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数没超中国 美网民:都怪他? | |
www.wforum.com | 2024-08-11 23:45:49 冰汝看美国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对于和中国并列金牌榜第一,有美国网友就指出:“只是想提醒大家,因为谢尔比·麦克尤恩不想分享金牌,所以我们在金牌榜上和中国打平。” 这是来自田径赛场非常有戏剧性的一幕。麦克尤恩是美国男子跳高的运动员,他在倒数第二个比赛日的跳高比赛中和新西兰选手科尔共同跳过了2.36米的高度,但挑战2.38米时双双失败。此时两人已经是所有选手中成绩最好的了。按照规则,两人可以选择共享金牌,或者进行附加赛一直跳下去,直到在某个高度一人成功一人失败,决定奖牌颜色。 在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中,跳高项目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来自卡塔尔的巴尔希姆和来自意大利的坦贝里就选择了共享金牌,成为了奥运历史中最令人的动容的画面。 但在巴黎,这次没有人想共享。那最后麦克尤恩输给了科尔,获得银牌。金牌变银牌,这番操作是引来了一番争议。并且,在跳高比赛的时候,美国在金牌榜上是落后与中国一枚的,所以麦克尤恩就招致了批评。网友在他的ins评论区这样说道: “他是否意识到如果美国奥运代表队以 1 枚金牌输给中国队或与中国队打平,那 100% 都是他的错?你怎么能自私地为你的队伍做出这样的决定?” “中国队向特工麦克尤恩表示感谢,感谢他让我们在奖牌榜上名列前茅。” “似乎你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你的国家。” “你的骄傲和自大让你输了”还配上了小丑表情。 当然也有人为麦克尤恩的选择辩护,认为他的做法没有问题。 “我支持你,谢尔比·麦克尤恩。这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奥运会上的每个人都应该以第一为目标,争夺第一。共享金牌可能看起来不错,但对于真正的运动员来说,这不是最终目标。” “这不仅仅是他的决定,他也没有做错什么。他已经尽力了。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别再指责了。” “想赢没有什么错,伟大的心态。” 两个人都不想共享 这对于麦克尤恩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结果,他失去了与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共享金牌的机会,最终只获得了银牌。尽管遭受了诸多批评,美国人并不后悔选择附加赛。 他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如果这是命中注定的,那就一定会发生,感谢科尔向我走来,接受了附加赛,我接受了,我全力以赴。” 麦克尤恩补充道:“我的意思是,嘿,他获得了金牌,我获得了银牌。归根结底,就像他说的,这是一项运动。我的意思是,我代表我的国家,就像他代表他的国家一样。我代表我的家人,就像他代表他的家人一样。” “最终我们都想成为冠军,唯一值得尊重的事情就是夺得冠军。” 冠军获得者科尔其实也不想共享金牌。他说奥运会赛事应该始终以一位冠军而告终。科尔称自己非常敬佩巴尔希姆和坦贝里在东京奥运会上共享金牌的表现:“但我一直认为,如果能为故事增添光彩,并有机会真正参加附加赛,那将是多么令人惊奇,我立刻就知道我们将创造历史,我们做到了。我很确定谢尔比(麦克尤恩)也有同样的想法,因为我们只是互相看了一眼,一切都很简单。我们都点了点头,然后就出发了。” 科尔率先拒绝共享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是科尔率先拒绝了共享的可能性。麦克尤恩回忆说:“我们边走边聊天,他就像是说,‘我们跳下去吧。’我也就像,‘我完全同意。’” “他先这么说,我同意了,在某个时候,我有点累了。我肯定会和他分享的。但我同意了,一切都很好。”“最后,他想跳下去,那时候,我不想再和他争论了。” 《华盛顿邮报》称麦克尤恩从未决定过如果他在奥运会上并列第一,他会怎么做。他有很多事情要考虑。他知道美国队在周六进入比赛时,与中国队展开了激烈的金牌争夺战。但被问到在做出决定时是否想过会影响金牌榜的争夺,他说那会儿脑海里没有出现这个想法。 奖金也是麦克尤恩考虑的一个因素。今年世界田联出了新规,每位田径的金牌得主将会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如果共享,那就是平分。麦克尤恩说:“绝对如此,我得养家糊口。” 华邮称科尔则没有考虑过这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三四个月前的一次训练后,他与教练和训练员谈论了坦贝里和巴尔希姆的共享。“你会怎么做?”有人问道。他当时就决定要为跳高传奇增添光彩,而不是复制它。 科尔说:“作为跳高兄弟会的一员,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刻,用不同的方式铭刻我们的历史很酷。对我来说,如果能在跳高比赛中获得第二名,我会感到非常自豪,可能比分享金牌更自豪。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尝试以不同的方式为历史增添光彩。” 根绝新西兰媒体RNZ报道,在接受天空体育采访的时候,科尔也表示在参加附加赛之前,没有想过分享金牌。“我只是对这个事实感到很平静,如果(附加赛)发生了,即使我只获得第二名,我也将创造历史。