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验“非核氢弹” 都被文字给忽悠了? | |
www.wforum.com | 2025-04-22 15:39:48 儒雅随和老泰勒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核武器拥有堪称毁灭性的杀伤力,虽然军事价值非凡,但却很容易带来诸如国际政治舆论、国际外交和人类伦理道德等领域的争议等麻烦。不仅如此,如果是有核国家遭到对手国家的核武器打击,就很容易引发危及整个人类文明和世界的“全球核战争”。因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核武器再也没有真正走上战场,各有核国家均对运用核武器一事表现出较大的克制和理性。 氢弹爆炸 于是,既然核武器不能轻易使用,那为了追求更大的杀伤效果且不至于带来诸多敏感问题,人们自然会想办法提高常规武器的威力。而今,南华早报的一则名为《科学论文显示,中国测试非核氢弹》的报道,一下子就在国内互联网上引爆热议,诸多自媒体纷纷扩散关于所谓的“中国非核氢弹的威力堪比核武器”等言论。那么,事情真是如此吗?不好意思,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南华早报对此事的报道 从南华早报引用的论文内容来看,“非核氢弹”中不包含核武器中常见的铀和钚,主要是对氢化镁药柱进行爆炸激活,对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爆炸反应威力进行研究测试。其亮点在于,一次爆炸发生后,被炸药爆炸所点燃的氢化镁瞬间开始燃烧并释放氢气,易爆的氢气会很快达到爆炸浓度极限并发生二次爆炸。 部分自媒体对此事的转发和评论 部分自媒体对此事的转发和评论 由于镁的燃点很低,故二次爆炸所产生的温度可快速点燃被释放出的氢化镁,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较长时间的燃烧。据悉,爆炸过程中,“非核氢弹”产生了约1000摄氏度的高温,持续爆炸时间约为15秒。 显然,稍有化学知识的人便不难发现,“非核氢弹”的爆炸反应原理,的的确确与人们口中“神乎其神”的氢弹“丝毫不搭边”。前者可视作是对氢气的一种活用,而后者虽然名字里带“氢”,但其核心反应其实是依赖氢的两种同位素,即氘和氚。原因很简单,自然界中普通的氢若想实现聚变,需要极高的压力和温度才能实现,氢弹难以在弹体内部实现这一环境状态。再加上氢聚变的反应速率非常慢,并不符合爆炸后瞬间实现核聚变并带来毁灭性杀伤的需求,故而氢弹对氢的依赖其实非常小。 日常陶瓷烧制即可来到1000摄氏度以上 至于说一些人提到的“非核氢弹”是一种“威力近乎核武器”的常规武器,这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读。无论是采用核裂变原理的原子弹,还是采用核聚变原理的氢弹,它们在链式反应下爆炸后所释放出的瞬间能量,均远不是各类常规武器能轻易比拟的。就以“非核氢弹”爆炸式产生的约1000摄氏度高温为例,这大概是烧制建筑陶瓷中的中温陶瓷所需的温度,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即可实现。而原子弹爆炸所释放的高温热量,足以达到数千万摄氏度,氢弹释放的高温热量更可达上亿摄氏度,“非核氢弹”绝无法与它们相比。 “非核炸弹”更多追求的是空气中的长时间燃烧 不仅如此,既然“非核氢弹”的药柱由氢化镁制成,那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其主要追求的效果,并不是以冲击破的方式杀伤目标。毕竟,氢气的爆炸范围远小于燃烧范围,空气中的氢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并被引爆后,其带来的更多危害在于燃烧,而非爆炸冲击波。这就与主要以冲击波为能量释放和杀伤原理大头的原子弹和氢弹,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温压弹二次爆炸瞬间 反应原理和杀伤机制说完了,于是我们该如何较为正确地看待“非核氢弹”呢?老泰勒认为,“非核氢弹”其实更像是一种“升级版温压弹”。温压弹基本可视作是云爆弹的改进升级版本,具有二次爆炸的特点。在一次爆炸中,温压弹会释放出大量可燃气体或可在空气中漂浮的可燃溶胶,随后这种气云会在二次爆炸中释放冲击波和高温。通常来说,战场开阔地带缺乏隐蔽物的人员目标,很容易受到温压弹所带来的冲击波杀伤和高温杀伤,高温主要会灼伤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和脆弱的呼吸道。 温压弹更适合在封闭环境下起爆 但在更多情况下,温压弹更适合打击工事或地下洞穴内的目标。这是因工事或地下洞穴的封闭程度较高且容积有限,温压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会顺着隧道延伸,并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最大杀伤。此时,受封闭环境的影响,温压弹爆炸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的特性,还会带来在开阔地带所没有的第三种杀伤机制,即因消耗大量氧气而让封闭环境下的人员缺氧窒息而死。 封闭环境下的地下指挥所 大多数情况下,温压弹的两次爆炸和所产生的燃烧时间会维持在2~5秒左右。在这方面,“非核氢弹”则可达约15秒,可实现更久的高温杀伤和氧气消耗。因而老泰勒认为,“非核氢弹”比现有的温压弹更适合打击诸如大型堡垒、工事和地下坑道等目标,前者也更像是“威力升级版”的温压弹。 “非核氢弹”难以同氢弹相提并论 所以说,无论是反应原理还是杀伤机制,抑或是实际杀伤力,“非核氢弹”基本都和正儿八经的氢弹等核武器没啥关系。部分自媒体看到“核”、“氢”、“弹”这几个字,就将其与氢弹相提并论,显然是从一开始就被带歪了,我们还是应理性看待这件事情才好。 |
|
|
|
![]() |
![]() |
中国氢弹试射成功 非核氢爆技术大突破 |
![]() |
歼-36空中原地直角转向 谁还怀疑机动能力? |
![]() |
中国涡扇-35问世 推力35吨超越美俄 |
![]() |
中国光纤无人机曝光 实现超远距离致命一击 |
![]() |
菲律宾军舰闯黄岩岛 已超中国海警能力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