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阵亡只有45100人 可信度能有多大? | |
www.wforum.com | 2025-02-06 19:07:00 熊熊点兵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受访中提到了乌军的伤亡数,其中提到乌军阵亡45100人,负伤39万人。 从这个伤亡数据来看,乌军阵亡负伤比达到了1比8.85,不知道的还以为乌军是在俄罗斯境内打治安战呢!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 乌军掌握了俄乌战场的制空权?乌军有大量的直升机,可以从前线抢运出伤员?乌军有足够的现代化医院,可以迅速收治前线抢运的伤员?乌军能够控制战场,可以从容地让直升机降落? 不用太复杂的思考我们就知道,乌克兰对俄军的上述优势根本就不存在,甚至说是全面劣势。 泽连斯基也说了,我们乌军之所以伤员数远大于阵亡数,那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39万人的伤员数中,还包含了重复受伤的情况;即存在有的伤员负伤救治好后,重返战场再次负伤的因素。 这个情况当然存在,各国军队中都会有这种情况。 但这跟乌军伤员数远大于阵亡数能有啥关系呢?要不咱就扣除伤员的重复统计数,只计算受过伤的人数——可为何乌克兰又不这么说呢? 因为现在的这个数据,它本来就是生生“造出来”,首先来回应美国,进而回应外界的。 在将近两个月前的2024年12月8日,美国总统川普称乌军损失了40万人,但他没说这是阵亡数还是伤亡合计。 泽连斯基几个小时后就回应称,乌军当时的阵亡数是43000人,伤员则有37万人。 这两个数据加起来恰好就是40万的伤亡量级,可以说是很好地应和了川普的数据。但是又通过自己的主动解释,对外界强调了这些伤亡中,其实阵亡只有一小部分而已。 而且伤员看起来很多,但又强调包括轻伤员和重复统计因素,所以就“消释”了相关影响。 现在两个月时间过去,更新版的阵亡45100人以及负伤39万人,其实就是上述数据基础上的“更新版本”。 大家都是长期关注俄乌战争的朋友了,肯定知道乌军是不轻易透露自己伤亡情况的。尤其是在迫不得已谈到的时候,一般也不提负伤数如何,而只谈阵亡数如何。 而上一次将伤亡合计全部提到,其实也是灭西方政要嘴巴里放出来的火。 比如2022年11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乌军当时已经阵亡了10万人;后来各方灭火称,这其实是伤亡合计,而乌军当时的真实阵亡最多只有13000人,而剩下的87000人则都是伤员。 大家都知道,这很名言就是在玩弄伤亡概念和数字游戏。 没想到在两年之后,同样的手段又用在了针对川普所提的数据上。而且采取的策略是一样的,都是既在总数上不驳对方的面子,但在数据构成上去做文章,于是就出现了离谱的阵亡负伤比。 而这样的阵亡负伤比,很显然不符合乌克兰战场上乌军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在俄军的重火力打击下,乌军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大家平日能看到的战场杀伤视频,大多是无人机拍摄下对个别目标的打击;然而战场上的很多重大杀伤,未必有特别详尽的视频展现。 比如在现在的俄乌战场上,两军平时都在地下掩体内,或者说没有军事化的掩体,也会在村镇房屋的地下室内。 俄军现在经常使用的战法是滑翔制导炸弹来轰击乌军的坚固防御地带,这玩意炸到目标之后,爆炸中心点附近是不会有活物的。 然而我们在战地视频中,只能看到一团爆炸,而看不到其中步兵的折损。 事实上很有可能整个连、排的乌军都伤亡于地下工事内,但是论直观的杀伤,却不如无人机投弹对一两个单兵的毙伤,然后再将此类战果集中展现。 而且乌军现在的载具严重缺乏,大量所谓的机械化部队中,是以民用车来运兵的。 在己方不掌握制空权,重火力也只有对方几分之一的情况下,从前线撤离伤员非常困难。 乌军自己经常对俄军使用无人机打击战术,可问题是这些手段俄军同样也有,后者甚至还有乌军不具备的重火力和空中打击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泽连斯基所承认的乌军阵亡只有45100人,实在是难以服众。 而且阵亡数如果为此,重伤伤残数与之相当,再计算了俘虏因素,那乌军的不可恢复性损失只有10万人左右。或者我们进一步讲,将10万人再翻倍,以20万人计。 如果真的只有这些不可恢复性减员,那么乌军的征兵压力根本就不可能达到现在这种地步。 要知道,现在的乌克兰已经将全部现役、预备役、民兵、警察、边防,甚至监狱人员都用上了。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性强制动员,这些信息在各种渠道都能确认。 即便考虑到乌军扩编规模的因素,那么其也不至于在绝对减员10万、20万量级的情况下,就令前线的战列部队出现严重缺编的情况。 甚至于乌军都着急到用空军技术人员来前线当步兵的程度,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的阵亡45100人是严重的“缩水”数据;甚至更直白点说,这只是乌克兰官方愿意承认并发放抚恤金的数据。 |
|
|
|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