能够夺得金牌真的太了不起了,是的,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科尔的金牌是为新西兰创造了历史,他成为首位夺得奥运会田径项目金牌的新西兰男运动员,这也是新西兰在本届奥运的第九枚金牌。 外界反应 上届选择了分享金牌,并且在此次比赛摘铜的巴尔希姆对科尔和麦克尤恩的选择表示了理解,称这是运动员的贪婪:“我们是运动员,我们非常贪婪,这就是应该的,我们都是冠军,如果你是冠军,你就必须做到最好。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我们都很贪婪,这就是你应该有的心态,应该有的精神。” 美联社感叹道:“他们先把横杆抬高了,然后又降低了……这两名跳高运动员本可以决定打成平手,各自获得一枚金牌,但他们却让球迷们看了一场没完没了的跳高金牌比赛。” 麦克尤恩展望未来 对于遗憾摘银,麦克尤恩也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了。“我与金牌失之交臂,但我仍然对我所获得的一切心存感激。” 现在,麦克尤恩专注于在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金牌。麦克尤恩说道:“我拿下银牌,重新开始,相信我的团队,相信我的医生,相信我的训练,我会变得更好。” 麦克尤恩1996年出生,今年也已经28岁了,四年后将32岁。对于体育,这不是一个黄金的年龄。麦克尤恩从小在密西西比州阿布维尔长大,从小就喜欢跳跃。他说自己“从蹦床上跳,从干草上跳,一直翻腾着。”但他开始走上跳高运动员的年纪非常晚。 麦克尤恩在高中时曾练习过一年跳高,并赢得了密西西比州冠军,但他当时认为自己是一名篮球运动员。直到他的篮球生涯在西北密西西比社区学院停滞不前后,他才开始再次尝试跳高,那时他已经20出头了。 令人动容的共享金牌 在麦克尤恩和科尔的拒绝分享金牌后,三年前东京奥运的跳高双金牌再次出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当时,巴尔希姆和坦贝里挑战新高度都失败。他们也面临同样的选择,接着跳下去还是分享。巴尔希姆问:“我们可以有两枚金牌吗?”收获肯定的回答后,巴尔希姆转头看向坦贝里,然后点了点头,坦贝里立即接受了这一提议,激动地拍了巴希姆的手,并跳起来拥抱他。 两个人对于夺冠都非常的开心。在颁奖仪式上,他们互相把金牌挂到彼此的脖子上,分享冠军的荣耀与喜悦。 体育记者本·施泰纳在推特上写道:“男子跳高庆祝活动中的泪水、拥抱和喜悦。那是2020东京奥运会的最佳时刻。” 巴尔希姆后来说:“我看着他,他看着我,我们都知道了。我们只要互相看看就知道了,就是这样,事情已经完成了。没有必要了。” 坦贝里补充道:“我们都不想让对方失去这份巨大的喜悦,我们甚至不需要讨论,只要眼神交流,我们都知道我们想分享这枚金牌。事实上,我们曾多次开玩笑说‘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在东京分享一枚奥运金牌会怎样?’” 巴尔希姆还在推特上写道:“还有什么比一枚金牌更好的呢?两枚!” 巴尔希姆和坦贝里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是在彼此状态最糟糕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的最后一场比赛,摩纳哥钻石联赛上,坦贝里状态极佳,跳出了 2.39 米。但意外发生,他的左脚踝韧带撕裂,伤势严重,需要立即接受手术,因此他无法参加奥运会。 2017年他开始复出时,情况并不好。在他复出的第二场比赛巴黎钻石联赛上,他没有跳高,心情很低落,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里,拒绝与任何人交谈。但巴尔希姆开始敲他的房间门,不肯离开。坦贝里回忆说:“一开始我只想让他离开。他坚持,还大喊:‘Gimbo. Gimbo,求求你,我想跟你谈谈。’所以我让步了,让他进来了。我们谈了谈。我在他面前哭了。他试图让我平静下来,并告诉我他要说的话。‘不要急于求成’,他一直告诉我。‘你受了重伤,但已经回到了钻石联赛。没人预料到这一点。但现在你需要慢慢来,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看看会发生什么。’” 一年后,巴尔希姆也遭遇了同样的伤病,必须接受手术,这时,距离他的家乡多哈举办世界田径锦标赛仅剩一年多的时间,坦贝里也为巴希姆提供了肩膀。 最终,两个人都战胜了伤病,在东京一起庆祝最美好的时光。巴尔希姆说道:“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不仅在赛道上,而且在赛道外。我们一起努力。这是梦想成真。这是真正的精神,运动员精神,我们在这里传递这个信息。我们经历了很多,同样的伤病,我们知道要回到这里,身体上和精神上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我感谢他所做的一切,他也感谢我所做的一切。这真是太棒了。” 在本届奥运会上,预赛中巴尔希姆在一次试跳中似乎伤到了小腿,坦贝里也是第一时间就跑到了巴尔希姆身边查看情况。巴尔希姆此次遗憾获得铜牌,而坦贝里则是因为赛前生病,没能发挥应有的水平,只排名第十一。 关于坦贝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是开幕式上意大利代表团的旗手,最后却不小心把婚戒掉进了塞纳河。 也许这是两次选择结果截然不同的原因,一对是挚友,一对是对手。无论作何选择,结果是好是坏,都得自己承受了,不知道麦克尤恩是否会后悔,毕竟金牌那么近,最后却那么远。 而对于精彩的奥运会来说,让人不舍,但不得不说再见了。四年后的洛杉矶,再见。 |
|
|
|
相关新闻 | |
“结婚后没舒服过” 人妻偷吃小王 | |
过半特斯拉车主想换回油车? 真相太惊人 | |
上海深圳出现4大怪现象 已经开始蔓延 | |
中国五大战区联合作战 能在8小时内攻占台湾 | |
国航C919首飞 中国大飞机进入新阶段 |