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俄乌冲突提醒了中国:歼-7、59式扔不得
www.wforum.com | 2024-12-27 09:11:4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24年12月,俄乌冲突再度激起了全球对于老旧武器库存的讨论,特别是对于中国是否还需要继续保存过时装备的问题。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军工产能,生产新型武器的速度和效率令人惊叹。

那么,像歼-7战机、59式坦克这样的“老兵”是否该被彻底淘汰呢?这一问题不仅关乎未来的军事战略,还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

图片

俄乌冲突:老旧武器的“重生”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军队的军事库房中开始启用了大量苏联时期的武器。

随着战事的升级,俄罗斯逐渐启用那些封存多年的苏联遗留装备,包括T-80坦克、BTR-60装甲车、以及一大批老式火炮。

这些武器虽然在技术上远落后于现代武器,但在俄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却意外地发挥了作用。

俄罗斯的这一决策源于军事资源的极度短缺。

由于俄乌冲突的持续消耗,俄罗斯不得不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武器库中找寻补充装备。

2023年,俄罗斯军队甚至启用了大量原本应当退役的装备,用以弥补武器缺口。

这一现象引发了全球对于储备老旧武器的重新讨论。

图片

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需求大不相同。

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来自邻国的陆上进攻,而是海上和空中的威胁。

中国的防线得天独厚,南部有东南亚的天然屏障,西南有横亘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部远东也难以形成威胁。

因此,即便发生大规模战争,绝不至于像俄乌冲突那样陷入资源紧张的境地。

但即便如此,近年来网上关于是否还需要保留中国老旧武器的讨论却没有停息。

中国现有的59式坦克(2020年数据约500辆)和歼-7战机(2023年数据约100架)等装备,是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老兵”,它们的未来究竟如何?是否也能像俄罗斯那样,在特殊情况下再次投入使用?

中国的军工产能:能够快速生产现代化武器

与俄罗斯在启用过时装备方面的被动不同,中国有着充足的生产能力来支持新型武器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不仅是世界钢铁生产的霸主(2023年中国钢产量约10.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大国,拥有极其强大的军工生产体系。

2023年,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10.2亿吨,其中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工业以及军事装备制造。

钢铁是武器生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坦克、战机等重型武器的制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钢铁产量为7500万吨,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因此在军事装备的生产能力上,俄罗斯远远无法与中国竞争。

图片

除了充足的钢铁产能,中国的军工技术也远远超过了俄罗斯。

例如,歼-7战机和59式坦克虽然在过去是中国的“主力”,但与今天的歼-20战机和99A主战坦克相比,已经无法匹敌。

在设计、速度、火力等方面,现代武器无论在技术还是性能上都要远胜于这些老旧装备。

对比实例:拿歼-7和歼-20战机进行比较,歼-7作为中国的“老一代战斗机”,采用的是60年代的技术,虽然曾在上世纪为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面对现代空中作战环境时,其性能明显处于劣势。

而歼-20作为中国最新型的隐形战机,不仅具备超音速巡航、隐身能力,还拥有更强的电子战能力和更高的战场适应性。

从这些战机的对比来看,歼-7显然已不再是中国的首选装备。

储备老旧武器的利与弊

回到储备老旧武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是老旧武器的性能问题,这些武器往往存在技术过时、维护难度大、可靠性低等问题。

例如,59式坦克虽然曾是中国的主战坦克,但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其火力、机动性、装甲防护等方面早已无法与现代化坦克媲美。

而歼-7战机虽然在冷战时期有过辉煌,但由于采用的是过时的雷达、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其作战能力远逊色于当前的战斗机。

图片

老旧武器在储备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其可靠性。

尤其是坦克和飞机这样的重型装备,一旦长期储存,容易出现部件老化、系统故障等问题。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启用了大量过时的苏联武器,其中不乏技术无法恢复或修复的装备。

例如,俄罗斯大量启用的T-80坦克中,就有许多因长期储存而无法顺利投入战斗的情况。

但储备一些轻型武器和弹药是有意义的。

炮弹和子弹这种物资相对易于储存,且可以在战争初期快速补充。

即便这些物资存放多年,只要没有受潮,仍然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可用性。

在2007年,美国军方曾购买了上世纪70年代由中国援助给阿尔巴尼亚的子弹,这些子弹在阿富汗战场上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中国是否仍需保留老旧装备?

随着中国工业和军工能力的迅速发展,是否还需要像俄罗斯一样储备大量老旧武器,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像59式坦克和歼-7战机这样的老旧装备,其现代化程度远低于当前新型武器,是否应继续保留,可能更多取决于未来是否有可能发生“极端”的战争局势。

然而,无论如何,随着新型武器的不断出现和军工产能的提升,中国的军事战略显然更倾向于通过“快速生产”而非“长期储备”来应对可能的战争。

中国的钢铁产量、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足以保证我们在战争中的弹药、装备补给不断。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阿萨德公开声明:俄罗斯强迫我撤离了家园
阿塞拜疆客机空难 飞行员面对导弹已尽力
台海将有大事?大量台湾部队正在集结
六代机?抬头看见有个三角形在天上飞
中国两款新战机同时亮相 美国“破防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阿萨德公开声明:俄罗斯强迫我撤离了家园
阿塞拜疆客机空难 飞行员面对导弹已尽力
台海将有大事?大量台湾部队正在集结
六代机?抬头看见有个三角形在天上飞
中国两款新战机同时亮相 美国“破防了”
朝鲜士兵被无人机一炸一个准 三三制战术已
这是什么飞机? 给它的伴飞是J20
中国新增1艘特种舰 暗示核潜艇规模激增?
山东舰在遭电磁干扰 055大驱顶在第一线
网传中国第六代战斗机试飞,歼-20伴飞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