这让美军方在新型装备上面临压力。

此外,国产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已远超军事需求,达到了可以支撑多种任务的广泛用途。

电磁武器、隐身轰炸机、电磁战等装备更是让美军感到前所未有的技术压力。

中国的创新能力是近年来全球军工领域最大的亮点之一,展示出中国军工不再是模仿追随,而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和设计体系。

四、科研人才逆流带来的创新环境提升

过去,科研人才的流向对美国发展一直是个有利因素。大量顶尖科学家聚集在美国,为美国带来了丰厚的科研成果。

然而近年来,科研人才的流向发生了变化。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离开美国,寻找更加开放和支持的科研环境。

《联合早报》指出,中国日益开放的科研环境、充足的研发资金和优厚的科研待遇,使其成为国际科研人才的新选择。

高端人才的流入自然带来更多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纳米技术等尖端领域的进展也与科研人才流入息息相关。

以纳米材料为例,这种材料应用在武器上使得中国武器的隐身效果更为卓越。

这一变化让美国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科研环境已经成为全球人才流动的新选择地,而美国却正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从人工智能到太空科技,中国科研环境的提升让美国感到措手不及,特别是当“创新之国”的光环逐渐被中国赶超时,美国的焦虑就更加明显了。

结尾

当我们手握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依托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源源不断的科研人才,面向未来的军工版图,中国将继续推进装备的高端化与技术升级,拥有更为强大的国防实力。

(0)
相关新闻
国际防务展开幕 伊拉克总理直奔中国展台豹-2A6性能严重虚标 99A坦克工程师白忙了?
澳大利亚研究“金属风暴”20年,被中国反超?歼教-9换装歼-20同款平显,真有必要?
海试111天 福建舰还要多久加入三航母编队?中国研发世界上最强机枪,针对极音速武器
不到半年就泄密 歼35A核心数据被卖了?铜矿危机逼出黑科技?中国的塑料子弹
俄专家:红旗-19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歼-20阴影下的日本F-35,有多憋屈?
50年的老导弹,中国为何仍在生产并列装飞龙60A能力过于全面 火箭炮秒变察打一体
告别“突突突”,中国电磁枪改写战争剧本中国首款!飞龙-60A新型战斗部画面首次公开
首架,中国“F-35靶机”曝光?155毫米舰炮,在071型首舰上试装?
山寨俄罗斯!中国主力导弹出口中亚乌克兰当废铁卖的加油机 在中国发展如何?
中国750毫米火箭弹 成妥妥的战术弹道导弹巴基斯坦发射中国导弹 精准贯穿海上靶船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中国军工"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光纤无人机曝光 实现超远距离致命一击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
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菲律宾被川普摆了一道 南海反包围开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光纤无人机曝光 实现超远距离致命一击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
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菲律宾被川普摆了一道 南海反包围开始
俄专家谈中国非核“氢弹”:一种新型热压弹
美军轰炸机突然飞抵日本 要掀桌子了?
中媒痛批:“美国佬又选这日子搞事情,太坏
翻脸了 乌克兰召见中国大使
俗语“女不进藏 男不入川”是何道理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